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后望书《后望书》编辑手记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38:53
  • 61

《后望书》编辑手记

我很庆幸,能遇上《后望书》这本书。

在编的过程中,就有很多人问我,《后望书》是写什么的。

很多时候,我会说,等书出来,你看吧。

不是卖关子,而是很清楚,几句简单的话,根本不能讲清楚《后望书》的价值。

它是游记?的确,里面有山川大河,秦月汉关。

它是散文?的确,文笔宜人,诗词典故随处可见。

但是,它又不仅仅是。它没有闲情逸致,没有风华雪月。

作者踏遍他提到的所有山川大河,凭借他对历史,地理和时政的了然于心,完成了他的“后望”。

作者的“后望”伴随着一次次沉重的叹息。

也许,为了这声声叹息,我们也该翻开这本书。毕竟,还有人这样的“后望”,这就是我们的希望。

刚开始时,我对这本书的读者群很保守。这是适合小众的题材,这种小众的特点也许是:高学养(特别是历史文化建筑方面)和具有高度忧患意识的人士或者专业相关的专业人士。绝非老少咸宜的读物,内容充满对文化和历史的解读,没有一定文化水准的人读不懂。直到有一天,为了把书做得更加好,我去了书中提到的“陆游故居”——杭州孩儿巷去给书中拍插图。踏入人烟稀少的“遗迹”,我很快找到了前厅向内倾斜的金柱,硕大的石鼓式柱础……我跟还住在那里的老人家聊天。她耳背听不清我的话,我也听不懂她的杭州话。可还是绊绊磕磕的聊着——那个呆在陆游故居的下午,我很感激为了保护这个故居不被拆除的钱希尧老人,陈珲女士和每一位关注过它的人。因为,岁月留下来的这些散落的记忆,飘摇在历史的风雨中,可以不费力的被毁灭,却再也无法再现了。

那天开始,我忽然觉得这是一本每个人都该看的书。

我给《后望书》写过这样的内容简介:

我们时常感叹:一些历史的风景正在淡漠中远去。

然而在一些人的心中,人世沧桑,却总有些风景从不曾远去,甚至,将永远存在。

于是,我们选择回望。跟随着作者,我们回望。

回望已经毁灭了的天下第一关——潼关。那里,曾是一片古战场,风云迭荡、苍茫遥远;那里,是北方大风景的结点;那里,文物古迹遍地。

回望延承历史文脉,蕴涵古老深沉的中国城镇。回望长安街上的风景:绿岛、双塔与牌楼;回望中国文化的根脉:胡同与四合院。回望着,我们发觉,虽然往事已经如烟,但在那些穷街陋巷之中,仍有许多值得珍视的熠熠发光的瑰宝。

回望奉节——这个“已经沉入江底”的历史文化名城,伴随着一串震烁古今的名字:陈子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孟郊、苏轼、苏辙、黄庭坚……让人说不清是文化负载着城市,还是古城承载着文化;回望古往今来诗人作家们在奉节留下的不朽之作,这深深浅浅的足印,让历史在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影像中复活。

回望曾经的敦煌,祁连云重,远山雪飘,曾经的“塞外江南”如今发出了怎样的呼救;

从敦煌到罗布泊,跟随着作者的步履,踏寻过我国西北生态链条中最脆弱的这一段,历史的黄卷哗哗地翻得飞快。一切都如同眼前。

当人们已习惯于沉默,眼瞳已习惯高楼与大坝的“雄姿”时,作者用他的脚步和心,踏遍了书中提到的每一寸土地,抚摸着众多历史痕迹,追怀了无数的昔人旧事。

本书文笔优美生动,史料翔实,视角严肃,反思深刻,在今天浮躁的中国社会现实霞,对于厌倦了现代都市文明,对纯朴的地域文化充满向往的人们来说,是一次很难得的精神补偿。

这是国务院研究室司长朱幼棣对建国以来经济建设某些方面的有关决策和施政进行反思的一部力作。作者以深厚的社会学历史学知识和记者三十多年的足迹和思考,分析了一系列深刻的事实和数据。令人深受启迪和警觉。

很多蓝狮子的朋友在读完《后望书》的时候自发的写下文字。对于这些朋友和文字,我由衷的感谢。感谢他们的阅读,沉思,和书写。我相信《后望书》有这样的力量——它跟这个快速前进绝不停息的社会格格不入,它跟这个宣扬功名渴望成就的气场毫不相近,如果你不停下脚步沉下心,你不会看明白感受到作者的担忧和焦虑。书中的质问很犀利,震荡人心;却也无力,因为大多已经木已成舟,更多的似乎也厄运难逃。

我只是单纯的想做一本好书。一本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被震撼的书。虽然我知道,《后望书》纯属小众图书;虽然我知道,好书不一定能卖得好;虽然我知道,这样子的图书,对我的工作考核没有任何帮助。但是,我还是把我最多的经历用在了这本书上。

我爱这本书。

封面文字,我写的很隐晦。虽然很多人后来建议我说,封面文字做的太不讨巧,应该写“国务院研究室司长对建国以来

经济建设的反思与结露”,也有人建议说应该写“如果你热爱你的祖国,那么你必须读这本书。”

想来想去,我都没接受。

我就是想让这本书和他的作者一样,是一个干净的,在纷繁嘈杂中仍然保有冷静和犀利的特性。

说到此,便不想多说了。引用全书的最后一句话:因为壮阔的风景,因为经典的风景,因为深邃的风景,已经如烟如水,如风如土。

崔璀

2008-3-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