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罗杰斯著作精粹《关于“人”》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35:09
  • 84

以前接触到的人本主义的观点,都是说人本主义者认为人有自我发展的潜能,相信人性本善之类的,总觉得人本主义太平庸,不像精神分析流派的观点那样辛辣,给人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在更深入地接触了人本主义的思想以后,我才发现,原来人本主义的思想家也是那么的有洞察力,对于人的本质也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是他们的视角更加乐观。而且,我发现当我用人本主义的观点来看待自己的生活时,我总是能够找到很多相吻合的地方,这对我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人际关系是很有帮助的。

对于自己

在对待自己的态度上,罗杰斯提倡一种“接纳”的态度:“当我能够以接纳的态度倾听自我,能够做到真我时,我的工作就更有效。当我接受了真我时,我就改变了。如果我们不能完全接纳自己,我们就无法改变,无法脱离自己。当我接纳自己时,改变就几乎不知不觉地发生了。”

接纳自己,听起来很简单:谁会连自己的不接纳呢?但是在平时生活中,我遇到许多人,有时候他们的行为言谈举止都表现出某种特质,但当你指出这种特质时,他们总是一口否决“怎么可能!”“哪有!”,而且这种反应之迅速、强烈,就好像被踩到尾巴的猫。作为一名旁观者,我觉得这种现象很好笑,可是反思一下,自己身上可能也经常发生这种情况,想都不想,就立即反对,尤其是当这种特质的社会评价不是很好的时候。

心理健康的定义中有一点是“自我认识的态度”,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作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情感、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如果一个人连接纳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认识自己呢?不能认识自己的人,连健康人都算不上,又怎么能成为自我实现的人呢?

怎样才能自我接纳?罗杰斯提倡在对自己的子女和咨询中使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我认为,把无条件积极关注用在自己身上,就可以达到自我接纳。有人说:“一个人怎么可能连关注自己都要有条件呢?”其实很多人都在有条件地关注自己。比如说“自私”,有的人就认为,自私是不好的,而我不可能不好,所以我一直都是无私的。所以一旦有人指出他们是自私的,他们就非常愤怒,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侮辱,说他们不好。可是他们不去考虑,怎么可能有人一直都是无私奉献的呢?他们放不下“评价”,对词语评价,对自己评价。

罗杰斯说:“正是这种同时接纳成熟和不成熟的冲动,攻击性和社会性态度,罪恶感和积极情感的表达,才使个体在其生命中有机会理解真正自我。他不必为自己的消极情感辩护,他也没机会过分评价自己的积极情感,在此情境中,洞察和自我理解会自发的产生。”如果一个人能不用评价的眼光审视自己,对自己的优点缺点都不做评价,他就没有必要否定什么了,也就达到自我接纳了。

对于他人

自我接纳有什么好处?罗杰斯说:“当我能与自己建立一种帮助关系——如果我能敏感的察觉并接纳自身的情感——那我就很有可能与他人建立一种帮助关系”。这是为什么?如果一个人能够承认自己的不足,才有可能作出改进。如果明明自己有问题,却不肯承认,在别人看来,这个人就是不成熟的、不可信赖的,那他是不可能接受你的帮助的。而且,连自己都无法接纳的人一定是有着很根深蒂固的评价的习惯,他总是会可以隐藏自己“不好”的一面,以显得自己“很好”。但是“在与当事人的关系中我发现从长远而言,扮演非真我的角色无益于治疗,我还没有发现在他人的关系中试图维持一种虚伪的外表,表面的行为与内心感受完全不同是有益的或有助于治疗的”。被人能够看出你是坦诚的还是虚伪的,这种感受会直接影响别人对你的态度,从而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不仅仅要做到接纳自我,还要做到接纳他人。很多时候我们与别人接触,是期待获得什么,不一定是物质的,也可能是精神方面的收获,甚至“想要帮助别人”也是一种期待:期待别人接受你的帮助,期待你提供的帮助对他有效。这种对获得的期待一旦落空,便会导致失望。对于这种现象,罗杰斯说我们应当“在根据他/她自身进行关心时,抛弃我对他成为什么样的期望,抛弃要把他改变成符合我的需要的想法,想要建立起一种令人满意的亲密关系,这是一种最困难,却也是收获颇多的方法。”

有的人总是在不停地评价,一旦和别人建立关系,就拿他自己的评价标准衡量别人,希望别人能为他改变,变得更顺眼,变得对他更有利。如果别人不能改变,他就会不满。每个人成为他现在的样子都是有原因的,不去考察这个原因,去理解别人,而是一味的觉得这个人讨厌,其实是对别人的不尊重,也是对个体差异的不尊重。

尊重的基础是理解。为什么人们不愿意理解他人呢?罗杰斯有自己的看法:“我发现能够允许自己理解他人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对他人的大多数话语的第一反应是做出评价或判断,而不是去理解它。因为理解是有风险的。如果我让自己真正地理解他人,那么这种理解可能会改变我。我们所有人都害怕改变。”我们都是这样,抱着自己的标准不肯松手,不想去了解别人的标准,只是因为害怕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标准其实不堪一击。每当我想:“他怎么会这样想!真是搞不懂!”时,我就知道,我一定又在抵触了。罗杰斯说:“我对真实自我和真实他人了解得越多。就越发现自己不愿匆忙得出‘固定的结论’,我更满足于仅仅是成为我自己并使他人成为他自己”。不知道他究竟是过了多久才能够这样满足,我只知道,要达到这种境界真的很难,因为我们从一出生就被灌输了种种观念,岂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但是只要我们一直努力,总会朝着那个目标前进的。

关于人际关系

对于人际关系,罗杰斯的一些观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对于沟通的理解十分深刻,当他谈到一次与妻子之间的沟通时,他说:“我们似乎已经认识到不可能向对方展露的事情也是能够展露的,你必须隐藏在心里的问题也是可以分享的。我们开始了令人害怕的交谈——真正的交谈。它令人害怕因为每个问题、每个回答都使一方特别敏感——对于攻击、指责、嘲笑、拒绝。但是我们安然度过了!”真正的沟通是价值观的碰撞。

只要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价值观就一定有不同,而这些不同往往是造成矛盾的根源。有的时候我们因为害怕改变、害怕争执而刻意维持表面的和平,但深层却是暗流汹涌。这样的关系是脆弱的,也是令人疲惫的。想要解决这种问题,单靠平时那种无关痛痒的对话是没有用的,只能“沟通”。而价值观的碰撞会迸出火花,人的潜意识有那么多的防卫机制,而这种沟通无异于在雷区昂首阔步地前进——一定会被炸得体无完肤的。但是当大家冷静下来,理性地思考,从对方的角度,发现原来对方的视角是这样的,难怪会与我不同。这样才会促进理解,进而促进尊重。

罗杰斯的理论十分的深刻、缜密,通过这侧的阅读我只能管中窥豹。但是经过阅读、理解以及联系实际,我收获到了很多,对于“人”这种生物的了解加深了,也学会了用更成熟的眼光分析身边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罗杰斯著作精粹》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书。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