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可以轻松地阅读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书,我很庆幸我遇见了它。弗洛姆的文笔很流畅思维很连贯,不是严肃地说教,也不算是牧师般的引导,他不是要教会我们什么,他只是在讲述,就好像一个长者在讲他自己的人生体验中关于爱的那一章节。每个听众各取所需。
身边的朋友常常会在爱这件事上遭遇困惑,其实和年龄的关系不大,每个年龄段都有每个年龄段的爱的困惑。
十八岁的姑娘刚刚怀春会因为一件小事的误会痛哭,好像不被情人的理解就是天大的灾难。
二十八岁的姑娘会在理想的对象和现实的对象之间犹豫徘徊,多多少少有过一两次情感体验,或者被伤害过,因而打起了保护伞告诉自己不能够盲目地爱,不能全身心地去爱,这样比较稳妥。
又或者有些人年轻的时候一直是老实的孩子,为了家长的希望在学业和事业上努力,虽然朦朦胧胧地萌发过一些爱的小火花,但都被赶着前进的风扑灭了。在最应该不顾一切去爱的年纪没有爱的话,往后的日子里就很难了。她/他已经惯于被现实囚禁。
还有些人到中年突然觉得有危机感,好像为之奋斗一身的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突然转变要寻找归属感,总希望有些什么是可以自己用力抓住的,于是好像从未有过似的去经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了。
有爱的人生毕竟是温暖的。所以,不管何时,有能力去爱总是一件好事。那是生命力的象征。
弗洛姆的这本书太值得一读,不管有没有陷入爱的困境。
我不知道怎样表扬,呵呵,还是实在一点,摘抄一些句子吧:
孤独意味着与外界没有联系,不能发挥人的力量,意味着一筹莫展,不能把握世界,事物和人;意味着世界把我淹没,而我只能听之任之……因此对人来说最大的需要就是克服他的孤独感和摆脱孤独感的监禁。
如果你以为人就是人以及认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充满人性的关系为先决条件,那么你只能用爱去交换爱,用信任换取信任。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对他人施加影响,你必须是一个能够促进和鼓舞他人的人。你同人及自然的每一种关系必须使你真正个人生活的一种特定的、符合你的意志对象的表现。如果你在爱别人,但却没有唤起他人的爱,也就是你的爱作为一种爱情不能使对方产生爱情,如果作为一个正在爱的人你不能把自己变成一个被人爱的人,那么你的爱情是软弱无力的,是一种不幸。
爱的本质是创造和培养,爱情和劳动是不可分割的。人们爱自己的劳动成果,人们为所爱之物劳动。
残暴有一个较深的动机:那就是希望认识事物和生命的秘密。
认识秘密的另一条途径是爱情。(PS:如果你不确定你爱他或者即将爱上他,请不要讲述或倾听你或他的人生故事)
在爱情中,在献身中,在深入对方中,我找到了自己,发现了自己,发现了我们双方,发现了人。
成熟的人就是指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力量的人。成熟的人只想拥有他自己的劳动果实,放弃了获取全力和全知的自恋幻想,并有一种谦恭的态度。这种态度的基础是他内心的力量,单单这股力量就能使他进行真正的、创造性的劳动。
在男子和女子的爱情中,双方都获得新生。同性恋爱的变异是达不到量级结合所造成的,因此同性恋爱者永远不会脱落孤独的折磨。
阳性的特点是渗透、指导、积极、守纪律和善于冒险,而阴性具有接受、保护、求实、忍耐和母性的特点。
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的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有机体的联系或者是一种更高级意义上的自私。
如果我确实爱一个人,那么我也爱其他的人,我就会爱世界,爱生活。如果我能对一个人说:“我爱你”,我也应该可以说:“我在你身上爱所有的人,爱世界,也爱我自己。”
因为你们了解异乡人的心,因为你们也曾在埃及当过异乡人……所以你们也应该热爱异乡人。
***是具有独占性,但同时也是通过爱一个人,进而爱全人类,爱一切生命。***的独占性只表现在我只同意个人完全地、即在灵魂和肉体上融汇为一体。
无知的一个更为细微的界限,实际上是幻象的所有欺骗性表现中最细微的表现。
人们不应该把从思想上找到答案当作最终目的。思想只能使我们认识到思想不能使我们做出最终回答,思想的世界囿于悖理之中。最终把握世界的唯一可能性不在思想,而在体验统一。
对神的爱既不是从思想上了解神,也不是指自己爱神的思想,而是在爱的体验中体验自己同神的一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来看是互为陌生的,是自动机器之间的关系,其安全感的基础就是要想方设法靠拢一群人,在思想、感情和行动中同这一群人保持一致。(就像我们现在写博客加入某个圈,在豆瓣加入某个小组?就像我中学时候酷爱校服的安全感?)虽然每个人都努力同别人接近,但实际上都是孤独的,充满了不安全感、恐惧感和负罪感?
现代人的幸福就是享受,就是满足消费和同一群人同化的要求。他们消费商品、图片、食品、饮料、香烟、人、杂志、书籍、电影,真是无奇不有。世界只是为了填饱他们的肚子,就像一个巨大的苹果,一个巨大的酒瓶和一个巨大的乳房,而我们是婴儿,永远在期待,在希望,却永远是个失意者。
正好像婚姻顾问对我们介绍的那样,一个丈夫应该理解他的妻子,并是她的帮手。他应该赞赏妻子的新衣服,也要称赞她做的饭菜。而每当丈夫疲劳不堪、怨气十足地回家来时,妻子则应该体谅他,当丈夫谈到职业上的麻烦时,妻子应该注意听他讲。如果丈夫忘记了她的生日,妻子不该生气,而应该通情达理。所有这一切无非是表明这两个人的关系如上了油一样毫无摩擦,但这两个人一辈子都会互不了解,永远达不到“中心关系”,而是敬如宾客,只是尽力使对方舒适而已。这样的爱情和婚姻概念实际上是强调保护自己免遭不可忍受的孤独感的侵袭。
把爱情看作是性满足的产物,把爱情看作是结伴思想和防止孤独的避风港。这两种观点是西方社会中爱情衰亡的两种“正常”形式,是由社会决定并造成的爱情病理学。
假爱情的一种形式——偶像化的爱情,常被称为伟大的爱情。他同自己的力量异化并把自己的力量反射到他所爱之人身上,他所爱之人被当作一切爱情、光明和祝福的源泉而受到他的崇拜。在这一过程中,人失去了对他自己力量的觉悟,在被爱者身上失去了自己,而不是找到了自己。恰恰是这种所谓的强烈性和深度性缺表现了那些恋爱者的饥渴和孤独。
另一种假爱情被称之为多愁善感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本质就是它只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同一个人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我们消费了那么多爱情电影、小说、歌曲,天啊,对于很多人来说,银幕是他们体验爱情的唯一的可能性)
现在人不是生活在过去就是生活在未来,但不是现时。不管是通过参与别人的非真正的爱情经历来体验爱情,还是通过把现时推移到过去和未来的方法躲避爱情的现实,这些抽象的和异化的爱情形式其作用就和***一样,都是为了减轻现实、人的孤独和与世隔绝所带来的痛苦。
爱情只能产生于这样两个人中间,这两个人都从他们生存的圈子里跳出来并互相结合,同时他们每个人都又能脱离自我中心去体验自己。只有这种“中心体验”才是人的现实,才是生活,才是爱情的基础。
爱一个人就是要献出自己,而不期待得到回报,但相信自己的爱一定会唤起对方的爱。爱情是信仰的一种行动。
实际上现代人之间的关系很多貌似不可理解的部分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缺爱”,很多人患有缺爱综合症,他们不幸福不是因为没有人爱就是因为自己爱无能,因此陷入悲观、消极以及极度的现实主义。
要知道美妙的风景如果有人陪着看就更妙,悲伤的事情有人理解就不再那么绝望,爱建立在真实的互动之中,理解、尊重和关怀,全身心地去体验爱的对象,而不是生硬的角色扮演。不过话说回来,遇见那个对象并不是容易的事,很多人半路上就妥协了,找个可以作伴的人也可将就,不想太多也可以达到一种表层的逍遥。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2:33:38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1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