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心灵独白:余杰自选集《心灵独白》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30:12
  • 67

心灵独白,在此处即是自说自话。

我也有我的独白。

有些人,时而大谈道理,故弄玄虚。

时而破口大骂,不管不顾。

对什么都难以自持的的指手画脚,

尤其对政治,历史,文化及民生百相,

评论起来严苛的像个历经世事,只看大局的城外人。

在我看来,看似独立的见解,却难得系统的思想。

书中光芒只常是一现,便轻易隐没在浮华人世间。

许多当代学者著作,缜密有余,精彩不足。

难起到警世名言之效用,更鲜有让当代知识人推崇的大手笔。

对于读者,弱弱的光芒是别人洞察到的产物,

它若能为自己的态度加上一笔,在以后的谈话或文章中引之作为佐证或加以过渡,

也就算了不起了。

只是腻了文字宴席,粗茶淡饭,鸿门小宴。

剔除满目牢骚话,提炼能通感和理解的思想精髓后,

再无慷慨激昂的心劲儿。

我未必喜欢这样的书,但一定乐意去读。

阅读的过程不但能带给我无限的乐趣,

从中我学会了怀疑,判断,吸纳,颠覆。

拥有这些能力比提高文化底蕴和修身养性等功效实际的多。

气质可以模仿,思想却不能复制。

这是我了解身处社会的一种途径,修正人生信条的一种方式。

读后更清醒,实际上,也更孤独。

谁说过,清醒的人纵使难快乐,

却能在大灾难面前应对迅速,最终得以生存。

没经受过检验的我,但愿如是。

虽然我在嚼了数年口感并不好,也不对味儿的陈芝麻烂谷子后,

得到了些许看不见摸不着的营养,仍是不带劲。

想说的是,其实我的审美喜好趋向于更犀利的语言。

我深知任何表达都有局限性,

文字这个载体更能放大个人思想的狭隘。

因而我更喜欢以戏谑的方式去解读世事,

不点破,但回味无穷,背后的见解却辛辣呛人,毫不含糊。

这与性格息息相关,野心也多少决定表达与传播的内容形式。

这也是不会谁都能如李敖那样狂妄,“满口胡言”,

正因其性格的张力,文才的突出,再加上自我表达的野心,

才会直面大众咆哮他对政治的愤懑,对世事的不满。

我相信他不但对当今社会,对传统文人都具有批判精神。

我打心底敬佩一些文笔犀利的作家。

余杰显然还不够给劲。

但我同样感动于他们再三提醒读者应看重正在沦丧的,

他们比老百姓都更怕消失殆尽的美好。

我能体会牛蝇们的用心良苦,切切心念。

看似句句无情的文字的背后其实藏匿了偌大的情感。

仅仅是从余杰的北大情结就不难看到他们的共性:

敏感多情,超人的责任心和正义感。

看看我们周围,这样的人是否已越来越少?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能写出忧国忧民的字的人,

我会为其重重鼓掌,未必为其叫好。

因为我总会保留一种怀疑态度,永不停止。

突然冒出个问题。

大家对于当代“真正”做学问者的认识,

是否还停留在自得于自说自话、所求甚少、

像传统的文人难得幸福的这些个标签?

有没有想过,对那些忙于传播、名为学者嗤之以鼻的知识人,

是真的高洁么?

正如你可以不齿于丹的学术漏洞,

若你因上媒体,做讲座,常抛头露面而羞辱她,

或暗暗有轻蔑、激愤情绪的时候,问过自己至于么?

我只当谁都有权为自己做主而已。

大多数知识人是些许强迫的。

强迫每人都遵守束缚祖祖辈辈的传统,道德,理念,

不管有没有必要,有没有道理。

这似条件反射的反应,根深蒂固,让我汗颜。

大多数人是盲目从众的。

特别是提到民族感,传统道德时,

那毫不思考,并无缘由的信任,让我咂舌。

差异就在这儿。谈什么传统美德!

这即是现代诸多名士与真正大家不可同日而语的原因。

知识人,其实都是最渴望革新又是最受思维限制的。

也没人比文人更在乎难得的道德,品质和气节了。

但在某个角度上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自豪感的奴隶,

文化糟糠的卫道士,随风倒的墙边草。

就是因为过于迷信太多抛不开理还乱的道德理念,

他们更容易迷失和执迷不悟。

文人终究是文人,先别说文明的过时或者沦落,

人人皆知警世名言具有时代性的,

而此中包含的进步性只得交由时间去验证。

各执的己见也许什么都不算。

但我始终相信,人不能根除自己的劣根性,

就没有进步性,也就无法真正为这个时代说话。

每个时代都不乏歌功颂德者和“大放厥词者”。

我是觉得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为唱反调的人叫好了。

这真的是好事。

只是,不一定人人都能跟对老大。

甚至叫了半天好,问其缘由,说不出个所以然。

我不觉得满笔美好的人敷衍趋势到哪里去,

也不觉得得哪儿叮哪儿的牛蝇全叮在牛身上。

存在皆有可能,但不一定有效用。

说接受时,请务必先独立思考,让它合乎逻辑。

而在我生活圈中的人们,思考已为罕见至极,更别提独立。

并且,在他们眼里,思考即不实用的幼稚。

我在他们那儿找不到理由坚持下去,就从自己的阅读中找。

用余杰的一句话作结束语罢:

在一个日暮穷途的时刻,最痛苦的是血气方刚的青年。

什么都尝试过了,只剩下堕落;片刻的欢愉,并不能根除分崩离析的恐惧。

蜘蛛们在网上徒劳的奔波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