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百年往事《敢情百年往事都是撇出来的》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24:27
  • 44

太原人管聊天、侃大山、唠叨,叫“撇”,口语就是,“来,咱们撇会儿”,北京话中的蛋逼、扯淡,换太原人的口气就是“撇逼了吧!”

敢情,都梁的新作中百年跨度,就是这么撇出来的,纯属撇逼!

我读《百年往事》,翻不到20页就大叫坏了,懊恼都梁丫怎么这么操蛋啊,前二十页全部是对话,你一句我一句叨个没完,再翻看全书,果然,丫太狠了,全书都是对白,更加难以容忍的是,n多跑龙套粉墨登场,从街道上的“行人甲”到铺子里的“客人乙”,还有什么“官兵甲”、“官兵乙”,甲乙甲乙个不停,就这样和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慢慢地叨,从清末叨到解放军进北平,都梁怎么说也是响当当写了亮剑、狼烟北平、血色这三部大作的爷们,现在倒来干这种拿剧本当小说的滥竽充数事情,我说,有您这么写小说的么?

百年这新书的广告,我最初是在新华网上看到的,看得我跃跃欲试,因为特别欣赏都梁前三部作品。早期的三部作品我都仔细阅读过,从文艺欣赏的角度上,我更倾向于于原文阅读而不是观看后期影视作品,至今这三部作品的电视剧我也没看完全。我特别欣赏的是都梁对人物的塑造和对历史碎片的拼合,都梁笔下的人物都有传统文化的气息和江湖情怀,小说意境很有金庸的味道,细腻地再现了民国风云。乱世之中,庙堂不高,江湖不远,世事人情在历史的恍惚之间错综复杂,达官贵人或者乡野匹夫系于一线之间,如果说更加特别的,不外乎是都梁更加注重军人情节,推崇军人的气节和操行,这是他所有作品中的共同点。不过本书的军人气质,开篇早早就在通州战事的将领郑元培身上闪现,实在生硬,清末的军队有军人的概念吗,感觉这里就混淆了传统的将帅气度,相信清军将领身上更多还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种遗风气度吧,再不抵也是个“但悲不见九州同”哀鸣寄思,跟当代军人彪悍、尽忠、杀身成仁的特点实在扯不上什么关系。

这书唯一值得肯定的是,虽然全书都是对话来对话去,但对话中的风格,依然洋溢出都梁那身气质,有传统文化的熏陶,有赤子的爱国情怀,有爷们的英雄气质,还有军人的刚毅性格。

只是,我的不满远远多于认同。

从故事情节和影视剧情上讲,这书的内容设计还是不错的,可问题是,广告上说的是这是一本小说呀!该书背面就写着,上架建议:畅销小说。小说能有这么个写法的吗?没情节,没描写,没铺垫,没背景,没悬念,全部是平铺直叙的对话,人物脸谱基本得不到刻画,出场情节能简则简,巴不得一笔带过。八十万字我看了近两个月才勉强糊弄过关——而前几部作品我都是三两天搞定的,换谁都没耐心盯着 “某某说某某说某某说”这样不断重复的字样把书一口气看完。

抛开写作问题,谈谈书稿质量吧,我粗略读过,书里不乏错别字,比如某页骂某汉奸吃里扒外写作吃里爬外,我印象中这类别字至少有4、5处,具体就懒得回去翻了。其次是书里根本没有目录,更别提章节标题了,后来我重新翻阅前面几部书,才发觉这是作者的光荣传统,同时,我还发现,除了《血色浪漫》一书有个引子在简介,都梁的书一般都没有序的,只是自己之前看他的内容太入迷,走眼了。现在回头来想,也太敷衍读者了吧。以后买书一定建议先看序,写序的人无论批评欣赏还是推荐,都还不至于向写广告的人那么沆瀣一气!

说到底,这本书就是打着文化的招牌在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小说,对书中关于版刻、国画、文物的展现,我看得是一头雾水,恍恍惚惚,为啥?因为这书主打的文化牌给你的印象全凭书中的对话而来,没有任何描述性或者说明性的叙述,口语化的对话对传统文化肯定没法阐述清楚,让人读不出那个味儿,那个氛围,让人读起来感觉难辨真假。最后我的结论就是,所谓“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大主题”云云,不过是一个幌子,到头来还不是为剧情铺垫。我在想,把这南纸店的背景换成粤系酒家、面粉厂,或者药铺米店之类,到头来也不影响剧情吧。要谈传统文化,要有那么个味儿,我推荐的是赵珩先生的《彀外谭屑》,或者汪曾祺老头儿的乡土小说,而不是这本描写苍白无力的问题小说。扯着虎皮拉大旗,拿着剧本当小说,让我读着左右不是味儿,愣生生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有够不爽的。

再说故事情节,或者说是剧情,书中主角张幼林让我想起阿甘,唯一的区别就是张幼林是个智慧型的阿甘,不像阿甘给人的感觉有点淳朴傻气。张幼林从小就是个聪明人,缘分促使他习得国术武学,家境殷实让他得以上京师大学堂,懂外文,思想与国际主流人文意识接轨,阅历无限。并且张幼林本人活生生就是一部名人断代史,从小到老没少见名士贵人,谭嗣同、康有为、汪精卫、邵飘萍、辜鸿铭、张大千、齐白石、鲁迅等等都跟他有交往,这条长长的线索很阿甘,至于其他名家名人,更是走马观花地出现,故事围绕这批人物展开,少了谁都不碍事。最终导致全书就好像一锅大杂烩,让读者觉得跟看戏一样,其实也就是看戏,看他们说来说去,你番说罢我登场,知道民国撇到哪一年了战事撇到哪儿了就行,至于人物和事情,顺应历史潮流而已,没多大新意,正如豆瓣上豆友说的,跟看《大宅门》没多大区别。

写这书评,纯粹是不吐不快!我都在恶意揣摩是不是书中另一署名作者“无生”拿都梁的名声挂羊头卖狗肉了,这本小说撇得实在没谱儿,只怪我一时心急直接卓越上下单,建议还有想读的人先上书店翻阅翻阅。

至于电视剧,我就不置可否了,希望不至于拍得太烂,希望能拍出中国阿甘的精彩人生,人物务必得以串联,背景要求足够历史,别丢了民国那味道,别糟蹋了这本书的营销阵势。都上电视了,千万别到时又撇不出来了哈。

http://yun0621.blogspot.com/2008/08/blog-post_06.html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