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万物简史也说说《万物简史》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02:24:24
  • 66

厚厚一本《万物简史》很早就开了个头,刚开始的篇幅似乎有些罗罗嗦嗦,我很快去追逐别的不那么“坚硬”的阅读了。近来由于频受地震字眼的刺激,在心底里再次生起“确乎有必要好好了解我们生长的这个地球和宇宙”的念头,要知道这本书可是自称“为万物写史,为宇宙立传”呢。

耐着性子继续,有点渐入佳境的意思了,大抵也是习惯了这种叙述方式:可以十分容易从谋篇字句里读出作者比尔.布莱森的用尽心力——倘若不是他对所要描述的对象十分了解,确难将科学的艰涩和深奥一化而为生动与幽默。领会到这一点,我不完全是从如今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定理和公式上——尽管作者真的已经将诸如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之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以期适应我等普通读者的阅读理解能力,但还是不影响我读着读着越来越胜的猎奇心,要知道在一部书里读到如此之多大名鼎鼎的科学巨匠的逸闻趣事可不多见。什么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居里夫人等等等等,总之,简直就是各个时期、各个领域牛人的大集合,不妨稍微想象一下:一部近现代科学发展史上缀满着闪亮无比的群星,也可以说正是群星的闪烁璀灿造就了美丽的科学星空。

作者在写到哈雷时,我一下笑出了声,类似这样的语气和描述在书中比比皆是,“哈雷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在漫长而又多产的生涯中,他当过船长、地图绘制员、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皇家制币厂副厂长、皇家天文学家,是深海潜水钟的发明人。他写过有关磁力、潮汐和行星运动方面的权威文章,还天真地写过关于***的效果的文章。他发明了气象图和运算表,提出了……他惟一没有干过的事就是发现那颗冠以他名字的彗星。他只是承认,他在1682年见到的那颗彗星,就是别人分别在1456年、1531年和1607年见到的同一颗彗星。这颗彗星直到1758年才被命名为哈雷彗星,那是在他去世大约16年之后。”

类似的幽默有的时候近乎调皮,也许正是在这样一支笔下,才有如此生动立体的一个个科学巨人款款走来,一幅幅科学的图景才如此瑰丽而妙不可言。但有一点不爽的是,此书一路读来,忽然察觉近现代以来如此发展起来的各类科学,怎地都和我泱泱中华大国毫无牵涉,为此悲哀一把。待读到第二部《地球的大小》,看到有一段“直到1846年,才有人有时间为一氧化二氮找到了一条实用途径:用做***。”忍不住赶快作一关联——哈哈,要知道,俺中华在三国时代,就有华佗发明出***——麻沸散了,早若中西沟通有道,那你们西人可不必如此遭受外科手术刀下的苦头了。

今天中午又看了一小段,里头有点小故事。十八世纪末,时代“需要有个目光敏锐的人来把化学推进到现代。法国出了这么个人。他的名字叫安托万-洛朗.拉瓦锡。”这位拉瓦锡很厉害,一边挣钱一边从事他心爱的科学工作。尽管作为现代化学的重要推动者,但拉瓦锡并没有发现一种元素。“原因当然不是由于缺少烧杯。他有着天底下最好的私人实验室,好到了差不多荒谬的程度,里面竟有13000只烧杯。”他的重大贡献在于“为化学的严格化、明晰化和条理化出了力。”“1870年,一位很有前途的年轻科学家向科学院提交一篇论文,阐述一处新的燃烧理论;”作为英国皇家科学院的一名主要成员,“拉瓦锡说了几句轻蔑的话。这种理论的确是错的,但那位科学家再也没有原谅他。他的名字叫让-保罗.马拉。”

就是这个马拉(1743–179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领导人之一,因为撰写过很多抨击封建专制的文章,在当时人们心目中享有很高威望。马拉为躲避反动分子的迫害,长期在地窖里工作,因此染上了严重的湿病。为了减轻病痛,同时不影响工作,他每天不得不泡在带有药液的浴缸里坚持工作。由于革命活动招致敌人的仇恨,1793年7月13日,马拉被一位姑娘夏洛蒂•科黛刺杀身亡。于是,一幅世界名画《马拉之死》诞生了,对这幅画我以前不止临过一次,着实熟悉,原来这家伙在科学界受到打击,转而从政又遇刺身亡了。在这本《万物简史》里,有很明确的表示,正是由于拉瓦锡的几句话,导致马拉在革命中对完全站错了队的“拉瓦锡进行谴责,认为他早该被绞死。”事实是,在马拉死前的1793年5月,来不及逃跑的拉瓦锡被送上革命法庭,他“望着他的岳父脑袋落地,然后走上前去接受同样的命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