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看《像鸡毛一样飞》的时候,自己还是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不过那时候的确是很震撼了一把,却不知道编剧就是廖一梅!虽然《悲观主义的花朵》不是一本在我读来能够一气读完并且有淋漓尽致之感的那种小说,虽然它是我挣扎着而又挣扎着的历程,虽然它也算不是一本市场意义上的畅销书,就如同主人公的恋情一样,不是公开的,不算是一件公众的性丑闻,知道的人不多,却伤人,而且伤的那么深……。
我的那种挣扎式折磨的病源归结于主人公陶然,悲观的却又是带有解构主义的爱情!书名字从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悲伤的基调,注定这爱情是一种伤感的、戏剧化的情调之境。
对于主人公陶然上帝赐予了她直觉敏锐的心智,她对于事物有着本能的某种巫师般的预言能力而理性的头脑则是陶然背后的忠实仆人,理智与情感自始至终左右着一个瘦小的而又孤独的女性,而在这个现代社会矛盾却在于我们开始崇拜仆人而玷污神灵的时代,爱情也就有了类别,有了本能的概念划分,如同书中提到的星座一样,你接受着欣喜着它的点精之处,却又默默地希望它有所改变,我们沉溺于星座之道,内心中却又相信它有所变化,那改变的于是就变成了宿命,爱情,也就变成了一种宿命式的悲剧。
陶然的爱情,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真实中,是看得见却讲不得,有滋有味的,但又搁着牙的爱情,如罂粟壳一般,美丽却极易上瘾。陶然也承认对比徐晨她更喜欢陈天,更爱着陈天,虽然她曾经为徐晨改变过,自己也曾经努力尝试过迎合徐晨,是主动的改变哪怕是某种腔调,可是那种对爱情的理解显然对陈天的不同,徐晨是年经,是种对爱情的理想向往,是急风暴雨,是喷着血的激情,而陈天是经历,是对爱情的点点滴滴,是体验,是激情慢慢被点燃,虽然后者不会让陶然表面上有什么变化,但一旦改变却肯定是内伤。
对于陶然来讲,不管陶然做什么,她相信自己的思维能力会让她理解所能得到的各种反应,她始终与考虑下一步该如何选择才最适合此情此景,包括她对爱情的理解,到故事的结尾部分作者用了许多梦境描述,使读者们从本应可控的理智一下子跌入了一个不可控的感性当中……让人一下子失却了方向,从本该结束的结果猛然变成了不知方向,这也是陶然对待陈天的爱情的痛苦升级。也暗示着这种爱情的悲剧色彩。
爱情的主题一致但爱情的理解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体会。换另一种态度来看,陶然的爱情有了点我们这一代人的痕迹,爱情是一个人的,面对爱情,你一个人肯定着,改变着,挑战着,包括自己的思想、态度、信仰、愿景、行为技能、以及她动物的本能,统统的在这个悲观主义的花朵里孕育着,但多多少少带着可以理喻的所谓理智,闷骚变成了理智,变成了克制,抑欲的本身其实就是抹杀了人性本身,这又是和我们这一代理解不同的,她那个时代的这种爱情,植根于悲观主义的土壤,什么时候能够盛开,没有时间表,也许当它盛开的那一刻,陶然的选择,同样会让玫瑰与爱情会又一次的擦肩而过!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2:22:44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0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