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维和步兵营》:电视剧版《战狼2》的大国担当

电视剧《维和步兵营》剧照

  北非国家利比亚战争爆发,中国军人奔赴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执行撤侨任务,“战龙”林浩楠(杜淳饰)在执行危险救援任务时救下战地记者海蓝(贾青饰),两人却因为采访问题矛盾升级,不打不相识……以“利比亚撤侨事件”为开局,日前一部名为《维和步兵营》的35集电视剧在江苏卫视、腾讯视频等平台播出后,引起广泛关注,被誉为电视剧版《战狼2》、中国版《太阳的后裔》。全剧以林浩楠与“中国维和步兵营”这支队伍的共同成长为主线,讲述了“中国维和步兵营”从无到有,并在一次次流血与牺牲中不断成长、壮大的故事。

  “与《战狼2》相比,电视剧《维和步兵营》更有军人生活的滋味,更有嚼头,看完回味也更多。”《文艺报》艺术部主任高小立看完该剧后认为,这部新时代的军旅剧,反映了中国人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时代特征。“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日益活跃,不仅涉及能源安全、侨民保护等,同时中国作为大国的责任担当和国际反恐需求也进一步凸显。以《维和步兵营》为代表的军旅题材影视剧,就是在用文艺作品回应这个时代的变化。”高小立说。

  “维和”首先维护的是人类生存的底线。通过观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发现,“《维和步兵营》非常形象和生动地揭示了中国部队尊重联合国的有关规定,真正实现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而且,维护和平不仅仅是作战,不仅仅是治安,维护和平的同时就是帮助落后地区、落后民族,帮助他们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维和步兵营》也是第一次非常犀利且丰富地表现了中国维和部队走出国门之后,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而作出的巨大贡献。”李准认为,该剧应该是继电视剧《突出重围》和《士兵突击》之后,军旅题材影视剧创作领域又一个带有阶段性、标志性的新收获。

  文艺评论家范咏戈认为,《维和步兵营》把中国部队海外维和的历史做了一次集中展现。“从国内到非洲,从中国维和部队到联合国的一些负责人,从中国军人到外国军人,还有难民营、非洲部落等,剧中场景变化非常大,都是中国电视剧过去所没有触及过的。”军事文艺评论家陈先义认为,无论场景怎么变,这部电视剧却始终贯彻一条红线,就是中国维和部队来非洲是做维和的,“保护难民、平息冲突,让这个地方的人民过上好日子,这样的主题在作品里表现得非常充分。”

  “《维和步兵营》主题鲜明,但不是说教的,是通过具体人物形象展现出来的,维和部队见证了杀戮、死亡给无数人造成的灾难,而消除灾难,让当地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这就是中国维和部队来这里的目的,剧中表现得非常准确。”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评论说,该剧的价值就在于用审美化的方式解释和展示了中国***对和平的态度,“比较全面地表现了中国维和部队的责任、使命和贡献,歌颂了中国维和部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通过他们传达出的中国人民热爱和平的光辉人性。”此外,王伟国把《维和步兵营》的美学追求,理解为纪实性的美学追求。“剧中充分调动了战地记者海蓝报道的新闻性和纪录性功能,从而强化了叙事的真实性。”王伟国说。

  “这部电视剧虽然是彰显主流意识形态的作品,但非常符合艺术创作规律。”令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评论员邢戈感到欣喜的是,《维和步兵营》并不是主题先行的作品。“恰恰是从生活出发,而不需要通过商业类型化手段进行叙事,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邢戈指的是该剧导演宁海强,为创作这部军旅剧酝酿长达14年之久,并带领编剧刘克中、戴嵘深入到真实的维和步兵营中就地取材,与维和士兵一起生活、共同成长,最终创作出此剧。“虽说这部剧的题材与一般军旅剧有点不太一样,但导演并未专注于传奇性、猎奇性,而是在日常生活中深入挖掘人的认识价值,靠艺术的手段、艺术的规律来打动人。”邢戈说。

  “我很欣赏剧中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机智幽默的语言风格。”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司副司长闫成胜观看《维和步兵营》后认为,尽管有些地方情节设计比较牵强、对非洲的认知还较为刻板,但电视剧始终贯穿***总书记的强军思想,通过对林浩楠等当代中国军人形象的塑造,唱响了忠诚、担当、奉献的时代主旋律,构造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中国军队需要宣传、需要展示,让国际了解中国军队,我觉得《维和步兵营》开了一个好头,应该作为一个现象,深入研究国产影视剧创作怎样才能更好地表现国际题材,怎样才能使我们的作品更具国际范儿,并表现出大国担当。”陈先义表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