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评> 正文

《他是谁》:悬疑剧类型化创作的新收获(杨洪涛)

近年来,以刑侦、扫黑为主要故事线的悬疑剧走红荧屏,成为影视剧类型化创作的典型代表。悬疑剧由于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波谲云诡的戏剧悬念以及深入的人物刻画和人性描摹而深受观众喜欢。日前,一部类型化程度颇高的悬疑剧《他是谁》引发观众热议,成为近期悬疑剧创作的新亮点。

悬念是叙事艺术的重要修辞手法,是悬疑剧叙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在悬疑剧的视域里,悬念能够产生叙事的推动力、戏剧性、紧张度和节奏感,唤起观众对于未知世界、未知人物和未知事件的好奇,并由此产生震惊、紧张、压抑、恐惧等独特的审美体验。像是陈年积案、未解之谜、莫名危机、神秘访客等元素总是能够吊起观众的“胃口”,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持续催更。《他是谁》的开篇制造了一个巨大的悬念。在一个冰冷的雨夜,警察陈山河的牺牲给整个警界蒙上阴影。八年来,那个恶魔凶手成为剧中宁江市老百姓心里尤其是刑警卫国平心里挥之不去的伤痛。八年后,当相似的凶案再度发生,那久治未愈的伤痛再一次持续煎熬着卫国平的心,让他对破案的渴望愈加浓烈。随着艾莹案、薛家键案等一系列案件的告破,蒋广善、赵公子等关键人物逐渐浮出水面,雨夜凶案的真相似乎也越来越近。

《他是谁》的创作者非常擅长制造悬念、诠释悬念和破解悬念,在疑云密布、欲盖弥彰的情节铺陈中逻辑清晰地释出新意,为真相的拨云见日持续埋下伏笔、积蓄力量。在悬疑剧里,推理是对悬念的解释和呼应,是缝合剧作逻辑、解释破案过程、体现对侦查业务熟悉程度的重要指标。《他是谁》中,卫国平、顾开岩、宋哲等人对于犯罪嫌疑人作案动机、作案过程的推理,符合侦查学、法医学和犯罪心理学的专业逻辑,显示了主创团队严谨的创作态度。总之,好的悬疑剧总是在悬念铺设和推理解答之间张弛有度地向前推进,用假象、偶然事件和未知事件铺设悬念,从少量线索入手展开合乎逻辑的推理,与犯罪嫌疑人展开心智、体能和时间上的较量,并以正义战胜邪恶完成叙事。

塑造具有辨识度的典型人物是悬疑剧突破类型化创作窠臼、释出新意的关键一招。《他是谁》在努力塑造具有层次感、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卫国平是一个倔强而执拗的人,做事直截了当,有时甚至不懂得变通。好兄弟、好战友陈山河的牺牲,让他内心充满自责,他的精神世界变得压抑,有时甚至近乎偏执。长期失眠、超负荷工作,让卫国平不堪重负。每次到达案发现场尤其是和割喉案相似的案发现场时,卫国平的心脏总是不舒服,这是创伤后的应激反应。这个细节的塑造非常成功。第17集中,卫国平说他身上有两身警服,自己的一身警服不能脱,同时还有一身警服是陈山河的,更不能脱。这句话展现了卫国平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于警察职业的热爱和珍视。从某种意义上讲,卫国平在寻找凶手、寻找真相的同时,也在重拾自我、重塑自我。对于女主角聂小雨的塑造也颇有新意。她从小缺少父爱,卫国平对于她来说,不只是救命恩人和心中的恋人,一定程度上还承担了部分父亲的角色。聂小雨是一个纯粹、率真、敢爱敢恨的人,她的洒脱与卫国平的踌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厌恶哥哥聂宝华的所作所为,同时又享受哥哥对她无条件的呵护。在第3集,聂小雨解救陈浩瀚的时候,一把抓住砍向陈浩瀚的刀,鲜血顺着右手往下流,而她抬手就打了小混混几巴掌,一个性格刚强的女性形象一下子就立住了。

《他是谁》里反面人物的塑造也非常富有层次感。他们每个人走上犯罪道路的诱因都各不相同,剧中对每个反面人物的价值观、生存逻辑、犯罪动机都有非常清晰的刻画。剧作通过对反面人物的话语、动作和心理刻画,努力挖掘其走向犯罪的诱因,深入剖析人性最隐秘角落里的光明与晦暗。聂宝华自幼父母双亡,和妹妹相依为命,他认为只有暴力犯罪才能摆脱贫穷且受尽欺侮的日子。聂小雨是他唯一的亲人,也是他人性中不熄的光芒,因此他才会对妹妹万般宠爱。蒋广善是社会底层中一个不起眼的存在,就像一个锈迹斑斑的弹簧刀,一旦被压得太紧就会反弹出来伤害别人。少年时期的遭遇,让他的心理逐渐扭曲并形成反社会型人格。赵公子仰仗着家庭权势为非作歹、有恃无恐,对于伤害过的人,从未有一丝忏悔。薛家键则是典型的斯文败类,用知识文化掩饰自己的罪恶心理。剧作对这些反面人物的生动刻画,也引起观众的警醒与深思。

总之,作为一部商业化程度颇高的悬疑剧,《他是谁》在戏剧冲突、戏剧悬念和人物塑造方面颇有新意,在对正与邪、罪与罚、生与死、情与法的探讨中奉献了一部有悬念、有理想、有思考的剧集。

(作者:杨洪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