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评> 正文

《九重紫》观后感:艺术的教化作用

《九重紫》观后感:艺术的教化作用


这篇观后感主要是从三个方面来讲述,一是拍摄;二是演员表现;二是剧情人物设定。

讲剧情我不好说,20集就开始跳着看了,不过却也不影响整体的观感。剧情是以女主——窦昭的爱情展开的,表层的故事是女主手握重生金手指,轮回一世,走到人生巅峰的故事。再简言之,那便是手握《昭世录》的女人惹不得。

看到第30集,可圈可点,却也能看出些东西。如果你要说满分10分的话可以打一个嗯大概5分的样子,中规中矩。

以戏剧唱腔、宋墨杀太子开篇是比较有意思的。But长篇幅的电视剧,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容易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开头即是高光。为了第一眼能够留住关注和记忆点,所以第一集很重要,这一点也是能够理解的。

剧本设计比较新颖的,并不是那种大白话的一些传统现代用语。

一、拍摄

是除此之外,也便是在夜场的场景设计出色。即在一些多人出场的场景设计的时候有一些自己的巧思。比方说这一幕——雨夜叨扰。

第二幕——袭府讨父
第三幕——宋府背刺


二、演员表现

在忽略了拍摄的表现之后,你的心思则会更多的关注在演员自身的呈现上面。于是你就会发现随着剧情的发展,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主角的演技问题。

呆。表演的痕迹有些重,没有代入之感。再者,演员的选角不符合设定,他穿军装撑不起来,同时太白净了,穿普通的休闲装倒是挺像一个文人墨客的。剧中大篇幅的都是有关于他的近景以及特写的脸部拍摄,放大,开始动起来的那一种的话比较少,关注在一些打戏的流畅度会比较好。

三、剧情人物设定

伦理纲常的强调是在以艺术的手段来教化民众。早在欧洲中世纪的时候,民众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不识字的情况,为了宣传教会的教义,于是当时的君主用画来表达教会的理念。电视剧也是具有同样的作用,毕竟现在21世纪,几乎家家都有一台电视机或者是手机,尽管不识字却也会在闲暇之际看电视。

《九重紫》在很多场面都在不断地去强调封建礼制不可变,需要遵守三纲五常等礼制。什么夫为妻纲、臣为子纲、嫡庶之分、工商贱民,维护人伦。比方说,身居世家大族的窦三爷在正妻以死明志、女儿被外室残害的背景下,依旧将“母凭子贵”的王氏抬入府内,并掌管府内大小适宜,甚至一个妾室生的孩子都比嫡亲的穿戴更好,更有依仗,是为了增加生育率,还是让大家能够升起一股生欲潮来母凭子贵,加入豪门的戏码。

宋墨十几年在外行兵打仗本是为家填彩、报销国家之事,而其父却认为这是子压父,是不合常理之事,生出了“妒”,联合窦五爷等人一共绞杀宋墨夫妇。王映雪也是同理,“妒”心太重,一直认为窦昭的存在是一种威胁,于是屡次三番的陷害,他两倒是挺配。

不过稍稍不同的是,王映雪多次杀人未遂,尽管被察觉,却每次都没什么,为什么呢?最大的原因是窦父的放纵,仗着几十年操持家务的同情心而横行霸道,无人管束也。所以对于后期窦父凭借一句“她是我女儿,不是你女儿”在女主那里强行洗白,一整个大无语。再者可能就是父亲身居高位的底气,不过可能性小,因为王映雪曾言“父亲刚正不阿”。

电视剧开篇就出来了一位似乎是新时代女性领袖般的人物——崔老太太。一句“老身不冠夫姓”带着随身的“百科全书”走进窦家。尽管是为人慷慨的活菩萨,却因性格太过独立搬去田庄,家庭不睦、夫离子散。

有一位比较吸引我的人物——济宁侯魏廷瑜,一位喜欢纵情歌舞又恃才傲物的画家。第一世的他偷食、意图谋杀正妻;第二世则是给他增加了一些日常生活相处的对话,增加了我对这个人物的了解,才开始渐渐剖析窦明之所以喜欢其姐夫的缘由。比方说,魏第一次出场是在酒楼作画,失手的一笔,众人皆言“可惜了,可惜了”,魏则笔上添花,寥寥几笔,一枝红杏出墙来,那一笔是意外也是惊喜。与窦明的相遇,就讲到了窦明觉得自己处处都受到母亲的攀比,觉得处处都比不上姐姐,魏没有顺着贬低她,而是拿一只箭和一个树枝做比较,借此讲述每个人或者事物都有它的作用,何来大小优劣之分,箭可以伤人打仗,树枝同样能够制成纸张供人书写便利。

不问朝政、醉心艺术的魏廷瑜在得知窦明求来了一个官职之后,立马动身逃避出走,不愿上任。直至窦明流产方才妥协,任职后被宋墨刁难,售卖字画却因傲气拉不下脸面不愿改画,倒也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最后与其争夺妻子的画像而被殴打致死。可能有些过度讲解,学会放下孔乙己的长衫,不要居高自傲。

英国公还有一事我始终不明白,那就是尽管是愧对于初恋,便在寺庙杀了***,并下毒杀害正妻,还将外室养在城郊的院子里面二十多年,说什么这么做都是为了抬二公子升官发达,我是二公子,看到这样的父亲,我也会说他确实是没些本事在身上。

至于窦爷喜爱的《春秋》,由着我没看过,过几天去图书馆瞅瞅。

艺术是国家意识形态思想的反映和经济发展的产物。所以更多的是Gover主流思想的反映,在信息冗杂的当代,需要辩证看待,始终保持有自己的主观想法实在难得。能够与客观实际相结合更是可贵,包括我的发言,也还没有到出神入化,一语成诗的地步,多多少少带着一些主观的偏见和执念,仍需要不断汲取知识,培养多方面看待问题的能力。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