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评> 正文

《北平无战事》剧情简介、剧评、观后感合集

导演: 孔笙 / 李雪
编剧: 刘和平
主演: 刘烨 / 陈宝国 / 王庆祥 / 王凯 / 廖凡 / 沈佳妮 / 高鑫 / 程煜 / 董勇 / 祖锋 / 王劲松 / 姜瑞佳 / 陈丽娜 / 王一楠 / 曹卫宇 / 马少骅 / 杨新鸣 / 倪大红 / 李晨
类型: 剧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首播: 2014-10-06(中国大陆)
集数: 54
又名: All Quiet in Peking

北平无战事的剧情简介  ·  ·  ·  ·  ·  ·
  1948年,国共两党已届决战,国统区经济 全面崩溃。潜伏在国民党空军的王牌飞行 员、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被国民党少壮 派第三种势力委以重任,率领其航空大队 打击以他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 长方步亭为核心的贪腐势力,其最终目的 是将国民党从人民手中掠夺来的黄金白银 外汇运往台湾。中共地下党城工部要保护 方孟敖这支将在关键时期驾机起义的重要 力量,又要阻止国民党将人民的财产运往 台湾的阴谋。围绕这一重大经济战线的斗 争,中共地下党及北平学联的进步青年和 国民党军事政治经济各方的贪腐势力展开 了惊心动魄的较量。最后,当中共城工部 领导的方孟敖空军大队可以率部队起义时 ,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和 平解放全中国的更多城市,答应了傅作义 将军的和谈请求,让方孟敖及其飞行大队 运走了国民党在北平金库的黄金白银外汇 。 

  啊呀,《北平无战事》刚刚出来的时候,我就感叹这是中山装版的《大明王朝》。然后几集看着胡宗宪与严阁老的位置互换,真的很不习惯。
  
  当然,不是我马后炮,开篇我就觉得严阁老(本剧中的谢培东)比李队长(《潜伏》中的李涯本剧中的崔中石)更像地下工作者。而且按照关键位置上要有自己的原则,最该潜伏的是谢老的位置。果不其然,后来这些关键位置都被占领。
  
  但是今天我不想从一则国内科研界的新闻说起。这则新闻是关于科研经费被违规使用,并且涉案金额巨大,人员和单位众多(有名校名人)。我没有在国内参与过项目申请和资金的调配,但我所工作的境外单位却是靠科研经费运转的。所以,我对这些问题还有一些经验。通常来说,国内教师拿的是财政拨款,换句话说是纳税人养着的。这也就不怪一些人经常骂某些教授,拿着人民的钱反人民。从经济关系上说,大部分的教师确实依靠***养活着——而***是靠纳税人养活着的。
  
  国外的教师其实也靠财政养活,只不过允许在有其他资金介入的情况下自力更生。比如,有国际组织或者国家科研项目。这些项目明确可以用来支付项目成员工资的部分就能用于教师工资发放。同时,***项目、商业项目、公益组织项目,只要合同合法手续齐备,能拿来支付工资的,都属于合法收入。但这些活动有一个原则是“专款专用”。
  
  而专款专用既是国内这起新闻的焦点,也是《北平无战事》这部戏的焦点。曾可达问崔中石,钱有没有专款专用。崔中石说尽可能。这句话在国内的科研经费中也是一样使用的。所谓尽量就是说不不可能专款专用。这既给了个人和学校挪用甚至贪污的可能,也给了支付方选择性执法的可能。这两点在当下的新闻与电视剧中都有体现。
  
  所以,我想说的第一层意思就是,该剧尽管声称复原历史,但时时刻刻都是历史照进现实的样子。即便是一个小细节,都可以看到现实的影子。建丰同志要做的,也是当下同志们在做的。实质上,都是在挽救最后的王朝。我看广电总局不让用最后的王朝这个题目也是有道理的——毕竟民国之后还有本朝,怎么能用最后两字呢。但历史的教训是,王朝末期的矛盾不是个人可以解决的,也不是某几个部门可以解决的。
  
  第二层意思,我想讲这个戏进展到目前,演员们的状态如何。本剧女演员有一点弱,主要表现在几个关键人物与全局的进程不搭调。由石晶扮演行长太太气质上有差距。何孝铢的扮演者在前面几集中气场也不太够。那么多女演员居然是崔中石的上海太太演得最好,这有点本末倒置了。
  
  男演员大牌云集,我本来最不看好扮演曾可达的董勇,觉得他的气质太象刑警队的老大。但看下来,他所扮演的曾可达是很有分量也有立体的人。警察局长徐铁英由陈宝国表演,如果来段挑滑车就基本是大宅门了。我的意思,他的神态很难离开白景琦的状态了。这不怪他,要怪只能怪大宅门这部戏太深入人心。方行长和谢襄理前面提过了,还是大明王朝的班底,就是位置换了。倪大宏这个状态有点回到了乔家大院,不过这也适合他。焦晃扮演何其沧,为什么要配音?这个我没有想通。怕他一说话回到康熙的状态?廖凡的角色很复杂,个人感觉文艺成分重了,你是间谍啊,是不是应该稍微那个一点。最失望,当然也是情理之中失望的是方孟熬的扮演者刘烨。他没有演好是相对于其他演员而言,与他自己比也没有很差。而且大明王朝的主角海瑞也演得不太好,反而是杨金水、黄锦和吕芳这三个太监戏演得好。本剧也是,方孟敖是第一主角,但我估计全剧结束,其他几位角色的好评会远远超过他。
  
  其他人比如马汉山比如方孟韦都演得很好,作为配角都相对到位。虽然方孟韦在某些场合有些冒,但符合人物性格,在可以理解的范围内。
  
  最后一层意思说说戏的细节。周璇的曲子多次出现,好听,但我比较浅薄不知道这里有没有什么含义?方孟敖抽雪茄,这个细节出现多次,我也没有看懂,他一定得抽雪茄吗?最大的悬念是建丰同志,虽然我们知道他应该不会正面出现的本剧中,但频繁的电话路面真的好吗?我已经看到评论夸这样的方式,恕我欣赏能力比较差,这类暗线人物频频出现其实还不如让他露面。或者,降低电话的频率。仅仅就目前的情节而言,我觉得曾可达少请示建丰同志,编剧完全做得到。
  
  大明王朝是个查账的戏,本剧也是。前者的矛盾在与皇上用钱、下面贪污、百姓困苦;后者的矛盾是权贵用钱,下面贪污、百姓困苦。基本是一个套路,只不过从一人用钱专成了集团用钱——在国产和私产中多了党产。查帐的结果,如果彻查,自然会把天捅破。
  
  其实看看当下的时局,我们也就知道如果真要查帐,那大学科研的账谁也经不起查——就那么点养家的银子,不通过项目很多年轻教师连糊口都做不到。这个逻辑在大明王朝中郑泌昌和何茂才叫冤的情节里也出现过。他们也觉得自己是被选择性执法,而且并没有做错什么。如今的官场、商场甚至是大学都有着一本本不能查的账。什么时候把这些账都翻出来,也就到了新一轮改朝换代的节点。
  
  总结,本剧应该与走向共和一样不会被允许重播了。含沙射影的事情太多,次数多了看懂的人就多了。目前周边东有朝鲜局势不明,南有香港局势微妙,国庆前元老院集体亮相,我们可以认为建丰同志与总统也摊牌了。宫廷政治和密室政治的传统多少年没有变,看大明王朝和看北平无战事,到看时事新闻,除了名字和称呼,其他都没有变。套路、规则、谋略、情景基本代代相传。明清到民国到本朝,上层集团、知识分子、普通民众基本的格局也没有产生太大的改变——权力永远在少数人手里,权力交接永远在密室,知识分子是被上层利用的枪杆子,普通民众对知识分子有期望却无多大好感。任何时期,最先被抛弃的是普通民众——知识分子骑墙还有活下去的可能。

  期待已久,第一时间刷了三集,简单做个分析记录,力求客观,锻炼心眼大脑,存照备忘。随看随写,先做单集分析,最后再就整体一并总结。
  
  作为大型历史政治题材剧爱好者,难免会将此剧与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对比来看。就前三集来讲,与走大两部还是有差距,这种差距,一个在剧本的完美度上,但更重要的是在导演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后面能保持这样的水准,这也会是部一等一的好戏(以个人标准,从题材,剧本,导演、表演、制作等全方位来看,目前能称得上一得一的好戏的只有2003年的走向共和与2007年的大明王朝两部,而走向共和因为后半部的编剧功力问题,导致从辛亥革命成功步入民国后,整体质量就开始下跌,没能尽美),至于能不能达到走、大的水准,还要拭目以待。
  
  在此先强调一下,写此文有个初衷,是想看看如何摈弃脑补,仅仅依靠具有说服力的镜头事实,将丰富的信息传递给观众。换句话说,如何不依赖观众的解读,而通过物化的屏幕硬性展现,将编者想要表达的为观众接受和理解。很多渣剧,都是一开始编剧就打算浑水摸鱼,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玩脑补游戏自圆其说。反之,只有自己的起点高了,对逻辑严格要求了,才会在不影响好戏质量的前提下给剧本留有松弛的空间。希望相对习惯用脑补解读来为作品圆说的朋友可以理解。本文不是来解读作品的,而是以其为参照用来学习探讨如何进行高标准的创作的,原则上就是摒弃一切脑补,扎扎实实的靠具有说服力的干货说话。
  
  本文以比强不比弱为指导思想,走的文艺创作理论上追求完美的路线,渣渣剧神马的不在对比之列,它们不配。
  
  最后,本人水平有限,心地不定期善良,但是性格活泼开朗,态度健康诚恳,愿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互相指摘,共同进步。
  
  第1集
  
  作为开篇,本集并没有什么惊喜,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些做作,比如方孟敖去塔台指挥时雨中奔跑的文艺慢镜,完全没有必要。在剧情没有开展之前,对人物进行这样的渲染,不会调动观众的情绪,只让人觉得生硬并且莫名其妙。毕竟情绪盲目冲动给点花啊雨啊就能自HIGH到脑瘫的弱智群体不是这剧的主流。
  
  但这不是剧本的问题,这是导演的问题。
  
  同样在本集中出现的一处不合水准的硬伤。就是机场值班军官抓起桌上的冲锋枪灭口这一场。首先,作为军人,既然说了下枪,就不会给作为潜在安全威胁者轻易拿到枪的机会,何况是一把杀伤力较大的冲锋枪。加上曾可达对该案的重视程度和了解到对方强烈想要灭口的事实,无论智商还是经验,都会绝对的控制场面,决不会允许他犯下给别人如此轻易的灭口机会这样的错误。最后看那把枪的位置,简直就是为了让值班军官拿起来灭口用的。
  
  其次,警卫官没有看出来冲锋枪处于子弹用尽空仓挂机状态,并且还一枪命中值班军官的心脏,无论技术水平还是意识水平,这都明显不符合一名将军警卫官的职业水准,甚至还不如一名普通的警卫。
  
  综上所述,此场戏硬伤有三节,一是值班军官的灭口行为得以在重重包围之下无障碍实施、二是曾可达警卫官没有判断出值班军官的子弹已经用完,三是将值班军官一枪毙命,没有留下当前最为匮乏的线索证人。
  
  三节硬伤,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问题,就是编剧需要给主角一个精彩的出场,同时引出剧情,但是无法妥善解决收场的问题,所以只好开了外挂,生硬但是也能敷衍过去的把这段引子收了。说通俗点,就像从树上掉下来的猫,虽然姿势难看,但好歹平安落地。
  
  这也是国产剧泛滥出现的问题。
  
  这个硬伤,属于剧本。
  --------------------------------------------------------------------------
  
  第2集
  
  本集铺垫的成分还是很多,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其优质剧本的功力。人物出场都带着任务,通过一个事件把各方势力召集在一起,各有打算,动机强烈,行动有力。矛盾冲突开始加剧,人物也随之鲜明,同时节奏得当不拖拉,直接进入庭审的阶段性大情节,推出第一个小高潮。
  
  以上是优点。
  
  本集出现了两处败笔,不是硬伤,是败笔。
  
  一处是在徐铁英巧借十万美元的贿金和录音拿下了腐败的空军作战部副部长这一场。之前在办公室和崔中石对话完了以后,徐将十万美金封好写上贿金本是一场很有悬念的戏,让这个人物也变得不可捉摸,带有复杂性和神秘感,这一点是很容易吸引观众的。可接下来却是编剧人为的开了一个外挂,利用手中权力编造了一个观众只能听之任之无奈接受的巧合——副部长恰好也送了十万美金,还是亲自送去,当面对话被录了音。这种手法其实是纯编剧个人意志的问题,都不能算技术性。而且这种动作还削弱了徐的那种老谋深算,心机难测的城府深邃感。同时大大降低了这场庭审戏的冲突力度和交锋力度。编造巧合,形成死证,这样的庭审基本就将公诉一方置于了不败之地,被告不过是来打了个酱油而已,绝无任何的对抗可能,注定这是一场压倒性的比赛。在戏剧上来说,这是没什么看头的。
  
  这一处败笔,败在虎头蛇尾,为悬疑而悬疑,所以胜利的一刻,不会让人觉得激动,只会觉得乏味。
  
  第二处败笔,也是在庭审上,曾可达质询林大潍,却问出了极为幼稚的问题,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根本就是把枪塞到敌人手里让对方冲自己开火。此处编剧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让林大潍有机会宣扬一下其所代表的一方的先进思想和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的美好理想人格,顺带控诉一下另一方的卑劣。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让曾可达牺牲自己的智商,给对方让路。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曾可达要用那么幼稚的话去质询对方了。
  
  这一处败笔,败在本是你死我活质量相等的敌人,突然其中一方跪下抱着对方大腿指着自己脑袋说你先给我来几拳吧然后我再KO你。这对已经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对戏剧的代入感都是很大的破坏,好比你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突然编剧一盆冷水泼下来,说醒醒吧这都是假的。让你就算想自欺欺人的做个梦都很难。一如周瑜打黄盖,黄盖再想挨你周瑜不想打,这戏还怎么演?
  
  为了表现对手的优秀,而采用自降的做法,也是电视剧常见的问题,无论东方西方。
  
  这一集的两处败笔,是剧本的问题。
  
  个人引申:本集在法庭上本来另有一线可用,就是出于目标的一致(对空军那位副部长),许铁英和曾可达虽有分歧,但亦可联吴抗曹,暂时合作面对共同的敌人然后以非外挂的方式将其扳倒,这样也会对曾可达这个人物的质量造成大幅度的提升。不过这样做一来会让曾可达这个人物性格更为复杂,二来也需要更多的技巧,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许不合编剧心中所想,亦不利于人物的后续发展。目前看来,曾可达这个人物相对还是单纯的,应该会有后续的成长。
  
  ps:针对欲求红袖提出的“不过第二集贿金的桥段貌似有些误会,“编造了一个观众只能听之任之无奈接受的巧合——副部长恰好也送了十万美金”,个人认为这不是个巧合,因为两次行贿的人所说的话近乎相同,很明显崔中石是知道侯俊堂和徐铁英的交易的,那么崔拿出这笔钱,就是补贴徐“卖候保方”的“亏空”的。所以第二集中徐在听到崔的回答时,才有一个眼睛乱转的镜头,说明他很快的接收到了信息,并理解了崔的意图;而且封存的是第二笔钱,说明了徐前后的变化。因此,我认为这个桥段恰恰是联系两集极为精彩的一部分”这样的看法,我的解释如下: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在分析的时候是不能这么入手的,如果后面有这样的事实那还可以。但是就目前没有这样交待的来说,我不能根据这种相对主观的猜测而进行这样的判定。我坚持分析从剧情出发,不带经验,也不自行脑补去揣摩编辑的意图,仅仅就“我所能看见的事实”出发,这样虽然严格一点,但是这有助于客观评价一部戏剧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标准。
     
   同样,作为编剧,如果他想有此类暗示,一般是不会做的这么隐晦到观众看不出来的地步的,必然会做一些可能会不太引起注意,但是却能成为有效说服观众的事实细节。眼珠乱转这样的细节,只能说明这个人在衡量,在动心思,但是动机是什么,是不明确的。
     
    重要的是,即使后来补上了这么一段事实,也无法改变之前这场巧合对于当时庭审观感的影响,因为在庭审时,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东西是不能作为将观众带入观感的作用工具来看待的。往后就算能把这个事情说圆了不是巧合,也只是一场自圆其说的找补。但是在目前看来,确实只是一出巧合。
    
   关于你认为崔中石和侯保方说话近乎相同这点推断崔知道内情,也同时会引出一个新的问题。
    
    侯和徐的对话肯定是私密的,徐不会告诉外人。侯就算转述其它人,也不会这么一字不差,因为这不合理。
    
    在当事人都不会透露的情况下,那么崔是怎么知道这段对话的?只有一个可能,监听。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徐是肯定不会推测不到的,那么徐对崔就不会是那样友善的反应了。
     
    所以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能让人信服崔是知道徐和候之间的交易的。
  
  -----------------------------------------------------------------------------------------
  
  第3集
  
  本集锋芒渐露,蓄势待发,主情节矛盾合理,处理自然,节奏紧凑,人物鲜明,细节耐品(还有那时不时***来的一口浙语撩拨触动,对于个人来说,生出亲切)。没有什么瑕疵,倒是可以谈谈其细节的用心。
  
  一处是崔中石对车夫述说自己目的地的两处变动,这里私以为是一处很高明的细节。由于情况的复杂和局势的恶劣,所以自当谨言慎行。所以两人都没有自透身份,而是互相观察。曾可达先说去饭店,又说去党通局,车夫就接口了。如是无关之人,或者是敌对势力的人,自然不会管他去哪里。而且也不会暴露什么。但如果是自己人,自然知道崔中石是在用是不是要去党通局打探消息试探自己,而自己人也必然会阻止他去党通局,免得再生枝节,授人以柄。所以车夫出言婉示自己身份,两人问答之间,心照不宣。
  
  以上就是真正谍战剧的智商和功力,不过一分钟,但是这才是玩谍战的水准,这里也真正体现出了崔中石的出色能力。5点的电话虽然没接到,但是自己依然能在情况不明的时候找到破解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经验心智都是极佳。
  
  反看其它的国产以谍战为题材的谍战影视剧,呵呵。
  
  另一处则是在方孟敖吩咐下属给曾可达接开水处,此处专门给了洗杯子的几秒镜头,从戏剧上来讲,完全没必要,因为这不影响情节。但是此处可以刻画出人物的内在。方孟敖让人给曾可达接水,说明了他对曾可达破例给自己面子喝酒的行为回报以同样的尊重,但这种尊重的体现不光是接一杯水,而在于认真的把这杯子的残酒洗干净的行为,但这个动作方孟敖没有特别交待,是通过其下属的主动行为完成的。这说明一,方孟敖这个人有点士子气,第二,他和经他手训练出来的下属,有着足够的默契或者说素养,他的个人气质直接影响了手下这个大队的气质。一个洗杯子的特写镜头,其实就是从暗面刻画出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影响力和他的兄弟们的水准。很出色。
  
  这两处细节的出彩,第一处明显在于剧本,第二处可能剧本和导演都用了心。
  
  本集不错,承上启下,没有问题。
  ----------------------------------------------------------------------------------------
  第4、5集
  
  这两集并了,是因为其在剧情性有一定的完整性,把一个方孟敖回家的小背景性事件(方家的人物情感羁绊)分拆了装进了两集,中间混搭着交待了新的人物、背景以及对目前来看应该是大情节的查案做了些粗浅的铺垫。
  
  第4集主要由以下几个事件组成,方孟敖接受任命(并进此事件对方父那边的影响)、方崔夜会(揭示方孟敖的身份,同时传插了对方家父子的情感渲染)、调查组进驻、学生拦路表态(同时铺垫方孟敖和妹妹、女主的关系)、铺垫方家人的情感纠葛。
  
  第5集则由方队入住、梁教授会客(揭示其第一重身份)、徐视察警局、方孟敖回家、徐夜见马汉山(这场戏也是在6集里收住的,权且算在5集)组成。(曾可达夜出这场戏因为只是个引子,所以放在6集里说)
  
  从上面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两集基本都是在做铺垫,也就是俗称的过场戏,真正有推动情节作用的事件,分别是4集的方孟敖接受任命,方崔夜会和5集中的梁教授会客、徐夜见马汉山合计共四场戏,也只有这四场是会影响故事走向、真正具有戏剧价值的戏。其它各事件的作用则多在于推出人物,刻画人物性格、铺垫后面情节等。
  
  现在来说为什么这两集会有节奏拖沓的感觉。因为以上四场有价值的戏,在两集共90分钟中,只占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长,而与此相反的,属于背景性质的、方家家庭关系的戏,却占用了近乎一小时的时间(并且一直跨到了第6集开始的夜宴才算结束)。也就是说,这两集用大量的篇幅,去讲述了并不会推动剧情发展的背景性事件,而且就观众早已经看明白的关系反复的进行了渲染。这就会导致片长进展然而剧情不进展的问题。
  
  换言之,这两集之所以会出现瑕疵,就是因为在本应一笔带过、迅速交代的背景戏、过场戏上浓墨重彩,而那四场真正具有价值的功能戏却又多属于铺垫性质的(徐马夜会的一场则既是铺垫,也是当下查案事件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具有力度的矛盾冲突,难免让人观感上会觉得稍显平淡,不够激动人心。如果稍微控制一下过场戏的时长,应该会好很多。
  
  作为电视剧,铺垫过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让过场戏喧宾夺主,不然就会影响叙事节奏。
  
  大概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几个事件打碎穿插叙述,以免过长却又相对空泛的单一事件诱发观众心理上的疲惫感(所以把方孟敖回家这样一场简单的戏分拆在4、5、6三集里才讲完)。
  
  整体来说,这两集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但出现了一个节奏拖沓的瑕疵。这应该是由编导共同分担的。
  -----------------------------------------------------------------------------------------
  
  第6集
  
  本集基本恢复了应有的水准,情节开始向前推动。但同时又出现了第一集过度渲染文艺氛围的问题。
  
  本集主要由徐马夜会(接上集)、崔中石火车上接头、方家夜宴完成(接上集)、曾梁夜会(梁揭开第二重身份)、何家父女谈心、调查马汉山(未完)几个事件组成。
  
  就戏剧来说,完成的都不错,毕竟还是处于铺垫阶段,所以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张力,不过都做的层次分明。徐马夜会直接步入结尾处的调查,矛盾爆发,是一个戏剧的小高潮。
  
  没有特别出彩的细节,表演依然都出色,马汉山的表演要点赞,这应该得益于编剧给了其发挥的空间。
  
  说下问题,在曾梁夜会后,给了一段长达50秒的文艺渲染(梁何交替渲染),也许是想表现梁凄清孤独的心境、何孝钰不自知的处境以及二人情感的纠葛。但就目前看来,对于梁的人物刻画,其实基本都是靠台词完成的,这导致他的形象还很难在观众中树立起来。缺乏具体的行动表现还很难让人产生足够的情感认同和共鸣。而且暂时也看不出他与何的感情状况,倒是他咬文嚼字大丢书袋的说话方式透出一种微微的酸秀才气。所以这一段月下的渲染,不但不能让人感受到他独特的心境,反而让人有种穷酸书生顾影自怜的感觉。说难听点那就是装了。
  
  这个问题应该是导演的问题。
  
  个人引申:主观上个人觉得颇灵的一处细节,是曾可达面对不断引用诗句、哲学语录的梁经伦,有点无奈却又正经的说“你还是少读点萨特”,当时就笑喷了。由于前面对梁经伦的刻画积累(虽然是由台词完成的)到位,所以此时对于曾可达的心情可以完全共鸣。此处轻轻一戳,立刻引爆,而且经由曾可达这样一个一贯严肃的人来戳,喜剧效果瞬间达到峰值。那种感觉就像在豆瓣上以憨厚无辜的表情朴实有力的手法猛抽一记装十三文青的脸。恩恩,乃们都懂的。
  --------------------------------------------------------------------------------------
  
  第7集
  
  保持了创作和制作的质量,一个旧的事件(初审马汉山)完结,同时引出新的事件(查银行账目),所有的人物将于新的事件中再度角力。
  
  就剧作上来说,没有问题,就矛盾冲突来说,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也可以让人满意。这么说是因为会审马汉山这场戏,并没有实质意义的交锋。前面说了半天都是独角戏,直至王贲泉开解银行的责任才进入状态,可是作为对手方的曾可达却没压根接招,而是直接一个电话请来最高指示就完事了,实际上什么都没审出来,只是把方步亭拉上来舞台亮相。分析这场戏的功能大概只是想借此引出查北平分行的下一步安排,这么看的话此初审应该是虚招,但是却花了近20分钟的时长,其间各种渲染氛围的人物特写来来回的闪,形式对比其内容来说显得有些肥大了。而且这种审案的戏,会让观众抱有双方斗智斗勇的期待,如果没有满足,就会觉得有些失落。
  
  同时,如果代入剧中角色的话,王贲泉的问题确实难以回答。因为其阐述的银行的理由在情在理,相当有力,如果不能证明他说的是假的,那么就无法对其进行反击。可是目前所能看到的,他说的只能判断为是真的。
  
  这一点,有如编剧给自己做了一个死扣,塑造了一位强大完美的甲方,乙方无力对抗,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最后草草圆场了事。
  
  其它方面都好,线索开始往深处走,情节顺利推进,徐的性格成分开始进一步暴露。
  -------------------------------------------------------------------------------------
  
  第8集
  
  很出色的一集,紧凑的节奏,复杂的人物,递进的矛盾,藏锋的台词。整体都达到了大明王朝的水准。
  
  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这一集静静的看就是,实现了对观众心理和情绪的成功控制。
  
  马问徐在不在孔的面前提起徐,徐没回答,而是让自己的秘书去接崔,这种不动声色的表态刻画出了这个人的心智和城府,也同样符合他这种层面的人的做法。内外统一,以暗托明,很棒。
  
  几处细节不错。
  
  一个是马汉山渴了径直去拿徐铁英的杯子喝水。而徐铁英后来倒水的时候没有给自己的杯子加水(徐的杯子被马用过了)。这里极好的映衬了两个人的性格,也能暗示出两个人对彼此关系的看法。
  
  不管是出于信任徐,还是急着捞救命稻草,马在徐面前是没把自己当外人的。而徐是嘴上说着朋友,但是心理压根就没把马当一回事。只是利用,而且随时可以抛弃。看这暗示走向,徐估计是要在关键时刻戳马的。
  
  崔中石的西装总是不太合身,显得有点大撑不起来,这应该是编导有意为之。由此参照他的身份和性格,似乎也是目前所有人物里压力最大的,而且似乎是目前看来唯一个没有任何助力的角色,但是他都是自己默默承担着。如果推测不错,这人估计是要领便当的,而且会比较悲情。
  
  
  方步亭在喝茶时,喊了那一声“小崔”,用的是河南话。不知道是不是伏笔什么的(应该不是),戳到笑点了。
  -------------------------------------------------------------------------------------
  
  第9集
  
  质量依然还不错的一集,没有什么好说的。对徐和崔的交易依然没有摆上来桌面给明确的交代,前面对于人物关系的铺陈用的绵里藏针的台词,但属于实写,真到要解决徐崔交易的部分则不示于人,完全虚写。只用最后徐的告别显示这次对话崔至少是让徐满意的。
  
  木兰这个半脑残女的设定,有点弱了,也不太现实。
  
  对形式依然过于注重了,各种切换特写过多过长,内容没有跟上,不但没有给观众凝重感,反让人觉得空泛。看来导演真的很文艺。
  
  一处细节,徐在添茶时先是只倒给自己,没有给方崔添。后来崔表了点态度,徐就给崔添茶了。结合之前给马汉山加水的戏来看,对徐性格的把握和理解在递进。这种不断积蓄、利用细节强化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好。
  ---------------------------------------------------------------------------------------
  
  第10集
  
  本集并没有太多精彩之处。开场调查崔马的戏再次虎头蛇尾,避实就虚,这种调查的问话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这么大的阵仗,结果两句话就遮过去了,答的有点答非所问,问的有点离题万里。倒是处处把火往人物关系上烧。而崔的反应也和之前刻画出的其人物性格出现了违背。在被曾可达问到背景时,其神色表情和沉默都给人以有所触动甚至心虚的感觉。但对于此次调查,他本是早有准备的,而且心智又强,不应该出现那样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意味着心理防线的退缩和示弱。
  
  同时方孟敖的反应也有些过大(这个过大是因为导演用重复的特写强化了印象),似乎生怕别人看不出他们的特殊关系一样,或许是故布疑阵?或许是出于对方孟敖人物性格的理解?或是觉得观众喜欢看到这种反应、认为会调动观众情绪,所以做的这么明以致于不惜牺牲人物角色的形象?
  
  此处依然出现显得冗长的各种沉默特写,无效的镜头稍显多了,看来导演对于形式感确实有点追求啊。
  
  感情戏开始正式上线,好在没用过多的笔墨,而是把笔锋转到了政治线上,这点不错。
  
  有个细节做的不错,9集中何校长不让梁经伦送自己上楼,说自己身体还好。10集中则不起身送方步亭,说自己腰腿不便。对比可以看出何的性格为人还是偏书生气的,和对方态度则逐步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只怕要渐行渐远。
  --------------------------------------------------------------------------------------
  
  第11集
  
  本集也还行,一是借方孟韦和崔的口,向观众说明了崔的处境和形势。二是借方谢、何梁的口,讲述了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剧情,三是点出了孝钰的特殊身份和她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四是最后车站接粮,也是唯一的一处实戏。
  
  整体看下来,除了2、3集的一场庭审之外,到目前剧情依然还是整体出于虚写阶段,一直没有真正硬碰硬、实打实的大情节。现在车站这一场似乎是要填补这一个空白了,不知道下一集怎么走,希望不要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另外,导演,你的文艺范儿能不能收敛下。剧情走的本身就不够迅速,你这是严重补刀影响节奏了好吗?
  
  两处细节值得玩味。一是方孟韦对崔的表态,明看是援助,其实给了崔更大的压力。正话反听,言外之意如果崔行事要是还涉及方孟敖,那么只怕就要对不起了。这种含蓄表述人物矛盾的手法不错,目前的崔是苦逼到家了。
  
  另一处是马主任在车站的衣服,一会是湿的,一会儿是干的,一会儿又湿了,应该是拍摄的问题。不过配合马的表演,算是小戳笑点。
  --------------------------------------------------------------------------------------------
  
  第12集
  
  还算没让人失望,矛盾的碰撞足够激烈,处理的结果也能接受。
  
  关于这里面所能看到的一些东西如下。1、方孟敖参与去车站抢粮,这件事其实从其职责来说,是属于狗拿耗子,这本不是他该做的事,而且容易引火烧身背黑锅。但是出于他个人性格、身份和自己认为自己对社会、学生等所应付的责任方面考虑,其做出这样的事是可以让人信服的。这里存在一个特殊人物的特殊合理性安排,是因为编剧对人物的精确把握,这是功力。如果换了别人,就不合理了。2、在制服四兵团时,有开挂嫌疑,两方面,一是四兵团军官在看到方孟敖带着人马冲自己过来时,竟然毫无戒备。二是主动缴械。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缴械的绝对应该是方孟敖的人。四兵团占尽优势,作为身经百战、尤其是特务出身的军官,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3、国防部保密局的威风本来是蛮大的,可谓令人闻风丧胆。但是在戴老板身亡两年后的48年,由于国军败退和党内腐败,人心惶惶各有打算,导致其控制力和影响力大不如前,遭到轻视也是在所难免。所以四兵团把保密局虐成渣也是合情合理的。
  
  后来的夜审准备阶段,又出现了拐弯抹角的问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实质根源在这个扬子公司身上,可是几个人就是避而不谈,这还不算,还东拉西扯的说什么央行民调会四兵团,做了一圈无用功后,才把扬子公司试着放在面上。这种编排有点凑剧情、掉智商的嫌疑。
  
  曾可达对方孟敖的猜忌,过于主观。包括对经国同志的不理解也显得过于幼稚。同时凸显了一个剧作的问题,本应是查贪腐,然后出人物。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方孟敖个人的问题,比贪腐问题更让国共两党重视,别说曾可达不理解,作为观众也快不理解了。关心的点不对啊,要说方孟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当时,肯定不是领袖首要顾虑的问题。这一点有点奇怪。
  
  PS个人:当时曾可达一脸迷茫不爽的听经国同志指示,配合画外音说曾不理解经国为什么如此重视方孟敖。我心里忍不住说这还用想,建丰同志也是人,没听过天下无人不通共这句至理名言啊!
  ------------------------------------------------------------------------------------
  
  第13集
  
  本集的看法很简单,又成功拖了一集,编导干的漂亮。
  
  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让人失望的一集,剧情毫无进展,整集下来不知所云,空话连篇,装腔作势,各种掉智商。
  
  梁经伦教授,你要是怕吵醒人家你不能拿走食物走的远远的吃完再回来?非得矫情的站人家旁边酸文假醋的吃?小知识分子的虚伪你表现的也太过了吧?
  
  还有梁教授,你和人说话动不动就昂首挺胸斜视远方,这么嘲讽谈话对象真的大丈夫?何况也没见你暴露出什么真才实学啊?曾可达让你把头转过来说话那是客气了,对你这么没教养的抽你都不为过。
  
  你曾可达也是个有志无才的,不知轻重缓急,看似头头是道,其实一肚子炸酱面,那段和经国同志的对话你完全就是跑题好吗?难为的是经国同志也跟着你犯迷糊,还夸你进步了?拜托你是个少将好吧,就这思维和表达水平,当个营长可能都有点高抬,敢重用你那绝对是给自己挖坑埋雷啊!说句不好听的,就你们这智商水平,还好意思抱怨什么奈何共军有高达?随便找个县级市锻炼锻炼再说吧。
  
  凌晨三点的帝都小树林里怎么会有黎明清晨的曙光烂漫,导演你出来和我解释解释,保证不打你。
  
  本集问题很大,如果后面还这样,只好减星了。
  ---------------------------------------------------------------------------------------
  
  第14集
  
  这一集让人大跌眼镜,简直就是儿戏。
  
  本集重点是在审案,但是实在看不出是在审案。曾可达的问话极其幼稚,各种逻辑漏洞,故意放着正主不问而是去责打无甚实质关系的陪审。而作为陪审的崔、谢两人却还傻乎乎的配合着,搞的跟自己真有罪似的。退一步说,如果就是打算出于要做个场面活,搞个政治平衡,把方家拿下当替罪羊以凸显***反腐败的决心、争取民心,那么就完全无需这样的虚头巴脑耍花枪,直接黑了就是。理由很简单,学潮一触即发,兵团急等作战,就算你想玩点过场,可现实根本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再退一步,你想一箭双雕顺着挖挖方孟敖崔中石共党身份、玩玩反侧反这条线,可那也完全不是这个玩法好吧。你借刀杀人的心思都明成这样了,当人家都是白痴会没有准备么?
  
  就算曾可达是个智商负数的白痴,可是蒋经国他总不该傻吧?大敌当前,火烧眉毛的时候,你却跑来围着方家这么兴师动众的真的合适?共军的刀都架到你命根子上了你还兴致勃勃的去逗忠犬?
  
  曾可达的问话有严重的逻辑问题,初中生也能看出来该审的是扬子公司,可曾愣是让这俩正犯成了列席作陪。就是陷害人也没见过这么拙劣的,奇的是精明强干的崔中石不但不反驳解释反而顺杆爬,这是嫌自己死的慢吗?看来不是,是编剧不让他说话。因为编剧自己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啊!
  
  方孟韦的爆发很有力,只可惜剧情的前因不对,弄得其感情爆发成了孤军作战的一记直拳,漂亮归漂亮,可是由于该配合的组合拳完全都散了架了,导致其戏剧效力大打折扣,纯粹就是为了做个外插花收场了。
  
  一处细节的问题,谢来到崔家惊讶于崔家的清贫,可见其事初次登门。编剧的意图大概是再次托举崔中石及其所代表一方组织的品格,可是要知道他们两人也是共事多年的熟人了,可是这一点于公于私都不合理。
  
  另一处细节,纯粹发散,扬子公司的两个人那么铐着,如果真有一人中途想上厕所怎么办。。。
  
  本集节奏依然很拖,导演的文艺病看来是改不了了。各种故弄玄虚,几个人沉默着你看我我看你。拜托,有内容时这叫反衬烘托,没事就这样那就是装了。
  
  剧集已经过了四分之一,负责的说,可以降一颗星了。至于会不会加回来,以后再说。
  ---------------------------------------------------------------------------------------
  
  第15集
  
  会审再度虎头蛇尾,然后是一整集的过场戏,无甚好说。
  
  曾可达出来对徐铁英就粮食的分配说难听话,让徐看着办。这简直傻到极点,关徐铁英毛事啊?人家是配合调查,这板子怎么都打不到徐铁英身上。如果是因为方孟韦的介入而迁怒徐铁英,更是无稽之谈了。第一方孟韦的介入对于你绑上三方进行调查的结果压根就没有实质的影响,他虽然说了学潮可能爆发的实际情况,可做决定的依然是你曾可达,而且就算他不说,曾也会马上见识到这个问题。二,就算没有方孟韦来搅局,你曾可达处理到最后也是这个结果,你敢让学潮闹起来吗?你抓得了方家当替罪羊吗?你有那个时间去把矛盾上交静候高层博弈的结果吗?你什么都改变不了,形势都看不明白就打鸡血似的搞会审,完了还怪这个怨那个,这不是脑残是什么?可怜的徐铁英也被编剧按着脑袋背了黑锅,不然以他的智商会面露难色的尿你这一壶?早呲开大牙把你挖苦的抑郁症发作了。
  
  方孟韦在本集的思想情感转变可以理解,毕竟之前刻画铺垫的还行。你梁教授能不能别再动不动就主旋律抒情了,无论经国同志也好还是观众也好需要的都不是你这种文艺青年啊!
  
  大明王朝人物和剧情是一山还有一山高,越走越强。北平无战事是出场都拔尖,结果到了现在反而一山更比一山低了,都自带挖掘技能啊,被山影送到蓝翔开了新脑洞了么?
  
  拜托来点像样的斗智斗勇吧!别老过家家了!
  --------------------------------------------------------------------------------------
  
  第16集
  
  本集的空洞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
  
  开篇是学生们就整账问题和民食会发生冲突。在之前各路高人们智商都直线下跌之后,紧接着学生们的智商也开始自由落体。明明是一直热心揪贪腐的进步学生,此时此刻竟然似乎完全忘了自己平日的身份,竟然以联欢会为理由而拒绝配合整账,似乎完全忘记了现在是什么时期,当前什么是大事。剧本这么写是想说明什么?说明所谓的进步学生其实压根就只是喊喊口号的起哄专业户?还是遇到正事就撂挑子的拆台积极分子?
  
  反倒是民食会的马汉山急得跳脚要快点整账。不管出于其公心私心,但人家说的句句在理,整账这才是当务之急好吧?!
  
  整整15集学生都是正面的、如燎原之火要烧尽贪腐的形象。可真给他们机会时,他们却突然都摇身一变,像一群没头脑的废物点心一样胡闹起来了,这真的没问题?
  
  同时还有中间啰嗦无谓的感情慢镜在那儿凑时长,英雄人物的俗套小手段搞煽情,接着一段教科书拓下来的演讲。最终曾可达一如既往的蠢病发作。
  
  曾可达说北平取消联欢是为了阻止国民党即将推行的币制改革,请问你怎么推理出来的?剧情中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迹象透漏给你曾可达,一直说的是因为对梁经伦身份的怀疑,可是你就突然智商天启的料事如神了?
  
  你不就是编剧的一杆枪,因为编剧没办法实现剧情的成功衔接了,所以生硬的借助你的嘴把下面要干什么说清楚吗?!!
  
  整整16集了,一个本该是小情节的查账,弄到现在一堆人聚了散散了聚,各种开会联系,可是呢?原地打转!请问截止到16集现在的剧情为止,在主线上的查账进展程度和10集前有什么不同吗?
  
  本来这一集就想弃了,为了崔中石在跟一集。如果还是这样,做个总结果断弃。
  ------------------------------------------------------------------------------------------
  
  第17集
  
  看了一半,实在受不了了,这是拍给中学生看的中二言情剧么?
  
  曾可达你能不能别再玩你那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了?还学人家文人故作深沉的丢书袋抛典故,请问你这么和方步亭说话意义何在?还点人家崔中石,你一国民党党政少将,就这么没有任何证据把握的大喇喇的去试探人家提醒人家威胁人家?
  
  如果是你想沿着崔中石深挖共党组织,你这么明目张胆的把这事点给一个压根和你算不上亲近甚至还有点仇怨的人,就不怕弄巧成拙?
  
  如果你只是怀疑崔中石,或者利用崔去敲山震虎的试探方家的反应,请问人家这行长脑子里的弦儿还不如你?几次交锋是个常人都看出来比你强百倍了吧?!还口口声声说什么要是公审崔了对方家不好,请问有什么实质的不好?你们国防部在第二三集怎么被林大潍打脸的都忘了么?都是官场里混出来的,拿这个吓唬人,你当人家三岁小孩儿?
  
  你压根都还没想过崔中石这条线该怎么处理,就贸然跟一个对手性质的人煞有介事的挑明,而且还是在你完全不具备掌控局面的能力的前提下,你是经国派来的逗比吗?最后又说什么不能没有方家。你们没正事干来逗人玩呢?目的何在啊?
  
  剧中没看到曾掌握崔的一点证据,愣就定了崔是共产党了,编剧你杀人赚眼泪也不是这个赚法吧?
  
  搞笑的是曾突然又智商爆发了,机智的说了三个杯子代表方家父子的托辞。曾可达啊曾可达,命运到底赐予了你怎样恶毒的诅咒啊?
  
  按照蒋经国的用人思路,那么只要有能力的,忠诚度低一点也要用,边用边争取。可是曾可达对方家的态度呢?方步亭作为银行行长,为党国所做的贡献肯定不用多说,而且曾经为了运送党国的资产而牺牲了家人,又素无绯闻恶言,请问这忠诚度声誉度还不够?就算他涉及到孔家的贪腐,他也只是孔家意图的执行者,何况党国最高层几个人本就同气连枝,他方家有什么值得让你们这么大动干戈的?兵凶战危,国已不国,人才凋敝,一边说着要争取人才一边对方步亭步步进逼,请问这不是自毁长城是什么?!还是经国已经精神分裂了这点关节都看不明白,一边说着我爱我家一边动手烧房子?
  
  你这么塑造人物你自己信么?
  
  再说方孟敖对崔中石的怀疑这一点。前面整整16集,看不出方有任何可以怀疑崔身份的理由,如果说因为曾可达在会审时说了一句崔你到底是什么背景导致方孟敖的怀疑,那么只能说方孟敖压根就是个脑瘫。虽然从方孟敖总是叫崔中石崔叔但是叫崔的老婆嫂夫人这点能看出他禀赋异于常人,但是应该还没到能把他崔叔假冒共党来找死这种事看的那样理所当然吧。
  
  同样,如果崔还真得配合演戏对方孟敖说自己不是共党,那么只能说崔也是个脑瘫。
  
  请问如果崔不是真的共党,那么他有什么理由要和方孟敖说自己是共产党?在那个年代,一个不是共产党的人和别人说自己是共产党,这不是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又是什么?而且这玩笑还一开就是三年,中间还不停的传递情报宣讲共党精神,这特么是自己闲着没事用生命来演戏的么?!!
  
  还是编剧你本来就是把他俩按照脑瘫的路子塑造的?你觉得当年的地下党要是就这水平的话能让国军转进到台湾?
  
  不想说什么了,这剧弃了。不想这样一部戏上浪费时间了,既无价值也无意义。下面总结
  ----------------------------------------------------------------------------------------
  
  追着看了17集,系统的回顾一下,不难发现,剧本的布局和结构出现了大问题:那就是始终缺乏一个扎实过硬的、具有连绵内力的事件将所谓的各方势力都勾连在一起,导致所有的角色都只好围着一个本该是小情节的查账事件各种打酱油无事忙,只能靠形式、表演、各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台词来想办法把剧集生硬的撑住,更需要时不时削减智商、混乱逻辑来救场。整体看似法相庄严,其实捅穿了之后一目了然,不过是个泥菩萨而已。
  
  所以细节表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是整体各种垮塌。借用我一位朋友的话,就好像你来买花雕茯苓猪,店家却拿起一块块优质的五花肉说你看这个多不错。典型的货不对版。
  
  大明王朝我给五星,这剧我给两星,因为它出现了一个编剧应该注意的常识性问题——就是基本的大结构问题——并且最终导致了人物、情节、表演的全面溃败。说句良心话,一般只有烂剧才会出现这种问题。也别说什么后面会好看,如果结构不改变,后面的戏不可能好到哪里,最多是依靠小情节手段去煽情罢了,如果后面结构独立成章,那么前面这些废戏为什么不大刀阔斧的去修整删砍?
  
  无它,积重难返了。只好放弃。
  
  随便说两句别的感想。
  
  这部剧是近几年来唯一一部抱有期待并追看的剧,因为大明王朝实在太出色,加上据说编剧是四年磨一剑,让人不动心都难。可事实却再度证实了侥幸心理要不得。
  
  开播前看到有人说,看过剧本的人已经无人能提出任何修改意见。只能说如果不是出于一些特别的原因这么说,那就可以从侧面证明为什么国产剧的质量一直上不去了。同样有人号称此剧全国编剧都在追看学习,想来就算夸大,但也定是有些事实基础,只是此时不知道这是该让人欣慰还是让人觉得苦笑。
  
  最后,各花入各眼,感受各不同,求同存异好了。想讨论的,我的论据都在上面,欢迎指教。

  1-3
   崔中石帅一脸血一脸血一脸血,听说中间会便当,桑心。胡部堂和严分宜终于成了一家人,喜大普奔!【。
   焦晃爷爷演的特别自然,老派教育工作者范儿,可惜不是原声是配音。
  陈宝国制服系也是帅一脸血,中统出来的阴鸷腹黑老党棍。想当年老板红岩的时候他演军统的徐鹏飞,祖峰演过书店小伙计陈松林,时间过得真快。
  曾可达的设定我很喜欢,杯具flag高高飘扬,董勇很适合这种一根筋的军人角色。
  只有刘烨画风有点奇怪…………
  【忽然想起来的补充】:”徐铁英“这个名字不知道是否有典故,查了下没感觉到明显的原型。看到这个名字我的第一反应是铁英→铁鹰→苍鹰→郅都苍鹰的典故,警察局长嘛。陈宝国演了之后又有种傲娇高岭之花的感觉。英,草荣而不实者也。
  
  
  4-6
  杜万乘是曹卫宇演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里那个好男人,两鬓白发的造型是cos陈立夫?
  和敬公主府,听说是近年来中央反腐副部级以上干部谈话开始的地方……→_→
  梁经纶可真够拧巴纠结的,杯具flag竖得第二高。喜欢短发妹子,双马尾萝莉太闹腾。
  
  7-9
  马局长真像郑大人何大人的合体,或者说更类似加强版何大人,郑大人的角色其实是隔壁徐铁英吧,嘻嘻嘻嘻,徐局长穿着制服马靴的样子真鬼畜女王范儿。
  第九集,仔细看了下马汉山那四个箱子,第一箱是给陈诚的,第二箱是给郑介民的,第三箱是民国三十六年张院长,估计是张群,第四箱是给戴局长雨农的。古画落款是唐寅。
  【忽然想起来的补充】:马局长那四个箱子,是送礼以后的空箱子,仔细看那些字条上的时间都不一样。以前箱子里装的,大概是他送礼的古玩。历史上这位是个懂得古玩字画的。
  马局长在打开郑介民的箱子时叹了口气,在戴笠的箱子前停留的时间长一些,表情深沉,考虑到这时候戴笠死去两年了,1948年的马局长也许并不只是因为宝贝送了俗人而忧伤。
  
  10-12
  崔家两个孩子的名字伯禽平阳,有文化,是李白儿女的名字,伯禽也是周公旦儿子的名字,文王武王之后就是成王,周公作为长辈辅佐成王,也有点暗合崔叔对方孟敖的引领。
  经人指点得知,谢培东放的京剧是程派的春秋亭,春秋亭外风雨暴,暗合48年北平的社会环境。窃听那段男声唱的是空城计,嗯,司马懿听空城计。
  马局长的军统背景显出来了,原型人物抗战中后期和日本投降初期是军统北平站长,“老站长”带着便衣队还挺有点气势。特务对上正规军就是被揍的份。
  12集 他说“今天晚上可能要有一次火拼,不过没事,我跟你们站长打过招呼了,出了事他顶着……”笑喷了,还以为他会说出了事我顶着哈哈哈哈果然是滚刀肉。心疼没出场的站长。
  火车站这场戏马胖胖太出彩,这货是个十分聪明十分滑不溜手的混蛋(徐铁英嫌弃脸:你是戴雨农派来的逗比?),挑衅拖延时间等着方孟敖五人小组介入,撇自己的责任。等看完了一定要写点什么说说这位马胖胖,人物原型就非常精彩,刘和平改编得李菊福,程煜大叔演得太赞了我的审美已经崩坏了。
  梁经纶和曾可达月下约会、不,接头,也挺带感,虽然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梁经纶太拧巴了。曾可达是纯粹的军人、党人,梁经纶是聪明冷酷的哲学文青,真正的理想主义者。
  
  13
  梁先生和何姑娘的BG戏真够纠结,两个拧巴文青对着拧巴。我有点突破颜之壁垒喜欢上梁经纶了,同时无比同情何姑娘。
  五人小组在一起总是那么带感,杜总稽查又快吐血了。
  曾可达分化方孟敖和崔中石的策略好像哪里不对,我智商不够想不明白,总觉得哪里不对。
  建丰同志引用了龚自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末世气象,内外交困,腹背受敌,回天无力了啊。
  方行长唱起《垓下歌》了,也是内忧外患,心力交瘁,破例叫妻子进办公室,颇有点霸王别姬的悲怆。
  
  14-17
  五人小组真解散了……
  孟韦这个角色,不是政治人物,他身上体现的是家庭伦理方面的,孝悌的好儿子好弟弟。
  谢培东藏得很深啊,可怜的行长,一家子共产党。倪大宏演技太赞,眼神都是戏。不过身边有这样的人也挺可怕的,国民党的问题是公私不分家国不分,共产党则是意识形态压倒一切,压倒人伦亲情(这种设定的究级进化就是美丽新世界诶)。
  
  马局长手下那俩简直是相声组合,上台忘了拿竹板儿了当然没人理。浅色衣服那个管局长叫马阎王~马胖胖平时肯定对行政职务这边的下属很苛刻,总觉得他带特务应该不是这样。
  梁教授讲话太迷人了,真有蛊惑力,无怪妹子喜欢,换了我也……还是算了。远看还不错,合中身材,长衫飘飘,一派学者风度。看起来他的信仰显然既不是三民主义也不是共产主义,虽然还是不知道他想干什么。以前基本没看到过这种设定的影视角色。
  
  方家是无锡人,曾可达是江西人。
  “国家不可一日无中央银行……不可一日无方行长”这话略耳熟。隔壁剧好像有一句“国家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
  曾可达绕来绕去提到两江总督,扯到左宗棠,不光牵出上面这段话。这个位子左宗棠坐过,曾文正公也坐过,隔壁的隔壁剧里第一苦逼的李中堂也坐过。
  月印万川是佛家的说法,这块有点没明白。天无二日,国民党是太阳,共产党是月亮,月印万川=天下无人不通共?
  
  17集 崔叔好白。或者说祖峰好白。真是一饱眼福啊(够
  
  18-20
  徐局长“你们瞒着我做的这些事“瞬间穿越回大明王朝。
  马胖胖“我的祖宗”简直何大人上身,可是人家何大人的同伙是人妻受,您的同伙是鬼畜女王老党棍XD
  徐局长电话里的叶局长是叶翔之,陈部长是陈立夫。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马汉山是源自马汉三,那么徐铁英这个徐字,是出自中统的徐恩曾,还是被扔在北平城里的末代站长徐宗尧?
  徐铁英要扔马汉山用过的杯子。为什么我想起妙师傅扔了刘姥姥用过的杯子。
  
  崔中石一脸圣光……祖峰演这个角色,大部分时间是垂着眼帘的,演员本人好像有点斜视,戴上眼镜收敛目光就显得比较正派。
  同样是审讯共产党,打官腔算计钱财的徐铁英跟当年《红岩》里暴躁争功的徐鹏飞完全不同,谁说陈宝国演什么都一样。
  
  这个剧里,国民党负责让国不像国,共产党负责让家不像家。
  圣母玛利亚……圣母……母……编剧大大你……
  崔叔的情节简直太……我词穷了。
  孙小蜜藏得真深。
  崔黎明……再见。
  
  21-22
  梁教授人设很特别,有意思,廖凡演技也好,就是相貌太骨骼清奇,搞得感情戏很奇怪,方家兄弟这种帅哥当前,女学生纷纷喜欢梁教授,真是很没有说服力的一件事……嗯也许她们比较注重内涵,而我是浅薄的外貌协会。
  马汉山是直接杀死崔中石的人,杀共产党毫无心理负担,但是最后他对崔叔尸身鞠躬,一声老崔,感觉是真心的。崔叔真是万人迷。
  “现在真心为党国的只有你们中统和我们军统”笑喷。
  孙小蜜“混账王八蛋”笑喷,徐局长和孙秘书都学会这句话了。
  “我们中央党部绝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也不会……”笑喷。
  “我们党国是蒋委员长领导下的世界四大强国之一”笑喷。
  徐局长打官腔和马局长耍无赖简直是本剧最大的亮点之一了。
  大明王朝里何大人被卸过膀子,这回轮到马胖胖了。如果拿徐铁英马汉山跟郑大人何大人对比,跟演员没关系,只说角色,我觉得郑大人比徐局长有人味,而马局长比何大人立体出好几个位面。
  录音,够狠的。徐局长跟马局长的关系一言难尽。
  
  23
  方家和谢家出现这么复杂的家庭问题,包括双马尾萝莉的叛逆,谢培东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北平局势是个漩涡,方家家事是个漩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好像都没错,又都有错。
  老刘和老严的几次交谈,我想说,为什么大陆正剧里很多共产党正面人物不那么可爱啊,因为他们不说人话说党话。
  老刘同志说“还是领导水平高。”笑喷了。太熟悉了。
  
  24
  老刘有人味儿。另外前几集老严起的那个“红旗老五”外号太搞笑了,画风让我想起什么梁山泊瓦岗寨还有黑背老六之类的。
  王蒲忱出场!王劲松帅大叔上线!当年我超级喜欢他演的汤大帅和杨公公!气场赞!文绉绉瘦弱说话带咳嗽还手不离烟的军统站长太帅!【人物原型】王蒲臣,字经堂,戴笠的同乡同学,小学时候老被同学欺负然后有一天被高年级戴学长英雄救美从此一生敬爱戴笠。此人加入军统之前从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