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港囧》影评观后感

《港囧》影评观后感



一、前言

最早知道港囧是14年一次采访徐峥时记者问他还会有什么作品,接着大概是今年4月数据仓储与挖掘课上,老师让每个人做关于大数据的演讲,好像很多人讲各种数据挖掘的技术、算法、算法应用,我对技术细节不是很感兴趣,挑了个影视行业利用大数据如何做新时代的影视,上面的有个例子就是《港囧》,也不知道挑的合适不合适,反正也讲了。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影评,差的,也有人评好的,今天本来打算订票去看的,结果跟cc一说他电脑上有,就拷了看看。



二、总体感受

统一称呼:男主、太太、初恋、随拍(拍纪录片的那个)



总体的评价是,糅合了(大学青春、爱情、婚姻生活中再平衡和回归)、(怀旧、喜剧、搞笑、惊险)的元素,搞笑也具有深刻,既有通俗易懂也有阳春白雪,编剧或者导演对生活观察入微、对人们或者对先下人们内心最强烈情感的察知和精确提炼,而且用一种比较巧妙的方式呈现出其中人的纠结、选择、得到却发现并非想要的这种领悟感……



因为搞笑的影片大多看第二遍就没有感觉(应该很少人看第二遍《让子弹飞》《泰囧》《三傻大闹宝莱坞》……),但《港囧》影片除了搞笑,深刻的部分很值得回味,给人很多启发和灵感、或者找到影片中人物同样感受的原型吧。



(这个找到原型没有那么局限的指太太和初恋的事,就比如平时一直想闲下来,你觉得闲下来是一种幸福,但你真正闲下来你又觉得这不是你想要的幸福,你会换一种角度和心态看待不闲的时候)



整体上一个40岁的中年男女可能会很容易体会影片的味道。10分,《心花路放》8分的话,《港囧》我给9分吧,







三、影评细说



1 为了烘托影片后面男主与(初恋、太太)、理想再平衡的挣扎,所以前面的校园青春爱情是必须要有的,当然校园部分过多的展示会喧宾夺主,导演用一种艺术化的方式、恰当巧妙的用歌声的背景音、抽象为一种戏剧的方式(各种吻时的搞笑、把枯燥的展开创作为戏剧)、一场一场电影海报过的方式来阐述男主和初恋一直没吻成,也把各种经历的时间浓度化为(一场场电影海报的绘画、一次次吻)、各种未完成、空缺的夙愿虚化为一个未完成的吻。



2当然男主和初恋一直没吻成、和最后和初恋有机会时却没有感觉了,问自己到底要什么,其实这个引申为一个人的人生,可能年少一直为了某个事物都努力着,最后得到了却发现并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自己原来一直是想补足自己没有那个事物时空缺的心态。



3影中男主取精后的发火,很贴近现实中很多人的写照,或可男的,或可女的,很接地气。



4最后结局,吊板的平衡,我觉得这个呈现方式特别棒、简直是个绝妙的创意。



影片中男主人到中年,对太太,经历了这么久,还是存在那么些、放不下自己私心的旧感情,对初恋还有一只未完成的夙愿,自己没有放下,跟随拍的摊牌、发飙(我要追逐梦想,我就要去找初恋爱爱),到最后吊板边,一堆盛有颜料的桶(在男主彻底扫清旧愿要全心太太时)坠落暗示男主重新认清、决断原有坚持的梦想、夙愿,重新拥抱现实生活的琐碎和幸福。



太太有些话语(情急之下还在纠结反问、“啰嗦”男主)一方面觉得这种时候是不是太那个了,应该赶快上来啊,但正是太太对男主的喋喋不休反而体现太太对男主情深、更能凸显男主在人到中年初恋旧情难以磨灭与太太不能辜负和舍弃之间的这种挣扎。



吊板的平衡,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危机,一方面也是很多处于这种境况的男性一段时间、或者很长时间内的内心的挣扎和痛苦。对初恋的旧愿,现实的不满意误认为是另一个方面的原因,其实不是这个原因(就比如觉得工作老是不顺利觉得是上司不好,自己运气差遇到烂上司,其实其他人也会遇到,自己只要灵活、坚忍、抓住机会、努力去改变就能有好转)。



总之这种纠结挣扎的内心描写,影片把一种很内在的心理感受用一种外在很直观、很具表现力的场景呈现出来。

我们每个人在人生中、生活中都有自己面临两难、面临抉择的时候,而且让你痛苦往往都是两难的选择,两个都比较好、两个选择哪个、舍弃哪个都会让你痛苦、不舍和难受。



最终还是要回到事物本质,思考、追寻我们到底要的是什么,然后做一个了断、决心舍弃一个、选择一个。

也有可能这种选择、认清的过程直到我们到达心里一直想到达的地方、满足了自己的夙愿,才明白到底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哪一个。

可能在行遍了大山大海,阅边了江河湖海,最终发现那些美好、抽象、青春时听所谓喧嚣之人讲过的梦想、理想不过是个屁,常人还是要面对生活的琐碎、吃喝拉撒,最终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对那些虚无缥缈、虚无之想、鼓吹的事物嗤之以鼻,实实在在面对现实的琐碎和不圆满、不完美,也平衡、把握、成熟了心态。



2015年10月2日星期五凌晨0点10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