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泪活着》影评观后感
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纪实影片,在日本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主人公从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外籍“黑工”,到名扬日本的励志英雄……
负债闯东瀛
1989年10月的日本,一个大雪纷飞的深夜,在日本北海道最东部的阿寒町小镇,一群中国学生借助夜色的掩护疾步穿行。因害怕被校方抓回去受到严惩,他们的一举一动格外警惕。这些学生不敢走大道,每人手握一根木棍翻山越岭,随时准备与扑上来的野熊、野狼搏斗。
天微亮时,他们成功“逃亡”到了钏路市。这就是震惊日本的“北海道大逃亡”的新闻。时年35岁的上海青年丁尚彪,是当夜的“逃亡者”之一。
丁尚彪曾经是一名上海知青,在安徽农村插队多年,返城后与一位漂亮的上海女孩儿结婚。女儿丁琳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
由于收入微薄,一家人的生活贫困潦倒。听说日本经济发达,不少上海人在那边打几年工,回来之后都成了富人,丁尚彪不由怦然心动。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日本飞鸟学院阿寒町分校招生的消息,便举债4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3万元),独自到日本学习日语,为今后留日“掘金”做准备。
然而,到阿寒町分校报到后,丁尚彪才发现,眼前的事实与自己的想象有着天壤之别。学校坐落在北海道最偏僻的废弃煤矿区,当地经济萧条,人烟稀少。丁尚彪原计划边学习边打工,尽快还清出国时欠下的债务,可在这荒凉之地,连个小商店都罕见,到哪里打工?于是,丁尚彪便同30多名中国学生一起,策划了那场“逃亡”事件。
到东京后,丁尚彪一行开始申请延长居留时间。但是,日本出入境管理局认为他们擅自离开北海道是违法的,不予批准,一群中国学生就这样成了非法居留者。没几天,大多数同学选择了回国。
回去还是留下?漂泊异国街头的丁尚彪陷入了沉思。他不敢想象,身负巨债、两手空空地回国,该如何面对妻女?
丁尚彪决定,再难也要留下来打工赚钱。
为女儿打拼
丁尚彪不懂日语,无法与人交流。为了生存,他开始学习一些日常用语。同时,还一头扎进了打工前的技术培训班。经过4个多月的不懈努力,终于能和当地人简单沟通了。而且,他还在这段时间取得了两本技术资格证书。
丁尚彪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马不停蹄地往返于三个地方拼命工作,直到晚上12点半下班,才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家。进屋之后的固定程序是做饭、吃饭、洗澡,睡觉都是在后半夜。在租住的8平方米逼仄的空间里,他把女儿的照片挂在最显眼的墙壁上。看着照片上女儿灿烂的笑容,他感觉自己充满了希望,也有了力量。
一天早晨,丁尚彪突然腹痛不止。眼看上班时间就要到了,他挣扎着下床,捂着肚子出了门。打工的那家餐馆老板很苛刻,曾有个员工迟到了一次,当月的工资全被扣掉了。那天上午,丁尚彪没有迟到,但他要一边对抗腹痛,一边洗刷那堆积如山的盘子。刷着刷着,丁尚彪感到一阵晕眩,便失去了知觉……到医院检查后才知道,他患了急性肠炎。一向严厉的老板,被这个中国人的毅力与忍耐精神打动了,没有扣他的工资。
身体上的疲劳还能挺过去,但精神上的压力,却让丁尚彪苦恼不已。作为非法居留者,他每天都生活在随时可能被发现、被追究法律责任的恐惧中。有一天,他正在搬货物时,突然有两个警察走过来向搬运工打听事情,吓得丁尚彪丢下手里的货物,撒腿就跑。结果,一天的工钱全泡汤了。这种事,丁尚彪在日本经常碰到,每一天,他都要紧绷着神经。为了减少麻烦,他总是乘坐最后一班地铁回到自己的小屋。
几年来,丁尚彪感觉最大的苦不是工作多累,生活多艰辛,而是一个人常年孤身作战,无法体验到家庭温暖的孤独。每当看到别人一家几口说说笑笑地从身边经过,他都羡慕不已。那种感觉,比用钝锯拉心还难受。尽管饱尝思乡之苦,但由于护照早已作废,丁尚彪却不敢回国探亲,因为按法律规定,一旦他离开日本,就再也不能踏上这个岛国半步了。
到了1992年,丁尚彪终于还清了国内的债务。但他仍不敢乱花钱,而是把积攒下来的钱都寄给了家人。他挑最便宜的饭菜吃,一年到头舍不得为自己添件新衣,从不休息一天。丁尚彪只有一个信念:自己在日本多打一个小时工,女儿将来就可以安心地多读一个小时的书。
1996年秋天,一位名叫张丽玲的中国留学生被丁尚彪的人生经历所震撼,决定为他拍一部纪录片。为了还原主人公在日本的真实生活,她开始用摄像机记录丁尚彪的心路历程。没想到,这一拍就是10年,从日本、中国一直拍到了美国。
1997年夏天,女儿丁琳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纽约州立大学。丁尚彪握着女儿报喜的越洋电话,喜极而泣。丁琳乘坐的飞机先在东京中转,再飞往纽约,其间有24小时的停留时间,她决定去看望8年没见面的爸爸。
走红日本
自从跟爸爸分别后,丁琳再也没有见过爸爸,想着很快就要和爸爸见面了,她激动不已。丁尚彪作为非法滞留者,却不能去机场接女儿。终于在约好的地铁站见到爸爸了,丁琳兴奋地大喊:“爸爸,爸爸……”8年没见面,她还是远远认出了站台上的父亲。
看着眼前的大姑娘,丁尚彪不由愣了一下,惊喜地说:“琳琳长得比爸爸都高了!”分别8年之久的父女,在异国的土地上紧紧拥抱在一起。
丁尚彪带着19岁的女儿,来到自己工作过的一家餐馆吃饭。饭后,丁尚彪带着女儿进了厨房,参观了他曾经刷盘子的洗碗池,又把女儿带到他“战斗”过的菜锅旁,语重心长地说:“爸爸前几年就是在这里打工的……”看着一摞摞沾满油污的碟子,感受着菜锅旁那令人头昏脑涨的高温,丁琳深深体会到了父亲的不易。
入夜,丁尚彪带着女儿回到了狭小的家中。他从枕头下面拿出一本珍藏了近10年的笔记本,递给女儿。丁琳小心翼翼地翻开本子,里面记的都是她小时候的学习情况:1988年6月考试成绩:95分,97分,100分;三年级语文考试中的扣分原因:“舌”字中间一横短了一点儿,扣掉1分……还有一张她小时候写的保证书:“以后我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
尚未看完,丁琳已经泣不成声。这些珍藏多年的记忆,寄托着一个父亲对女儿深沉的爱。
2002年春天,丁尚彪的妻子申请赴美探望女儿的签证获得批准。更令她高兴的是,在飞往纽约途中,利用中转时间,她最长可在东京停留72个小时,这是她和丈夫见面的惟一机会。
来到丈夫的住处,妻子看着他在窄小的房屋内张罗晚饭,看着这个小老头儿花白的头发,看着墙上女儿的照片,以及床上的大红鸳鸯枕套——那是他们结婚时用过的,丁尚彪出国时带过来却一直不舍得用,直到今天才拿出来套在枕头上……妻子的笑容中充满了酸楚。
短暂3天,丁尚彪带妻子赏樱花,看夜景,尝东京的小吃。
3天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分别时,泪眼朦胧的妻子频频回望:在这个陌生的国家,丈夫默默奋斗了13年!
2004年6月,女儿即将拿到医学博士学位,踏上工作岗位。丁尚彪觉得自己的使命终于完成,该是回国的时候了。此时,他已经50岁,15年的漂泊,让他变得头发稀疏,满口牙齿只剩下8颗。
到了2006年,曾为丁尚彪拍纪录片的张丽玲已成为日本大富电视台台长,她为这部历时10年拍摄的片子取名《含泪活着》。这部2个小时的片子,记录了丁尚彪及其家人15年的心路历程,以纪实手法表现了主人公为了梦想、为了家庭和孩子,独自在异国苦苦打拼到老的沧桑。
片子播出后,反响空前,《含泪活着》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当年,该片荣获了“日本放送文化基金奖”、“东京文艺金像奖”等大奖。
2009年11月,当张丽玲已经渐渐淡忘这部作品时,日本一位著名电影人决定重新“发掘”它的价值,经过补充拍摄和重新剪辑,这部纪录片走进了日本的电影院。
2010年11月,未经任何宣传的《含泪活着》电影版在日本各地低调上映。没想到场场爆满,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400多万件,许多人纷纷留言:“含着泪看完,这是一部震撼心灵的影片!”、“我为碌碌无为度日而羞愧,看到了真正有意义的人生。” 、“丁先生身上有我们日本人已忘却或失去的美德。祝主人公一家幸福!”……
丁尚彪从未抱怨过自己的命运,也从不抱怨自己为家庭的付出,他说的话只有一句:“做堂堂正正的男人,为家人奉献所有。”在他的人生字典中,爱,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