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开展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动中,我们看到不少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党史军史题材、英模题材、现实生活题材的优秀电影,包括《南征北战》《上甘岭》《铁道游击队》《红色娘子军》《地雷战》《红日》《小兵张嘎》《英雄儿女》《南昌起义》《百团大战》等,让观众重温了几十年前的老电影。从电影专业的角度,我们从中还可以认识到一些电影创作规律,正是遵从了这些规律,这些老电影至今仍旧熠熠闪光。
新中国成立初期卖座的红色历史题材电影,有一个共性规律——多数不是严肃正剧。这些影片善于将主旋律内容与类型片的风格样式有机融合,而且是“跨类型”。在一部影片里,多个片种的元素可杂交,艺术表现手段丰富多彩。如《南征北战》《董存瑞》《红日》《上甘岭》《英雄儿女》与火爆战争片相结合:强渡大渡河、坚守上甘岭、血战孟良崮、舍身炸碉堡、千军排山倒海、万炮撼天动地,壮观的战争气势颇具视听冲击力。但这些影片并非只会堆砌大场面,而是讲究戏剧性,塑造了一批性格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永不服输的“犟虎子”董存瑞,粗中有细的连长张忠发、石东根,多才多艺的文工团团员王芳,孤身战群魔的士兵王成……这些战争片节奏有张有弛,设计了许多充满谐趣的生活细节,还借鉴音乐片之长,加插了优美动听的电影插曲,如《我的祖国》《谁不说俺家乡好》《英雄赞歌》成为当时的流行歌曲,为影片增色不少。故事片《英雄儿女》女主人公是文工团团员,该片还借此引进舞台艺术片手法,展现了精彩的舞蹈和曲艺说唱。
有一些红色历史题材电影,与惊险片相结合,但惊险卖点各不相同。如描写剿匪的《智取华山》,是风光惊险片,故事发生在著名的西岳华山,解放军突击队既要攀越天险,又要对敌作战,构成双重悬念;《铁道游击队》是动作惊险片,借鉴武侠片表现手段,抗日健儿有罕见绝活——敏捷灵猴扒上飞驰列车;《渡江侦察记》《英雄虎胆》是情节惊险片。
一些红色历史题材电影与“青春片”相结合。《柳堡的故事》描写年轻英俊的新四军战士李进与农村姑娘二妹子的恋情,偏重诗情画意,苏北水乡风光犹如淡雅水墨画,插曲《九九艳阳天》旋律优美。《战火中的青春》描写解放军女兵高山女扮男装混入男兵部队,与鲁莽猛将雷振林不打不相识。该片偏重快乐活泼,就连电影插曲《战斗进行曲》也是风趣的男声小合唱。《冰山上的来客》描写北国边疆的解放军歼灭匪特,将惊险片、动作片、爱情片、音乐片、风光片、民俗片巧妙嫁接。抗战题材电影《平原游击队》《地雷战》《地道战》不仅惊险,还注入幽默的喜剧色彩。《红色娘子军》表现艰苦岁月,也充满美感和趣味性。古代戏剧家李渔说:“传奇传奇,非奇不传”。《红色娘子军》借鉴传奇故事的手法,描写海南岛有一支奇特的红军部队——百名青春女兵组成娘子军连,影片展示美丽的热带风光,南国女兵可穿露腿短军裤的健美体形,在我军部队中独一无二。
上述影片实行开放兼容方针,不受“风格统一”的局限,不论是哪种风格、流派、样式的表现手法,都可以拿过来用,收到“1+1>2”之效。这种思路在思维科学中称之为“合并思维”,并非量变的堆砌,而是质变的化合。
我们学习经典电影,不是照搬具体的表现手法,而是学习老一辈艺术家心系大众的精神境界、善于创新的思维方式、多才多艺的专业素质。
在改革开放新时代,一批影坛新人继承了前辈的光荣传统,善于借鉴类型片样式拍摄“跨类型”的红色历史题材电影,很受观众欢迎。如歌颂八路军女兵护送美军飞行员冲出敌占区的《黄河绝恋》,博采战争片、惊险片、青春片、爱情片、风光片之长;描写解放军剿匪的《智取威虎山》,惊险悬念多样化:主人公杨子荣与老虎搏斗的场面,运用了现代电脑特效,险象十分逼真。杨子荣打入匪巢,巧对土匪黑话、识破美人计、智斗栾副官,情节扣人心弦。
更为大胆的是,一些纪实风格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史诗电影,也巧妙融入类型片元素。《建党伟业》借鉴枪战片表现神枪手朱德在护国战争中大显身手;借鉴讽刺喜剧片表现辫帅张勋的复辟闹剧;借鉴惊险片表现党的一大代表们如何摆脱敌特的搜捕;借鉴青春片表现青年***和少女杨开慧的纯洁爱情,使严肃题材历史片既真实也好看。
以1949年湖南衡宝战役为背景的战争片《太阳升起的时刻》,不仅描写解放军基层连队官兵的青春朝气,也借鉴古典军事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手法,描写了我军四野司令员与敌军名将白崇禧之间的高层斗智斗勇,并首次在国产片中细致描写步兵如何大战钢铁战车的特殊战斗。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02:27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