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评> 正文

蜡笔小新《不过是个孩子玩意儿 我们为什么如此在意》

杭城的天气终于转凉,可我根本没心情受用:

9月16日,“新爸”臼井仪人被曝“失踪”时,我就已经做好了悲伤的准备。谁让“失踪”一词在酒井法子之后,就成了“信念破灭”的灾难。一个毁了拼命省下钱买写真集的青春,一个毁了背着父母说“荤段子”的童年。

今天,臼井仪人被证实失足去世时,那种感情汹涌而来——不过是个孩子玩意儿,我们为什么如此在意?

蜡笔小新,这个有着光光亮亮的头和马铃薯脸的五岁好色小孩,居然就成了我们的一种信念。

这都是让生活给逼出来的!

谁让我们有那么那么多想干却不敢干的事情,都让这个小盆友给做了——好色、懒惰、犯贱、欺软怕硬、不正常地乐观。多好!这统统是我梦寐以求的!

纵使我们这个辈分的年轻人已经有一种莫名的特有的自信和狂妄,但被丢到人人挣扎着生存的社会汪洋里,被迫“娇喘”,能怎么办?还是得夹起尾巴做人。

媒体人都这么说,旧媒体的金喇叭都掌握在老男人和老女人手里,所以我们很少听到更年轻的声音。

世界终究是我们的!但还没到时候。等到我们够着“金喇叭”,那个撕裂世界的“时代沟”就又出现了!冤冤相报何时了。

70后和80后在某个时段互为冤家,讲起蜡笔小新的时候,却亲得跟一家人似的。哈哈。我们从骨子里依赖蜡笔小新,鄙视拿腔拿调的世俗!

大多数时候,我诧异于“模仿蜡笔小新的声音”居然成了众多内地女星的“才艺表演”,不堪入耳,不堪入耳!那完全是诋毁我们的小新嘛!这也是做作。

若干年前,内地某电视台一个教育节目曾做了一个“蜡笔小新现象”的节目,请来一个所谓的幼儿专家做嘉宾。那个女专家在电视上咬牙切齿地对小新的言行举止做了“文革式”的痛批狠打后,更语重心长地告诫:再不能让小新毒害我们的下一代了!

但我以身试法了,也没有坏到哪里去。

蜡笔小新从1990年开始连载,那一年我三岁。待我开始识事,蜡笔小新也进入了中国。那时父母太相信“喉舌论”,任由电视节目启蒙幼小的我。没料到在***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的道路让地方媒体靠旁门左道“搏出位”的势头愈发强劲了起来!台湾版的蜡笔小新就是其一。于是,我就心不甘情不愿地被毒害了,越是低级越是有趣味!

低级趣味,哈哈,人都有一个本质属性,动物性都很强。所谓动物凶猛,就是这个意思。

别不好意思,我不是批评我们这一代没品位。大家其实都一样,不就是让蜡笔小新给逗乐了吗?不丢人。这本就是一个日益失重的时代,“反英雄”时代!

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王朔狂言“我是流氓我怕谁”以“逃避崇高”的姿态造势。

九十年代末网络兴起,周星驰引发无厘头文化热。

二十世纪,网络恶搞和港台电视综艺的大举进入我们的视野。

这就是伴随我们长大的东西,跟接受“小英模”教育的父辈真是相距十万八千里!

我们不要英雄,我们只要蜡笔小新!

流氓式的审美,正是对沉浮的、循规蹈矩的、虚伪的、故作严肃的、故作崇高的正统和主流的斩钉截铁的拒绝和令人快意的一次原创!

生活节奏被不断刷新,人越来越浮嚣,回头找纯真的时候,蜡笔小新不见了。

忽然成年,我们去喝酒。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