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呼伦贝尔城》剧照
电影《呼伦贝尔城》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讲述了清朝末年鄂温克族人传承生命与民族的故事,展现了草原人民众志成城守护边疆的国家大爱。不久前影片作为第26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复旦大学分会场开幕影片在沪放映,受到上海观众的高度关注和热烈欢迎。在放映过程中,许多观众都沉浸在壮阔的草原豪情中,被鄂温克族人民传承生命的信仰深深感动。 《呼伦贝尔城》是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著名演员涂们的导演处女作,由赵晏明任制片人,萨仁高娃、余忠、阿茹娜等主演。在日前于京举办的电影《呼伦贝尔城》观摩研讨会上,李准、仲呈祥、麦丽丝、马维干、皇甫宜川、李道新、赵卫防、李春利、谭政等业界专家与涂们、萨仁高娃等影片主创,共同探讨了《呼伦贝尔城》的艺术价值与创作得失。 涂们首先分享了自己创作影片的心路历程,“我是鄂温克族人,也想让更多人知道鄂温克民族的故事。”影片的故事源自在鄂温克族中流传已久的传说:清朝末年,西北边塞屡遭匪患,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派出索伦部将士奔赴陕甘北部补营,长期的征战使鄂温克族内男丁数量急剧下降,繁衍子嗣面临危机。族中的诰命夫人决心带族中妇女前往军营,让民族血脉生生不息……“我被诰命夫人的行为感动了很多次。”涂们坦言,“选择这个题材,其实是给自己制造了巨大的障碍。一个演员初执导筒,本应该选择现代题材,选择讨巧的、轻松的、贴近日常生活的故事,但我仍旧想讲述一个属于自己和自己民族的故事。”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呼伦贝尔城》主题宏大、主旨深刻,不仅通过精彩的故事与人物展现了呼伦贝尔城的历史和现实,更生动地彰显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宏大主题,用艺术的、审美的方式实现了文艺作品培根铸魂的目的。仲呈祥表示,影片还表现了中华民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伟大品质,而片中诰命夫人多次呼唤的“战争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则强烈凸显出影片反战的主题。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用6个字来总结自己对《呼伦贝尔城》的观感:“很新鲜,很震撼”。“说影片新鲜,是因为鄂温克族的历史普通人并不熟悉,他们的故事更是很少呈现在大银幕上,导演有勇气和能力拍摄这样一部电影着实令人敬佩;说影片震撼,是因为它艺术化地展现了鄂温克族人的英雄情结、生命崇拜、爱国主义,以及妇女群体的伟大。”李准认为,《呼伦贝尔城》是一部“如诗如画、如泣如诉”的民族题材电影佳作,“影片用近乎原生态的方式讲述历史,没有任何的说教和煽情,而是白描式地展现了以诰命夫人为代表的鄂温克族妇女对民族团结和国家和平作出的巨大贡献。” 纳丹因丈夫的牺牲被清朝皇帝封为“诰命夫人”,撑起了呼伦贝尔城的半边天。连年不断的边患催促男人们跨上马背、吻别爱人和父母,留下一城的妇女与老幼。烽火正在掏空这座古老的城池,鄂温克族的香火面临着燃烧殆尽的危险。也许是辽阔草原上“长生天”的滋养,呼伦贝尔城的姑娘小伙浪漫、真诚、奔放,他们对待爱情忠贞不渝,也把生育作为神圣的使命。“不论是出征沙场,或是另有期盼,‘长生天’始终是鄂温克人的信仰。当抬头向‘长生天’祈求时,这个在马背上无比勇武的民族也会变得柔软起来。那些站在军营门口眺望着的女人们,并不是除了盼望什么都做不了。”著名编剧马维干认为,《呼伦贝尔城》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去表现战争。“大多数战争题材电影都是从正面去表现战士们打仗、牺牲的过程,《呼伦贝尔城》却将战争置于大背景之中,花费更多的笔墨去表现战争中女性的奉献、牺牲和命运。”马维干表示,“事实上,战争中的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加艰辛。在当时的情境下,女人们甚至把自己的使命看得比生命更重要。”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5 23:58:59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