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大鱼海棠》:关不住的中国特色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剧照

  近年来,我国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很多富有想象力的动画电影孕育而生,从《魁拔》系列、《秦时明月》系列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小门神》到今天的《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的迈步与跨越有目共睹。近日,上映不久便获得骄人票房的《大鱼海棠》再次证明了中国动画电影市场的不俗潜力。尽管这部历时12年制作的国产动画在面对观众时口碑不一,甚至毁誉参半,但其精美的画面、空灵的配乐传递出深厚的传统文化,精良的制作和成熟的技术展现出影片的意境内涵。当然,影片在叙事上的不足,也表明国产动画电影距离国际一流水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静止的画面通过逐格摄影的方式活动起来,是动画电影最核心的特质。《大鱼海棠》呈现了一幅幅唯美大气而又通透明亮的画面,每一帧都展现着创作者的用心与诚意。同时,画面的原型基于深邃的华夏文明和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故事雏形来源于导演的两个梦,影片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背景源自家喻户晓的上古神话《女娲补天》,结合《山海经》与《搜神记》,“苍龙撕破天空”“海水从空中倾泻涌下”“巨大的海棠树长向天空,弥合裂缝”等传统元素,共同打造出独特的画面意境。

  影片的场景选择传统山村居民建筑——福建客家土楼,这种围屋群居建筑是中华儿女团结互助的生活方式的代表,与影片展现的全村人齐心协力对抗洪水之灾的内容遥相呼应,这样的设定不仅确立了影片内容与这种文化的吻合,同时也拉近了观影者与这部动画电影的距离。如影片的女主角椿从土楼里跑出来,撑着油纸伞,提着纸灯笼,穿过“一线天”,通过一条龙头鱼尾的小船,来到灵婆的住所。人物的每一个道具、动作和细节都扩展了东方意境下古风古韵的生活场景。

  画面的通透与质感的呈现,离不开成熟美工和技术团队的打造。该片以7分钟flas***为原版,3000多张分镜手稿结合3d立体转制技术,营造了绚烂悠远的天空、繁闹生机的人间与静谧深邃的海洋,赋予画面立体感和层次感,丰富了华美画面下透出的深厚传统文化深意。

  动画电影的音乐对于刻画人物形象、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深化主题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大鱼海棠》的音乐恢弘大气又丝丝入扣,令人回味无穷。影片中,鲲第一次在土楼中飞行时,一段平静且压抑的声音过后,突然涌现轻快的乐曲,从未有过的豁然开朗在眼前展开,令人为之一振。这段乐曲代表了椿得知鲲会飞的兴奋与激动之情,也为暗示椿的希望——鲲要长成最大的一条鱼可以实现做了最好的铺垫。音乐必须与电影主题理念相契合,才能有力地烘托影片气氛。椿在人间的6天旅程中看到了商船的络绎不绝、万家灯火的明亮、烟花的绚烂多彩,表达了人间的美好与繁荣,此时结合椿的独白加以轻快活泼的配乐带给椿新奇之感。随后音乐节奏逐渐加快推动了剧情的紧张之感,紧接着椿就被捕鲸渔船所困住,配乐起到推动影片的作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连接人间和海洋天空的信物,也是女主角椿和男主角鲲的信物——陶笛(呜嘟)在影片中三次出现逐渐推动剧情步入高潮,在人间渔船上的放松状态、椿第一次唤醒鲲的记忆的缠绵持续,以及在地下水沟处唤醒鲲的坚定信念都通过陶笛从清脆嘹亮到低沉婉转的音色特征中完整的传递,为观众带来多重的视听感受与思考空间。

  一般来说,电影的核心要素是起承转合的故事结构,并且要通过故事为作品人物的性格造型,才能吸引观众。《大鱼海棠》在视觉和听觉上做到了极致之美,但是在叙事内容和手法上却出现严重偏差,不免留给观众太多缺憾。影片以倒叙和独白的方式展开剧情,以因果线性式结构讲述了椿的被救与报恩的故事。这样的叙事结构有清晰的指向性,但是编剧缺少把控文本张力的水平,对于叙事片段的处理缺少铺陈与照应。椿对于鲲的报恩、湫对椿的守护都缺少必要的逻辑性。同样的,人物性格的设定也缺乏饱满与多样性。影片中的椿不顾他人性命安危固执要守护鲲,最终使全村人遭遇洪灾。遇到困难时椿没有经历不懈的努力、也没有用智慧去克服挫折、没有经历一系列的成长道路,最后不得不拼上寿命来拯救整个土楼。关于湫的人物性格也只能用偏执来表达。因为害怕椿受苦,最后偷了奶奶的天神面具,违背了所有的旨意,打通海天之门将椿和鲲送达人间。单调的人物性格加以略微教化式的台词,导致人物没有可信度和感染力,确实令观众遗憾不已。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