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宫
〔唐〕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歌大意是:寂寞冷落的旧行宫里,花儿寂寞地开放。几个留守多年的白发宫女,闲坐无事谈论着唐玄宗的逸事。
行宫,是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唐代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说,天宝末年,一些宫女被“潜配”到上阳宫,坐冷板凳四十多年,硬生生熬成了白发人。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余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诗词大意说,玄宗末年【指唐玄宗天宝(742年—756年)末年】,100多名青春年少、花容月貌的女子被哄骗入宫,说是入宫后就会得到皇帝宠信,但是还未等见到玄宗皇帝,便被嫉妒的杨贵妃远远地冷眼相看,继而被偷偷发配到上阳宫幽禁,由绿衣监使看守,如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昔日的青丝少女变成了白发老妪。
据史书记载看,天宝六年,唐玄宗扩建华清宫,开始靡享乐生活。天宝十年,由王仙芝率领的唐军在与怛罗斯战役以及阿拔斯王朝的战斗中失利,这意味着大唐国运衰颓。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范阳等三镇节度使安禄山联合史思明在范阳(今北京)以诛杀杨国忠为名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从此,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安史之乱”成为了影响深远的重大的历史转折点。
而问题是,就在帝国风雨飘摇之际,唐玄宗竟仍然不忘享乐,从民间大肆征召女子入宫。
在中唐诗坛上,人们把元稹和白居易合称为“元白”。而且,元白二人在其中诗作中对宫女的悲惨身世以及安史之乱都有所涉及乃至批判。今天要讲的元稹的《行宫》就是其中之一。
元稹的《行宫》短小精悍,寥寥二十言,却抒发了极其强烈的盛衰之感,而且意在言外,给人以无尽遐想。
起句“寥落古行宫”写环境(地点)。一个“寥落”,一个“古”字,起始如撞钟,一股沧海桑田之感扑面而来,更重要的是,这里曾经是皇帝的行宫,曾经那么神圣、威严、富丽堂皇的地方!
第二句“宫花寂寞红”,以乐景写哀景,对比强烈!艳红的鲜花开放在少有人来的寂寞空旷的宫中,孤芳自赏,一股寂寞孤独之情油然而生、跃然纸上。
后两句由眼前景色写到人物——白头宫女,白头与前文的红花映衬,女人如花花似梦,物是人非事事休。多少哀怨、多少凄苦在其中。
漫漫岁月中,这些宫女无所事事,只能靠着回忆日渐遥远模糊的玄宗时期的人事打发寂寞时光。而她们的哀怨、寂寞和凄苦根本无人在意,此情此景,怎不让人伤怀。
《行宫》一诗虽短短二十个字,但时间、地点、人物兼备,甚至人物的神情也跃然纸上。“寥落”明写行宫,又暗示人物的心境。“闲”明写宫女,又是行宫的真实境况。
整首诗读后,透过诗歌的表象,我们还能读出诗人没有流露的真情实感,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韵悠悠,给人以强烈的盛衰之感和莫名感伤。
尤其是“玄宗”,他虽然是本首诗歌的配角,但却比主角(白头宫女)更扎眼,而且尤其增加了诗歌的沉重感。众所周知,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曾经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
而后却日渐荒腔走板,以至酿成安史之乱,成了大唐由盛而衰的罪魁祸首。那么,置身其中、深受其害的宫女们究竟会怎样评论他呢?篇幅所限,元稹在《行宫》中没有像他的长篇叙事诗《连昌宫词》那样近乎直言不讳地直叙安史之乱的原由,而只写了短短五个字“闲坐说玄宗”。
那么,身世凄苦的宫女们究竟会说什么呢?
所谓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读者朋友恐怕不难想象吧。
文章最后附录元稹的名诗《离思五首》中的第四首,请欣赏。
离思五首?其四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4-11 20:35:1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70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