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的影视剧发展中,一方面有题材各异但都深入生活的影视剧不断获得观众的喜爱和追捧,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影视剧因为悬浮、虚假和脱离生活让观众越来越厌倦。由此,影视剧如何有效深入生活就成为一个很有价值的探讨话题。实际上,影视剧有效深入生活需要区分不同层次。
影视剧首先需要发挥自己的媒介优势进入生活肌理层面。比起文学作品,影视媒介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直观性和综合性。直观性就是影视媒介能够直接展示生活。只要恰当地利用置景、道具、服装就能够一下子将观众带入生活的感性层面。《人世间》中由爸爸周志刚亲手搭建的小屋贯穿剧集始终,它的简陋和局促让观众一下子就进入到周家人几十年的生活环境之中。《狂飙》中通过猪脚面、肠粉等地方美食让观众很快就贴近了主人公的生活状态。
《狂飙》剧照
综合性则是指影视媒介能够综合运用画面、声音、表演等多种手段更丰富地展现生活的方方面面。《风吹半夏》就是利用1990年代的流行金曲作为人物情感表达的重要利器。《我在他乡挺好的》则是通过海量的口语化人物台词让观众似乎瞥见了真正的北漂生活。那些近年来被观众嘲笑为悬浮的影视剧首先就是在这个层面的失误,在其中展现了大量明显虚假的人物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比如有剧集中主人公明明只是个工薪阶层,收入一般,但人物的居室却豪华阔绰。有剧集故事明明发生在北京,但人物生活环境却像欧洲小镇等。这些充满“想象”的生活画面当然无法让观众信服。
有一些剧集在进入生活的感性层面上做得不错,服化道等都很讲究,但依然没有能够成为优秀的剧集,主要原因是它们在创作上没有能够进入第二层面:生活的积淀层面。所谓生活的积淀层面,指的是影视剧需要有对社会生活的准确观察和把握,并且有能力将这些观察和把握转化为合理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比如目前很多题材很新的都市剧,虽然对都市发生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有敏锐的感知,但却只能通过胡乱编造的剧情和失真的人物去展现和强化矛盾,依然让观众产生虚假的观感。
路遥曾说过,故事作家可以自己编,但生活却不能编。路遥的这番创作经验谈将故事与生活在作品中的辩证关系深刻地揭示出来。正是因为故事是创作者可以编的,反而很容易形成一些套路和程式。所以,如果能够将生活细节和生活逻辑有力地呈现在情节设计中,就可以极大地避免故事套路化和程式化。而从人物形象来说,真正有生命力的人物则是那些既要有突出的个性特征,还需要具有生命斑斓色彩的圆形人物。如果只是主题先行地塑造人物,人物就很容易落入标签化和符号化的扁平人物陷进。所以,成功的影视剧虽然是编故事,却能够让观众感觉这就是生活的真实。虽然是创造人物,但观众却能够产生在人物身上看到自己影子的共情感。
影视剧最难进入的一个层面是生活的内核层面。所谓内核,指的是生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深度。能不能进入这个层面也是衡量影视剧是否成为精品的最关键尺度。优秀的影视剧或者是把握住时代的焦虑和痛点,有力地与生活进行对话。由北大教授戴锦华所总结的“双重花木兰”,指的是中国当代女性在社会空间和家庭空间承受双重责任和担当双重角色的真实处境。《三十而已》在2020年成为爆款,正是因为其中对“双重花木兰”这种中国当代典型女性形象的挖掘和塑造,从而击中了很多当代女性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人世间》则是通过将周秉昆和郑娟确立为绝对主角,突出了底层平民在全剧的根基地位和感召作用,由此与当代中国社会的人民性主题形成了思想共鸣。
《人世间》剧照
除了思想力度,优秀的剧集还需要有情感深度。以儒家道德文化为内核的东方式情感一直强调一种内敛含蓄的情感处理方式。其中的情感内容虽然复杂丰富,但最终的归旨则是救赎与和解,努力发掘人性之善与美。《人世间》就是因为其温暖和美的情感处理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近期热播的《狂飙》中通过为反面角色高启强增添亲情意识也带来了出其不意的艺术效果。
总之,有效的深入生活是优秀影视剧的必备条件。也只有深入生活,影视剧才能真正获得观众的喜爱。
(作者:桂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31 20:28:1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70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