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书评> 正文

直视骄阳《向死求生》

  • 小小评论家小小评论家
  • 书评
  • 2023-03-26 16:18:17
  • 71

向死求生

——记《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

文/张素闻

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第一种情感,最深刻的恐惧来自死亡,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恐惧着死亡。看看满街的美容塑身整形广告、健身房、减肥药、养生馆、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营养品、滋补酒、乃至古代的炼丹术,近代的壮阳药卵巢保养等等,无一不在宣示现代人对死亡的恐惧衰老的恐惧。亲身经历的伤逝常常带来对无常的焦虑与恐惧,往往使人惴惴不安夜不能寐,生命的重心失之阳光。仅是自杀的传染性已经足够令人感叹生命的脆弱轻薄,更不用说汶川大地震这样巨大的自然灾难造成的死亡,那幸存的人们,多久才能真实直面突然崩塌的关系与生活困境?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欧文雅隆先生以他自身以及他的病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写了这本颇为好读的《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现年75岁的欧文雅隆14岁的时候曾与死亡擦肩而过,经历过三位恩师的死亡,杰诺梅.弗兰克、约翰.怀特霍尔、罗洛.梅都以自身的死对这位心理治疗界公认的大师造成影响,对死亡的在场感、深厚的哲学功底与心理治疗经验使该书的思考和认识既温暖亲切而又睿智。欧文雅隆非常善于在掩藏的咨询访谈与梦的解析中带领咨询者识别死亡焦虑,出其不意地揭开咨询者掩饰的焦虑和恐惧:对虚无的恐慌、对死亡甚或愤怒暗示的认同、对今生不尽人意的遗憾、对关系的挑剔、波动影响、适应困难、分离焦虑、自怜、漫长的哀伤、乃至强烈的***、或是对关系的厌倦……都有可能源自对死亡的焦虑。

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而又无所不在。该书也可算是生命教育中生死学的入门读物: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向死求生?在走向死亡的路上安然而活?尽管宗教信仰常常对恐惧死亡和未知的人带来不可思议的安抚和治疗效果,欧文雅隆还是根植于现世存在的世界观,拒绝超自然的信仰,不相信来世,他认同尼采的“成为你自己”和“那没有击垮我的,将使我更加坚强”,并将之与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哥德、易卜生、卡伦.霍妮、马斯诺、六十年代美国的潜能运动以及当代的自我实现观念相提并论,构成他在此书中的哲学基础。欧文大谈伊壁鸠鲁的生死观:“死亡和‘我’永远不会同时存在,既然死了,就不会知道自己死了,那么,死又有什么可怕呢?”如果这断绝妄想的生死观真能令人改变观念,放下恐惧,直面死亡,在死亡中体验觉醒,活在今生,重视此时此地,那也许正是此书有趣的地方之一。

直面死亡,拒绝思考前世,也不叩问来生,是为了更好地活在当下。但是,如果恐惧已经根深蒂固成为惯性,那么,仅仅从观念上灌输未必能帮助对方真实地放下恐惧。好比一个害怕黑暗的孩子,总是跟他说黑暗没什么可怕,还不如陪他一起走过黑暗,或者就让他相信黑暗之中另有光明。陪伴,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的治疗,陪伴本身就很容易达成治疗,某些时候,宗教对于信徒就象是黑暗之光。来世,只是宗教对此生后果的设想,何况宗教对之有很多充满安慰的设想,不论灵魂的有无,不考虑后果的生活,仍旧是失之理性的生活,而如果某些认同感能减缓焦虑或者恐惧,就可以让之拥有这种认同感。关于宗教,欧文雅隆有失之谨慎的地方,如果他能借鉴一下伏尔泰对于宗教的态度,可能更能帮助人战胜恐惧。活在当下若不能被正面理解,很可能导致负面效果,诸多人当下的生活都在放纵欲望,歇斯底里地想要抓住一些什么,证明一些什么,有时不惜伤害他人荼毒自己,看上去是在拥抱死亡,其实不过在浪费生命消耗生命,反而不能使当下的生活更美好有质量。

未知生,焉知死?在有限的此生中,重视当下的生活,自我觉醒,活出自我,虽然死亡从肉体上摧毁我们,但它也从精神上拯救我们。此书中,欧文没有如其他哲学家一样思考生命来自何处,也不关心生命去向何处,但是,他关心生命当下的心理健康。欧文雅隆并不隐藏自身曾经对死亡的恐惧,也不回避自己有时对来访者的无能,因此,这本书最可贵的是——你在和一个真实的欧文雅隆同行,一起面对死亡,认识焦虑,一起通过关系克服死亡的恐惧,向死求生,走向成熟。那种咨询师和咨询者构成同盟的设想和坦然对自身错漏的分享,是诸多受过传统咨询师培训的人所难以接受和羞于承认的,但也是欧文雅隆异于常人的地方。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