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新时代的电影评论及其美学向度问题

  2021年,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专业性程度、文艺评论阵地建设和加强组织保障等若干方面作出了详细规划和严格要求,是建设文艺队伍、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激浊扬清之作用、形成风清气正的文艺创作局面之纲领性文件。每一位文艺评论工作者都应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把握和领会《意见》精神,进一步提升自身文艺评论的思想境界,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评论体系找到良好的话语范式、批评范式和研究范式。

  众所周知,电影批评作为文艺评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属于某一具体文艺门类的批评形态,虽然电影批评作为电影工业生产体系后端的一环,有着其自身的艺术标准,但同样也要以《意见》为旨归,以《意见》为批评工作找到现实的话语依据和书写路径。当前,电影评论工作者除了要掌握基本的电影史论知识,自觉从电影史和电影理论相关专业的批评维度去有针对性的指出电影作品中的美学问题、立意问题与核心价值问题;同时,电影评论工作者更应该要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批评原则,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美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中国传统美学作为自身电影评论有力的理论武器,充分发挥电影评论在影视批评场域激浊扬清、引领时代风气、甄别作品优劣的作用。毋庸置疑,影评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影评人”必定是因为其拥有某种更为敏锐的发现“美”的能力,而这种“美”应该以何种面目呈现在观众面前,应该如何来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之美”,这种“美”的终极检验标准为何,这些不仅仅是电影创作者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且是广大影评人面对每年浩如烟海的电影作品如何利用自己如炬的“慧眼”去发现关于“美”的问题。

《长津湖》剧照

  因此,新时代的电影评论应该建立怎样的批评话语体系,如何加强自身电影批评的主体性,在具体的电影评论工作中应该把握哪些美学向度都是我们需要展开思考的问题。

  当前,“后疫情时代”已经不由分说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仅没有因之而萎缩,相反却逆势迎来了2020年全球第一票房市场的喜人场景。因此,当我们站立在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所言的“中国电影第四次浪潮”的潮头时,电影评论工作者更应该勇担重责,用自身的专业精神为新时代中国电影发展保驾护航,擘画出新时代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蔚蓝画卷。诚如《意见》中所言,电影评论工作者“要开展专业权威的文艺评论”,广大影评人一定要以明确的批评尺度捍卫自身的批评立场,“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政治性、艺术性、社会反映、市场认可统一起来,把社会效益、社会价值放在首位,不唯流量是从,不能用简单的商业标准取代艺术标准”。相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电影批评“剜烂苹果”的作用。诚然,电影评论具有强大的导向功能,作为批评主体必然要有精锐的审美眼光、丰富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美学素养,对优秀的电影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扬,挖掘出作品内在的“真善美”,实现作品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有效对话;而对低俗、劣制的电影给予及时有效的批评,发挥批评的导向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挖掘出“讲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好电影,才能在具体的批评工作中还原电影作品的现实性、生活性、审美性和历史感。然而,反观现实,在复杂的电影批评场域内“红包影评人”事件屡有发生,电影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确切诞生日的大众艺术形态,商业性从其诞生之初便相伴相生。然而,纵观世界电影史,作为“第七艺术”而被命名的电影,因电影批评或说严肃的电影评论而成为集知识性、艺术性、哲学性、文学性等诸多高雅艺术形态特性于一体的艺术门类。不言而喻,电影批评为电影艺术而“正名”。因此,面对新时代复杂的电影生产体系,建构完备而行之有效的电影批评话语体系,加强批评主体的行业自律和专业建设,建设系统性的电影批评美学原则应成为未来构建中国电影批评学派的题中应有之义。

  新时代的电影评论要建构以人民为中心的批评话语体系。“以人民为中心”,不仅应该成为创作者时刻牢记的创作原则,更应该成为电影批评的话语准则。影评人要利用自己的专业视角读解出电影的内在意涵,通过影评人的解码过程,让人民群众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自身观影经验来理解潜藏在电影之中不易察觉的生活哲理、电影美感与现实隐喻,真正让电影批评走向人民大众,时刻牢记人民群众的审美视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自身的批评文字陷入到“孤芳自赏”“阳春白雪”的尴尬境地。影评人应该成为导演与观众之间的“历史中间人”,影评人的批评文字应该与作品内容形成良性互动,批评文字不仅能解码出作品深藏的内在意蕴,同时又能够对接观众的审美意趣和知识结构,真正让人民大众的审美视域在优秀的电影作品中发现美、看见“光彩”,并终使自己的心灵世界达致“和谐”。

  此外,作为批评主体的影评人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队伍建设,严格电影批评专业,端正电影批评态度,要自觉把自身的电影批评文字与人民群众的审美理解相融汇。作为影评人要始终关注当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态势,以一种时不我待的责任感建设电影批评的话语场域和话语体系。只有当批评主体意识到电影评论工作的重大意义之所在时,才能真正让电影评论工作成为一项受人尊重的工作。而唯有如此,影评人在充分运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通过“观念市场”的竞争而赢得电影批评的话语权时,才能更加彰显出电影评论的价值,才能进一步在电影工业的生产链条中获得更为充分的专业自信和专业自重。

  最后,新时代的电影评论应该充分把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的三个美学向度问题。电影作为一个具体的艺术门类应该充分张扬“美”的内在意蕴,以影像之美来高度写意生活之美。电影创作应该始终关注现实,从人民的生活之中汲取创作源泉。诚如别林斯基所言,“美即生活”,美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因此电影批评某种意义上要以“原型批评”作为一种有利的批评范式,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精髓,始终围绕着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和审美水平来展开自身“理性、专业、适度、平视”的电影评论书写。诚如列宁所言:“艺术属于人民,它必须深深扎根于广大劳动群众中间”。同时在迈向社会主义新征程的进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问题,以一种美学的批评指征来看待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相关问题。当然,电影评论不应忘记中华民族历史优秀美学传统,“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应该清楚自己的故事、清楚自己的立场才能真正完成“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一新时代背景下需要进行话语范式转型和批评范式革新的历史叙事和民族寓言。

 

  (作者:程志,任职于浙江师范大学文传学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