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跨过鸭绿江》和同名电视剧,是首次电影与电视剧同步拍摄进行精品制作的一次创新尝试。不同于电视剧利于展开多线叙事的优势,电影版的《跨过鸭绿江》在有限的故事时间之内要“全景式、史诗性”呈现抗美援朝战争,涉及的人物众多,在情节叙事和人物塑造的处理上具有极高的难度。
电影的故事时间从1950年志愿军入朝作战到1953年7月签订停战协议,近三年时间的战争过程横跨不同的季节、地域,面临不同的局势。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的重大史实为主体,从出兵决策开始,对五大战役做全方位的表现,涉及朝鲜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正面战场,更有国内形势、国际局势、国际关系等复杂的政治层面。电影《跨过鸭绿江》的主创团队,去掉了电视剧《跨过鸭绿江》中虚构的人物线,采用了“以史带人”的叙事方式,在全景观照的宏大叙事中以重大事件统合人,从中央领导决策者、到志愿军统帅和将领,再到群体英雄人物,对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人物进行了层级设计和删繁就简的处理,在战争叙事中完成了对志愿军将士的英雄集体精神的塑造,谱写了一曲对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热血赞歌。
以揭秘性表现国家决策的政治远见。72年前的抗美援朝对于当代青年来说是一个存在于历史书籍中的模糊的存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我们为什么要跨国出征,为何而战?志愿军和装备精良的美军在朝鲜战场上军事实力极为悬殊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这一题材历年来影视作品并不多,题材领域极具挖掘价值和表现潜质。不同于电影《金刚川》《长津湖》的立足于局部战争的展开,电影《跨过鸭绿江》从政治高层角度上对这段史实进行了全景式叙述,具有极强的纪实性,对常规历史书写中点到为止或已有定论的内容,有着非常真实的解剖和呈现。
朝鲜战争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博弈。电影的叙事空间在朝鲜战场、***、华盛顿、莫斯科不断腾移,展示了中国、美国、苏联三国的伟人,在波云诡谲的国际政治形势下的政治角逐和战略考量。
影片中通过多次中共高层的会议,表现了中国在当前所面临的内外困境和艰难抉择。唐国强、丁勇岱等众多实力派特型演员,塑造了以***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的特定形象,他们倾情演绎了历史伟人的人物设定,真实地再现了国家领导人在艰苦的国内环境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为了共和国的明天,所做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抉择,有力地表现了以***为首的国家领导人“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高瞻远瞩和政治远见。
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作为一国领袖和一位父亲,表现了内心的坚强和痛苦,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弱胜强,正是无数英雄儿女前赴后继地跨过鸭绿江奋不顾身地保家卫国的结果。朝鲜战争极大地打击了美国***和军队不可一世的傲慢。这场战争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志愿军战士用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顽强意志,换来了共和国70多年的和平环境。
以真实性还原了人物的本真面貌。电影《跨过鸭绿江》史诗性基调和宏大叙事的格局,使该部影片并不着力于用细节刻画,而是在历史事件宕开的横断面上表现人物。彭德怀作为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重要核心人物,这部电影以彭德怀的叙事视角来贯穿全片,以1953年板门店停战协议倒叙展开,彭德怀个人化叙事和独白建构影片的叙事线。彭德怀所率领的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正面战场的一次次战斗成为电影的主线,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还原人物的本真面貌。
将伟人回归凡人,是将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艺术真实化的关键一步。《跨过鸭绿江》在塑造英雄人物方面并没有刻意去拔高和美化,没有一味地将人物和政治要求对等。影片既表现了彭德怀的战争谋略和军事指挥才能,同时也表现了彭德怀作为普通人的情感,注重对人性的发现和塑造,展现人物丰富多层的内心世界,使作为志愿军总司令的彭德怀人物形象鲜活丰满。面对志愿军战士极端恶劣的环境,彭德怀给主席的六字电文“饥无食、寒无衣”,深切地表现了彭德怀对战士们的关爱;面对毛岸英的牺牲,彭德怀独自一人蹲在地上热泪纵横,直言这是这辈子写得最艰难的电报。面对第38军创造的军事奇迹,彭德怀亲自起草的对第38军的嘉奖电报,在电文末尾添加上“38军万岁”,向重大伤亡的志愿军表达他最崇敬而率真的情感。
真实性塑造人物还原了“人”的本真面貌,直面人物的弱点和缺点。该影片未对彭德怀进行美化,对他的缺点也有所展现,第38军的军长梁兴初因为贻误战机,被彭德怀指着鼻子骂娘,表现了彭德怀雷厉风行又急躁的性格。
抗美援朝战争,在世界军事史上是一个奇迹,志愿军在武器装备后勤补给都处于绝对劣势的情况下,取得多次战斗的胜利,这个奇迹是志愿军将领们带着他们的队伍敢打敢拼迎难而上而创造的。
第38军的军长梁兴初在面对彭德怀批评时的不服气和倔强,符合人物在拼死恶战却受批评的情境下的真实反映。这种倔强,也为后面战役中梁兴初带着38军的将士们,穿插三所里,抢占龙源里,血战松骨峰的顽强战斗精神做了有力的注脚;63军189师9000人化整为零,二百多个小阵地,以命相搏自我牺牲阻击敌军六天半;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63军军长傅崇碧带领不足3万人的队伍,击退了超过9万名精锐美军的轮番进攻,守住铁原13天;50军军长曾泽生带着士兵们克服困难拼到最后也不叫苦,作为投诚的军长就为了能够让部队看得起自己的队伍。
这种建立在历史现实主义基础上的塑造英雄人物的艺术真实,更具有打动人的情感感染力和动人力量。
以人民性塑造类型化的群像式英雄人物。从坚守飞虎山、激战黄草岭、血战松骨峰、铁原阻击战,围绕着抗美援朝五大战役的展开,影片全景式呈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的极端艰苦条件下,与装备精良的美韩机械化部队的一次次恶战。在多场次险中求胜以弱胜强的战斗中,无数的无名英雄以血肉之躯铸就了整个钢铁之师,击溃了美军在朝鲜半岛速战速胜的妄想,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是这场残酷战争中的涌现的典型代表。
但电影《跨过鸭绿江》并未对这些个体英雄人物进行重点塑造。该影片在“以史带人”的叙事中,未采用常规影视创作中个人英雄主义的书写,以及以个性化方式塑造原型人物的表现惯例,而是采用类型化方式塑造了群像式的英雄人物形象。在类型化的提炼中,集中抽取了志愿军将士克服困难的顽强、不怕牺牲的勇敢、服从命令的纪律和热血精神,采用真实人物和虚构人物相结合方式,集中塑造了一大批群像式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既有我们所熟知的有名有姓的英雄杨根思、黄继光等,也有秀才、小豆包等普通士兵,通过群像式英雄人物在点线面的结合,完成了英雄集体的塑造,体现了伟大的人民性的内涵。说明了这场战争之所以取得胜利,这些前赴后继自我牺牲的英雄并不是个例,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千千万万的志愿军战士,是千千万万入朝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复数形式的英雄儿女。正是这支在浴血奋战满身创伤之后依然有着“最整齐的军容、最盛大的军威”的军队,才赢得了这场以顽强意志对抗装备精良的美军的伟大战争。
据统计,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共计240万人次的志愿军战士进入朝鲜战场,影片结尾,展现了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的庄严肃穆的仪式,市民自发捧花、拉横幅迎接,高喊欢迎英雄回家,这些具有时代精神的纪实性内容,对这场战争进行了具有当下性的历史呼应。
影片结束时的字幕,是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番号,“志愿军第38军”“志愿军第39军”“志愿军第60军”……这些军队番号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在电影屏幕黑色的背景上依次出现并推向银幕纵深,犹如列队出征的士兵,整齐、伟岸而悲壮。这是主创团队和我们每一位观众在向志愿军战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每一个军队番号的背后都是成千上万的鲜活的生命,这些生命的背后是新生的共和国的成千上万的家庭,为了这场战争,这些平凡的家庭献出了他们的亲人。这些军队和名字,将永远地镌刻在共和国的丰碑上。
电影《跨过鸭绿江》在全景史诗中塑造了上至国家领袖下至普通战士的英雄谱系,弘扬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强权的英雄气概。以***为代表的国家领导人的坚持和抉择,志愿军将领的指挥和军事才能,无数英雄儿女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的牺牲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必胜信念,闪耀着英雄主义的耀眼光芒和人性力量。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赢得了强劲对手的尊重和中华民族的尊严,换来了共和国70多年的建设的和平环境。
抗美援朝对我们国家的历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致敬当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英雄们,山河无恙,英魂永驻。
(作者:郑静,重庆大学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第二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学员)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56:1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