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三姐文化”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1961年电影《刘三姐》在全国公映,至今正好60周年。近日,***总书记在给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同志的回信中,对电影《刘三姐》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对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本报特约李志雄、周鹏对黄婉秋进行了专访。让我们走近黄婉秋,聆听这位老艺术家讲述60多年艺术生涯的经历、感悟以及矢志不渝的艺术追求。
——编者
为人民创作 为时代放歌
——访电影《刘三姐》主演黄婉秋
问:电影《刘三姐》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上映后风靡全国,享誉海内外。您作为电影中刘三姐的扮演者,当时有哪些体会?
黄婉秋:我从小喜欢唱戏,13岁开始学习桂剧。1959年,戏剧《刘三姐》引起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和词作家乔羽很大兴趣,他们决定拍摄一部以刘三姐故事为题材的电影。当时,我在桂剧团里饰演的就是刘三姐,所以获得了试镜机会。因为不熟悉电影表演,我第一次面对镜头有点手足无措。但或许正是这种青涩和质朴打动了剧组领导,最后我从很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出演“刘三姐”这一角色的机会。
第一次“触电”给我带来不小挑战。刚开始拍摄时,我的表演总带有戏曲的痕迹,一伸手就翘兰花指,笑起来不敢露牙齿,走路也拘谨得很,导演说这不是“刘三姐”的性格。同时,电影和舞台剧的表演流程也不同,舞台剧表演场次是连贯的,但电影经常是按场景而非故事顺序来拍摄。刚开始我很不习惯,表演总不到位,后来在导演的悉心指导和剧组其他人员的帮助下,我放开了去表演,效果越来越好,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拍《刘三姐》电影时条件很艰苦。一是吃不饱。扮演“莫老爷”的夏宗学后面越来越瘦,因为缺吃的,大家总是挨饿,拍戏又辛苦,所以演员自然都瘦了。二是拍摄环境苦。《刘三姐》的不少外景是在漓江边拍摄的。南方夏天酷热,蚊虫又多,那些来自东北的工作人员没有见过这种阵仗,上面晒下面咬,搞得很难受。
尽管吃了不少苦头,但剧组人员都充满了使命感,在拍摄时全身心投入,展示出了最好的状态。导演苏里后来曾评价说,今后再翻拍《刘三姐》,也很难超越既有水平。
问:电影《刘三姐》作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至今仍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您看来,这部影片给国产电影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
黄婉秋:最近,***总书记在给我的回信中指出,“电影《刘三姐》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它根植于广西的山山水水,契合了人民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是的,正是因为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赞美,饱含对斯土斯人的热爱,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电影《刘三姐》才会成为永远流传的经典。可以说,《刘三姐》这部艺术作品的精神和品格深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以音乐创作为例,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来源于广西山歌。在我的老家桂林,乡亲们唱起山歌来可以三天三夜不休息。在广西的很多地方,乡亲们常常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那歌声里寄托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电影《刘三姐》巧妙地汲取了大量的广西民歌元素,达到了新中国民族歌曲创作的高峰。这些山歌来源于劳动人民的创作,抒发了劳动人民的情感,是真正的人民的声音,因此深为人民所喜爱。
可以说,用山歌唱好中国故事,弘扬时代精神,这是电影《刘三姐》给予我们的启示。
电影《刘三姐》海报
问:***总书记在回信中对您这些年来为传承“刘三姐歌谣”文化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能具体介绍一下您的“传承之旅”吗?
黄婉秋:总书记的回信让我非常感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就成立了刘三姐艺术团,把传承“刘三姐文化”作为工作重心。从1999年开始,我以“刘三姐景观园”为平台,全力以赴推动刘三姐文化传承。只要在桂林,我几乎每天都到景观园表演,为观众献歌,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为了让刘三姐文化薪火相传,2001年我做通女儿的思想工作,让她辞掉工作来做“刘三姐”的接班人。如今,我两个外孙女也成为了“刘三姐”接班人,祖孙三代为唱响刘三姐歌谣、传承刘三姐文化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民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日趋多元。今天的年轻一代,从小接触现代化的东西,喜欢节奏快的文艺作品。我们需要根据这些特点,尝试创作新的作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近年来,我们团队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根据青年人的审美特点,在阳朔打造了“全息音乐剧”《遇见刘三姐》,用全新的方式传承刘三姐文化,还是比较成功的。
问:“刘三姐”是广西壮族“歌仙”,是广西传统文化艺术形象,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新时代我们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刘三姐文化”?
黄婉秋:惟有守正,才能确保刘三姐文化传承永不变色。***总书记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是的,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只有深入到群众和实践中,才能得到最直接、最有生命力的创作素材,才能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与现实生活息息相通,与传统文化血脉相连。
惟有创新,才能推动刘三姐文化传承大放异彩。一是多元发展,百花齐放。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彩调剧、电影到实景演出,不同艺术门类纷纷介入,令刘三姐文化焕发光彩。近年来,又有音乐剧、歌剧和电视剧等艺术形式,以现代方式演绎传统民族文化品牌,不断挑战“刘三姐”可以抵达的艺术美学高度。二是与时俱进,升华主题。六十多年来,广西戏剧院彩调剧团一以贯之,坚持演出《刘三姐》彩调剧,形成了六代“刘三姐”的传承梯队,迄今在国内外共演出三千余场,可谓长演不衰,影响很大。2019年,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策划、广西戏剧院创作的现代彩调剧《新刘三姐》成功问世,该剧在传承发展刘三姐文化的基础上,用新的主题、新的语境、新的人物,演绎新时代八桂乡村振兴新面貌。2020年,该剧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最近,该剧在国家大剧院如期展演,赢得了广泛好评。
电影《刘三姐》剧照
问:***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出,希望你继续发挥老艺术家的表率作用,带动更多的文艺工作者为人民创作,为时代放歌。请问您如何做好新的传帮带工作?
黄婉秋:我们学戏的时候老师常讲,要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演戏。拍电影时,我每天亲身感受到大家的默默奉献,他们的敬业精神给我很深的影响,帮助我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在剧团工作时,我们经常要下乡慰问演出,有时候得背着设备步行10多里路去演出,我和同事们几乎跑遍了广西所有偏远山区,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为人民歌唱,这是“刘三姐”传人永恒的艺术追求,我希望年轻演员能永葆这份初心,走好艺术人生的每一步。下一步,我将进一步履行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职责,深入传承基地,培养和带动更多新时代的“刘三姐”。
总书记的回信让我备感振奋和鼓舞,激发了我不忘初心,一直唱下去的雄心壮志。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和殷切嘱托,以身作则,带领我的女儿和外孙女,带动更多的“刘三姐”,为时代、为祖国、为人民唱响“刘三姐”歌谣,用山歌唱好中国故事!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54:5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