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新冠肺炎疫情下,促进电影行业蓄势复苏的“江苏样本”

  江苏是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排名第二的电影大省。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重冲击,江苏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应对,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及时出台措施,从财政、金融、税收、用工等十个方面大幅提升电影行业抗风险能力、降低电影企业损失,并通过细化的一系列针对性方案推动措施落地,发挥了凝聚行业动力、鼓舞行业信心的重要作用,先行先试为全国电影行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行业蓄势复苏作出了探索。

  ◎ 基本情况

  (一)江苏电影发展基本情况

  自2013年跃升为全国排名第二的票房大省以来,江苏省的城市电影票房常年占全国约10%的份额,仅次于广东。截至2019年底,江苏省有城市影院937家、银幕6089块,票房逾60亿元,幸福蓝海院线公司市场规模在2019年全国院线中排名第九,乡镇影院建设稳步推进,原计划用三年时间新建500家乡镇影院。生产制作方面,有以凤凰传奇为代表的生产制片企业,已建成2个国家级电影基地和4个省级电影基地,其中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已集聚600余家电影企业,园区产值由2013年的1.8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65亿元。省级电影管理职能划转后,江苏省行业管理架构不断完善,省电影局设制片处和市场处,管理省电影专资办和省电影创作中心。除省会城市南京外,还在苏州、无锡两个电影强市的市委宣传部单设电影处,其他11个设区市委宣传部明确电影管理职能处室。

  多份调研结果显示,从企业规模看,江苏影视企业多为从业人员10-50人的中小企业。疫情发生后,企业普遍存在无法正常营业、资金周转困难、人员无法复工等情况。其中,房租和物业费、人员工资、还贷等压力普遍较大。疫情下江苏电影行业的情况,是全国电影行业的一个缩影。

  (二)江苏行业管理部门出台措施情况

  江苏省此前并没有一个影视或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机构来对影视行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与协调。在国家出台的财政、税收、金融、人社等宏观政策和江苏省委省***2月12日出台的《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 推动经济循环畅通和稳定持续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苏政发〔2020〕15号,即“苏政50条”)等政策框架下,经过一系列相关调研,2月18日,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克服了由行业管理部门单一部门发文的局限性,联合财政、人社、国资、金融监管、银行、证监力量,发布《关于支持全省电影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促进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苏宣通〔2020〕6号,以下简称江苏“影十条”),从加大财税扶持、加强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三个方面十个角度帮助行业纾困。这一政策较全面地考虑了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和应对措施,对国家各项宏观政策在江苏省的落地方案进行了汇集,并在用工、加强职业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具有特色的补充。

  (三)相关措施落地情况

  江苏“影十条”出台后,江苏行业管理部门又陆续采取了一些针对性较强的举措,对其进行细化补充调整、促进具体落地。

  在财政方面,3月2日,江苏省电影局、省财政厅发布《关于做好电影贷款财政贴息工作的通知》,细化江苏“影十条”中涉及的“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相关内容,利用省级财政资金对合法金融机构发放的电影贷款项目在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期间发生的贷款利息,按一定比例予以贴息补助。

  在金融方面,3月9日,江苏相关部门通过微信小程序对省内电影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回收的300多份有效问卷反馈进行了情况研判。在此基础上,3月25日,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电影局联合江苏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全省电影业抗疫专项金融服务(以下简称“苏影保”)。

  ◎ “江苏样本”的主要亮点

  从全国范围来看,尽管也有辽宁、北京、陕西、上海等地在此前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行业应对疫情,但江苏是全国首个专门针对电影业出台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综合性政策的省份。其后,广东、浙江、湖南、四川、重庆、福建等电影大省也相继出台了不少措施。总得来看,“江苏样本”的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地细化施策提升应对能力

  江苏省内各地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各有特色,电影业基础也不尽相同。针对这种情况,江苏“影十条”并未以层层转发文件的形式推动落地,而是在“影十条”框架之下,由各地市结合自身情况因地制宜制定落地政策。

  例如,无锡市施策重点在于生产制作环节。无锡电影产业主要以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为核心、以影视拍摄制作为特色,全市共有600多家影视生产制作企业。无锡出台的《无锡落实江苏“影十条”政策对照表》,结合了早前无锡市出台的“无锡惠企20条”,针对园区内受疫情影响的企业、剧组,通过减免房租、影棚租赁费和协调市级财政优先予以政策扶持等,提升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应对疫情能力。

  又如,苏州市施策重点在于放映环节。苏州长年在全国城市电影票房中占比约2%,2019年苏州电影市场总票房12.89亿元,占全省票房总收入的21%,位居江苏首位、全国第九。在全国票房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江苏省占两席,即苏州和南京,且苏州是前十城市中唯一一个非直辖市或省会的地级城市,超过全国绝大多数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城市。3月10日苏州出台的《江苏“影十条”苏州企业办理指南》,其重点在于加强对影院的扶持。一是通过加快国家和省级电影专资拨付进度,帮助新建影城和乡镇影院应对疫情。二是对承租国有资产物业的电影企业,已全部按照国家和省级政策执行房租减免。三是促进有经济实力的区县和乡镇以奖代补等减免房租措施尽快落实,如东山镇新建的首家乡镇影院,除按照国省两级专资政策给予80万元补助外,区镇两级***给予的配套补助也在加快发放中。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影院尤其是新建影院和乡镇影院投资经营压力。

  (二)改善政务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江苏在智慧政务、企业服务等方面一直有较为不错的口碑,营商环境较为舒心。江苏“影十条”作为省级框架性政策文件,其文件内容是上层宏观政策在电影领域的快速结合落地,显示了江苏行业管理部门对行业发展的重视。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江苏多地行政管理部门显示了更积极、热情的服务态度,给行业蓄势复苏以较强的信心。

  例如,2月29日南京出台的《南京落实江苏“影十条”政策企业办理指南》由七个部门联合发文,组织了南京电影协会、南京文化产业协会、南京文化金融服务中心、南京创意中心四个平台,全面调动南京市相关力量。该指南除落实举措、对应细则、咨询部门等其他“常规项目”外,还有几个特色。一是公布了南京市新闻出版局专职副局长姓名电话、南京市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姓名手机等20多个部门负责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二是建立专人代办机制、分类服务机制,跟踪协调督办机制,由电影处牵头,各行业平台组织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对重点企业专项代办,开通绿色通道,促进行政审批精简便捷,提供更为贴心及时的企业服务,传递管理部门关怀。三是就财税、信贷、用工、电影专资等政策开展线上解读辅导会,加强典型案例宣传。

  (三)金融手段助力行业蓄势复苏

  根据调研,江苏有六成以上的电影企业有新增融资的需求,并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希望选择信用方式融资,有近九成的企业希望1%以下的年化担保费率。江苏探索金融创新,利用金融杠杆帮助影院渡过难关。

  在“苏影保”之前,常州市委宣传部就联合交通银行、江南银行等金融机构,推出“抗疫贷”金融服务,为常州影视企业给予额度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授信。苏州工业园区建有金融平台,根据企业信用情况发放贷款,无需担保质押。

  “苏影保”是江苏行业管理部门积极引导行业走出疫情影响的强力应对措施。其特色主要有:一是额度高。专项总额为10亿元,单户纾困资金最高200万元,可覆盖500家以上电影企业;二是针对性强。重点保障影院、发行企业、影管公司、影视基地的复工复产、人员工资、租金等;三是负担轻。申贷企业无需质押担保或其他担保,而是由江苏省电影局、省信用再担保集团、南京银行共同确定符合要求的企业“白名单”,据此提供信用贷款服务,由省信保集团提供有效增信并承担贷款本金50%的风险补偿责任,南京银行承担50%的风险责任。四是费率低。在担保费率方面,按照单笔贷款金额的年化0.5%收取担保费,无任何反担保要求。五是期限长。贷款期限最长一年。六是服务优。南京银行配备专门团队、专人对接,开辟绿色审批通道,最快一个工作日完成审批。

  (四)行业协会大力发挥协调作用

  行业协会是管理部门与行业之间的桥梁。疫情发生后,江苏各地行业协会发挥了积极协调作用。

  以苏州为例。根据笔者多次实地调研和深入了解,苏州电影市场较为发达完善、市场开放度较高,乡镇影院发展经验丰富、建设效果显著。至2019年底,苏州共有影院影院174家、银幕1178块,分属27条院线,其院线数与北京、上海、深圳相当,超过天津、重庆等直辖市和广州、成都等省会格级的票仓城市。苏州市场发展多年的经验表明,除了经济体量较大、人文素质较高等外部环境因素外,在凝聚行业力量、刺激行业活力、共同做大做好市场方面,苏州电影业协会积极作为、努力协调,营造了团结和谐的市场氛围。

  疫情发生后,苏州电影业协会于1月24日向全市发起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倡议书;1月28日,发布《致全体会员应对疫情的一封信》;完成了第一份《苏州电影市场报告》,为苏州市委市***摸底行业实情、应对疫情精准施策提供了重要决策参考;2月,针对全市160余家电影企业进行了摸底问卷调研,并制定了《放映设备检查保养指南》,指导行业平和应对疫情影响;3月,拟定下发了《苏州市电影院(城)复业防疫指南》;“苏影保”文件出台后,苏州电影业协会第一时间积极联络南京银行苏州分行,在5天内帮助41家会员单位完成申报工作,已有首家影城于4月10日获得了“苏影保”贷款。

  ◎ “江苏样本”带来的深入思考与建议

  新冠肺炎疫情给电影业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电影产业链本身,它也反映出电影产业链诸多关联行业和关联环节的问题。江苏一系列相关政策体现出的专门性、综合性、探索性,及其落地的积极性、有效性、服务性,提供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因地制宜积极施策促进复苏

  从全国范围来看,截至目前,出台政策促进包括电影行业在内的文化行业蓄势复苏的,是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四川等全国排名前六的电影大省,和近年来较为重视电影发展的省份如湖南、陕西、福建等。多数省份未见电影行业的专门支持政策,其中包括一些影视生产大省和票仓省份。从“江苏样本”来看,其“抓重点、抓龙头”重点推动四个城市按照不同产业特征促进复苏的做法,无论对全国市场而言,还是对一个省份、一条院线的大片区而言,都具有参考借鉴意义。此外,应对疫情带来的复杂挑战,行业管理部门除了发挥权责范围内的优势如专资发放等措施外,更应充分协调统筹地方各部门综合施策,通盘考虑其他部门已出台的框架性政策优势,借鉴已有经验,最大限度惠及企业,帮助企业快速恢复信心。

  (二)优化财政资金杠杆功能

  财政资金是各行各业管理部门常用的政策扶持手段。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国家电影精品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作为财政手段,在电影业发展中持续发挥作用。但是,财政资金也存在明显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一是财政资金通常额度有限,专资直补体现的更多是行业管理部门提振行业信心的杠杆作用。以国家电影事业专项资金为例,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642.66亿元,收缴国家电影事业专项资金约32亿元,需要用在奖励优秀国产影片生产发行放映、新技术研发应用、购买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版权、中西部地区县城新建(改扩建)影院等多方面。以江苏这样的票仓大省而言,2019年全省票房逾60亿元,收缴电影专资约3亿元。以江苏约1000家影院的体量,根据专资的地方返还比例等计算,如若以“撒胡椒面”的方式,每家影院能获得的资金数额并不多。根据苏州相关调研,当地影院每日开销在3000-5000、5000-10000、10000-20000元的居多,专资直补难以根本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财政资金使用相对较不灵活。各类财政资金的下拨时间不尽相同,通常在下半年甚至年底拨付。疫情当前,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都明显加快了下拨进度,并按国家有关规定延期征缴和减免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乡镇影院等进行特别补助,对符合要求的发行放映单位加大奖励力度。但是总得而言,财政资金划转仍然程序繁琐。地方行政管理部门能够支配的财政专项资金范围和额度也有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三是财政资金无法全面规避风险。财政资金在短期也即疫情期间能让尽可能多的电影企业勉力维持。但电影企业经营情况良莠不齐,面面俱到、额度不高的财政资金对于经营不善的电影企业而言无济于事,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公帑浪费。

  江苏各级行业管理部门避开了对财政资金的过度依赖,一定程度上让位于市场手段,有利于行业提升在疫情过后的抗风险能力。

  (三)充分发挥金融防风险能力

  根据江苏调研情况来看,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的电影企业占约7成,人员规模为10-50人的中小企业占约7成半、10人以下的逾2成。对这些中小企业而言,只要有50万-80万元就能渡过当前难关。待到影院重启,现金流问题就能得到较大缓解。有近80%的电影企业没有贷款经验。江苏的实情是全国电影行业的缩影。

  电影行业的轻资产、抗风险能力弱等特征,使电影企业融资难一直较为突出,针对电影企业的融资产品业寥寥可数。银行发放贷款要规避坏账风险,因此有严格审核机制防范防风险。“苏影保”不仅着眼于当下的纾困需求,也为疫情结束后行业复苏和发展进行了探索,提供了电影企业金融产品的样本,有利于不断形成较为完善的电影金融生态服务体系。

  (四)尽快恢复行业信心

  自2018年电影管理职能划转以来,电影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行业剜去顽疾再出发,2019年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深入探索。新冠肺炎疫情给行业造成的影响前所未有,也无法估量。但也应看到,暂时的困难与止步,恰恰也可成为行业深度调整的契机。电影是文化行业中高度市场化的门类。如若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能够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与供给侧改革,让优质行业资源蓄势复苏并获得更快发展。对于此前行业局部出现的大干快上、浮躁之风,也有利于遏制调节。疫情是暂时而全局性的困难。要通过宣传、更重要的是通过实际行动,向行业发出明确复工信号和鼓舞人心的发展信号。

 

  (作者:支菲娜,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特聘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研究所副研究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