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成功落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创立,不仅旨在打造一个电影从业者的交流平台,还要打造一个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交流互动与文明对话互鉴的平台。我认为它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开放”“对话”和“提升”。
10月15日晚,第六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州开幕。林熙 摄
第一个关键词是“开放”。所谓“开放”意味着尊重差异、和而不同、多元共生。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历史、宗教、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使得各民族、各地区之间天然地存在着生活方式、生活内容,以及文明方式、文明内容的差异。如何对待这些差异?中华文化的许多理念与主张可以为今天的我们带来现实启迪。孔夫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便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强调把与自己不同的对象当作自己的“老师”,以“择善从之”“不善改之”的准则达到提升自我修养、与人和谐共处的境界;此外,作为中华文化历来的主张,“和而不同”也成为中国人处理不同文化、文明之间关系的重要思想,虽然我们的立场观点、处事方式等会有不同,但是在交流互动中首先应当形成相互尊重的和谐局面;中国人还强调“多元共生”理念,即以多元化的,而不是一元化的方式,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与社会生态。电影同样如此,由于有了文明之间的差异,才会存在多样化的电影内容、形态、风格与样式。而这些不同恰恰使我们获得多元共生的电影文化生态,这也是形成电影多元化、文化多样性格局的重要前提条件。秉持“多元共生”的理念,我们的电影、电影节,我们的电影生产、创作和传播才会是多元的、开放的,而不是单一的、封闭的。世界电影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无数次地证明,只有以开放的心态吸纳不同的电影文化和电影创作理念与方式,世界电影才能获得更加饱满的发展,才会取得持续不断的进步。
一带一路电影交流合作论坛
第二个关键词是“对话”。不同文化之间仅有开放也是不够的,多元不等于失控,开放需要形成一种机制。打造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便是一种尝试,意在用一种常态化的对话机制来实现既开放包容又有利于形成有意义、有规范的文化交流生态的目的。建立平台是为了对话,对话实际上也有三个目的。第一是“交流”,第二是“理解”,第三是“互鉴”。以交流来实现对话,这是我们要实现的基本目标。交流可以是浅层次的,也可以是深层次的,但交流至少让以往的“各说各话”有了一个共同展示的平台;进一步讲,只有在彼此交流中才能实现相互理解,通过交流的平台可以让彼此的内心想法与核心诉求得到充分释放,从而有利于消除偏见和误解;而在相互理解中形成文明间的互鉴则是文明对话的最高目标。人类文明因为丰富多样而异彩纷呈,尊重这一多样性和差异性的基本事实,排除所谓绝对的判断标准,吸收和借鉴人类不同文明的优秀成果,才能在取长补短中获得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实现不同文明和谐共处、命运与共的局面。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理应成为各国电影工作者对话的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大家可以相互交流,增进理解,最后形成互鉴,这是我们所愿达成的目标,也是我们的核心诉求所在。
入围影片《古田军号》
第三个关键词是“提升”。对于丝绸之路沿线的不同国家和地区而言,应当通过“开放”和“对话”来达成“提升”这一更高层次的目标。从电影发展的层面来理解,这个“提升”的目标就是电影软实力的实现。实现电影软实力的提升也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入眼”,其次是“入脑”,最后是“入心”。我们首先期望透过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建构,打造一场别具丝路文化特色的视觉盛宴,让更多的人看到丝路沿线国家丰富多彩的影像奇观,感受不同文明生成的色彩斑斓的文化景观;“入眼”是初步的,更关键的还需要“入脑”。也就是说,通过这些影像奇观的呈现,能让大家理性地认知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文化,进而形成对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历史、社会、文化的理性把握和深度认知。提升电影软实力的最高层次是“入心”,就是能够在电影中传达一种具有共通性和世界性的价值理念,并在深层次情感方面形成对不同国家和人民的关切、关爱和同情,而这种关切、关爱和同情,能够透过心与心的相互体贴、相互认同,产生文明的最深层次的交流。这是提升电影传播力、影响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形成文化综合软实力的关键所在。
(作者:胡智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44:2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4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