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如何在光影世界里守正创新?

如何在光影世界里守正创新?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专家论证会观察

 

  日前,由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办、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承办的“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专家论证会在北京电影学院举行。此次会议旨在共同探讨“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项目成果的严谨性、创新性及学科贡献,以实现完善电影学人才培养体系和中国电影学派理论话语体系的研究目标。20余位国内电影学界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围绕“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展开深入探讨。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主任侯光明介绍了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学派研究部”自成立以来的研究情况。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孙立军表示,在新时代语境下,中国电影应在新的理论高度思考如何发展,“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项目的推进正是一次理性梳理。

电影《影》剧照

 

  “中国艺术精神及各门类的艺术特点的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了,现在难就难在如何把它们转化为电影语言。”

  “全球的艺术都是开放共享的,研究中国艺术传统恰恰是为了使中国艺术传统更加国际化,促进多种艺术形式在电影艺术中得到呈现。”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张宏在致辞中表示,这几年中国电影票房可以说是高歌猛进,新的主旋律大片如火如荼,青年编剧和青年导演人才像雨后春笋般涌现,成绩斐然。但是真正体现民族精神、国家情怀和中华民族特有的美学精神并走向世界的影片还不够多。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的研究不是保守和封闭的,不是为了囫囵吞枣地重复或继承艺术传统,而是要做到去伪存真,并加以创新。***总书记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也就是说文化自信应该包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中国艺术传统应当包括革命的艺术传统,这也是中国艺术传统中的一部分,应该把它作为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倪震表示,应借此研究框架梳理一下港台电影。香港电影中体现了传统艺术、传统文化精神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尤其是真正优秀的应该拿出来研究。香港电影通过武侠题材、中国古典题材,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方面,在研究、梳理中应对这方面进行一定比例的呈现。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中国文联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饶曙光认为,中国与西方把握世界的方式不一样,这才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历史传统,对此应有宏观的论述,从而对微观具体的论述有一种指导和统领的作用。中华美学精神其实就是中华民族在审美把握世界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升华。这项研究要通变集成,在前人的基础上真正研究出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思维水平和审美水平的理论表述、理论认证。

  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主任盘剑提出,中国传统艺术与中国电影的关系至少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国传统艺术与中国电影直接结合为特定的片种和类型,比如戏曲电影、水墨动画电影,从类型片的角度来说还有武侠电影,这些都是中国文化传统与电影直接结合所形成的一种新的片种或类型,而这是别的国家不一定有的,它具有中国电影独特的性质和特征。第二个层次是传统艺术的题材手法在电影创作中的运用,通过这种运用形成了具有特定风格的中国电影艺术文化,比如张艺谋的《影》、李安的《卧虎藏龙》,都是运用电影的手法把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一些题材做出来,这种电影现在还是属于艺术电影,它的商业价值目前还在探索中,但是在未来的发展中肯定会有巨大的产业价值。第三个层次是表达中国传统艺术中的中国民族精神,这样的作品就更多了,对这些的研究应当涉及中国文化精神与西方文化精神之间的差异性、共同性以及它们在电影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和方法。

  北京大学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主任陈旭光认为,中国艺术精神包括各个门类的艺术特点,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了,而且很多都已经基本有了定论,现在难就难在如何把它们转化为电影语言,因为媒介完全不一样。这需要既懂中国传统、中国艺术精神,也懂电影语言的人进行很深入的研究。他还表示,自己一直在呼吁,其实相关的研究可能不小心掩盖或压抑了一些来自于民间的边缘的亚文化、次文化,而在电影里表现出来的传统。比如《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的造型那么怪异、那么“丑”,完全不是那种文质彬彬的君子,不符合儒家标准,但其为什么能获得广泛的认可和大众喜爱?因此,在今天的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所有的传统都应该为我们所用。我们要考虑要不要把民间的、边缘的,像年画般的民间传统文化中一些非文人化的美学精神,也进行专章研究。

电影《卧虎藏龙》剧照

 

  “中国电影要从传统中吸取营养,融入当代创作,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仲呈祥从老一辈电影美学家钟惦棐的研究谈起,充分肯定了“中国艺术传统与中国电影”研究项目对推进中国电影理论建设的重要意义。他表示,钟老一天到晚想着中国电影怎么在传统中吸取营养,一直在思考怎样把这些和当代中国电影创作结合起来、协调起来,他始终强调的是不能生搬硬套,要实现转化创新。这正如当下***总书记强调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钟老主张研究艺术传统要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不能脱离了实际,光讲传统艺术有什么特征,美学上有什么优势,而不跟当下的创作联系。他表示,这个课题中,要真正进一步把***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的精神贯彻进去,用这一精神来分析问题。我们要讲清楚中国电影不长的一百多年历史里,其历史传统、艺术积淀是什么,是如何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副所长、研究员赵卫防认为,这个课题目前是从诗歌、美术、戏曲和古典小说四大板块,系统地论述中国传统对电影文化的影响,以及在这一影响下中国电影所具有的以传统文化为主的中国性,这不仅具有理论意义,是另外一种维度的电影史,也能为当下的创作提供民族化或传统文化的资源和依据。比如其他各国电影也讲意境,但是他们没有中国传统诗词或没有像这么厚重久远的美学特色,没有这么凸显的独特的中国艺术的意境。中国电影立足于或者背靠于这样的文化传统,获得了特别的营养,这也是中国电影与世界其他各国电影特别不一样的地方,这应该是一个研究的重点。

  “中国电影之所以能从中国的艺术传统中不断地吸取营养,和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兴趣、审美习惯是分不开的”,复旦大学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周斌认为,应当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中国电影和中国艺术传统之间的关系。他举例说,因为中国很多观众喜欢看戏曲、看通俗小说等等,那么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从戏曲、通俗小说里学习借鉴比较多。观众的审美习惯,实际上是和电影创作者的选择和作品的影响力分不开的。他表示,如果能有一章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谈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兴趣和审美习惯如何影响到中国电影的创作发展,可能也会对这个课题主题的深化有所助益。

  本次论证会主持人、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艺术方向首席研究员王海洲,以及王一川、尹鸿、周星、周安华、张阿利等专家学者也就该项目的研究各抒己见,并期待该项目研究能够更好地助推中国电影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剧照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