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受到表彰的功勋人物事迹为内容,由姜黎、郑子担任总导演,中央新影集团影视剧事业部团队精心制作的5集系列人物专题节目《功勋》,自今年4、5月份在央视四套黄金时间《国家记忆》栏目播出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功勋》作为系列人物专题片能达到如此好的成绩,除了题材自带的强大关注度外,亦有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尤其在以下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
一是宏大叙事和细节刻画的有机结合。
作为文献性的专题片,《功勋》对宏大叙事有着不懈的追求。这五集人物专题片,有四集是讲述抗美援朝战斗英雄事迹的。而四个人物,亦各有其代表性:《柴云振》的故事,主要发生在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第五次战役期间。《李延年》的故事则以1951年10月第二阶段志愿军秋季防御作战为主。《孙景坤》的故事,重点在1952年10月秋季反击战役。《王占山》的故事,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最后一战“金城战役”的一个侧面。专题片通过这几个故事的展开,全面深刻地描绘了抗美援朝波澜壮阔的战争画面和历史进程。第五集《马毛姐》讲的是解放战争中渡江功臣的故事,同样详细介绍了“渡江战役”的背景和过程,让观众对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战斗和人民战争性质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与此同时,作为人物专题片,《功勋》也较为重视个体形象的塑造和细节的刻画。如《王占山》中主人公在战场上面对牺牲了的指导员时宣誓:“我也不一定回去了,咱们一起就在这儿了。”和受到领袖接见时的问答:“毛主席握着我的手就问:你们想家没想家?我说,咋不想,想家。”不但渲染了战场的悲壮、表现了领袖与士兵的融洽,更生动鲜活地塑造了一个英勇而纯朴的战士形象。又如《马毛姐》中,通过对14岁瘦小的马毛姐不顾战士的阻挡,藏身船尾参加渡江作战,以及马毛姐手臂中弹继续掌舵和鼓励旁边船老大不要怕等细节的描写,使得渡江小英雄的形象跃然而出,增强了人物的感染力。
二是平凡人生和伟大人格的精彩阐述。
正如《功勋》片头所言:“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为新中国浴血奋战。他们九死一生,守卫着热爱的祖国和人民。当硝烟散去,他们深藏功与名。”这是该系列专题片主人公共同拥有的伟大品格。当祖国和人民需要他们时,他们英勇无畏,敢于献身。如志愿军班长柴云振,带着两名战士一头扎进了战场,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奋勇拼杀,最终歼敌200余名。又如王占山,4天4夜,和战友一起打退敌人30余次反扑,歼敌400余人,身负4处重伤,留下38个弹孔。这些都彰显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赫赫军魂。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离开战场后,却总是不计功名。一级英雄、特等功臣柴云振因为部队文书记错名字,便“失踪”30年,甘愿在家务农,为家乡建设服务。一级英雄、特等功臣李延年,不愿在人前提自己的功勋。他说:战友们牺牲了,而我活着。国家给了我那么高的荣誉,我感到惭愧。功劳是他们的,我要做的是完成他们未完成的任务。在他们身上,战场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事迹,和之后默默奉献、平凡朴素的人生,形成了强烈对比。而这同样构成了该系列专题片的巨大张力,也是该系列专题片能深深打动观众的原因之一。只有懂得了专题片主人公的平凡朴素,才能探寻他们英勇无畏的力量源泉。他们是真正地把自己奉献给了祖国与人民,发自内心地将功绩归功于集体和战友。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视死如归,视功名为云烟,视艰苦为甘饴,视奉献为当然,视平凡为幸福。他们是英雄,也是平凡的人。而他们的平凡,更衬托出了其不平凡的人格。这种伟大人格,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客精神,代表着这个时代中华民族的脊梁。
该系列专题片在真实讲述这些平凡而伟大故事的同时,通过对人物的思想进行多角度的揭示和主观介入表达,揭示了平凡和伟大之间的逻辑关系,寻找到了“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进一步提升了叙事的思想性。这可说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
三是丰富资料和巧妙构思的相映成辉。
该系列专题片向观众展示了抗美援朝和“渡江战役”中许多精彩且珍贵的历史镜头,让我们能真实地感受到那战火纷飞年代的场景。这要得益于中央新影深厚的底蕴。同时,制作团队还长期深入实地采访,拍摄了大量第一手的素材,让该系列专题片的画面更加丰富、充实、独特而有吸引力。
为了避免同题材人物故事的雷同,该系列专题片在深入挖掘的基础上,进行了认真的构思。如《柴云振》,采用倒叙手法,以寻找英雄为切入点,设置悬念,引出故事。《孙景坤》则平铺直叙,层层深入,展开一幅人生画卷。《王占山》《马毛姐》,通过截取片断,突出重点,细腻刻画,塑造人物形象。《李延年》,用的是旁敲侧击,外围叙事,衬托中心的办法,和其“不愿居功,归功人民”的主题相得益彰。
该系列纪录片在节奏上亦是张弛有度,点面结合,引人入胜。如《马毛姐》,一开始便展示解放战争的宏大背景,然后迅速切入安徽无为县解放军备战场面,再引出无为县一个14岁女孩的命运,之后又转到国民党长江防线的整体部署,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难点,马毛姐为解放军找船的努力。故事在大、中、小场景的反复切换中流畅地展开,在鲜明的节奏中将个体的命运和时代的大潮紧密联系了起来,为塑造马毛姐的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让该系列专题片更加具有了可看性。
当然,可能受时长和故事人物身体状况等因素的限制,专题片主人公后期的拍摄大都以采访为主,较少有生活画面,减少了一些生动性。在人物的个性化表达上也可进一步加强。期待创作团队给我们带来更精彩的《功勋》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