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你好,之华》之前,我一直以为,无论哪个国家的牛逼导演,到了中国就会被同化,拍出完全水土不服的东西出来。他们不了解中国,自然也拍不出让人信服的故事。
但是岩井俊二的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如果一个导演在用心讲一个故事,无论在哪个国家,这个故事的力量和美都是不变的。《你好,之华》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很多人拿这部电影和《情书》作比较,如果一定要做比较,我只能说,岁月在岩井俊二的身上烙下了很多悲伤的影子。这些悲伤让他意识到爱情、亲情、友情都不是单纯的,这是他所痛苦和绝望的,可即使是这么不单纯的东西,却依旧让人产生无限可能性,这又是他所向往的。如果说以前的岩井俊二从不把情感说透,是因为害怕这种单纯被玷污,那么现在,他清楚了这点,《你好之华》就呈现出了一种令人眼前一亮的自然感,而这搭配以岩井独有的影像风格,以及大连这座城市特有的荒凉感,营造出一种独有的影片气质。纵观世界,能将绝望的悲伤蕴含在无限的生机里的,大概只有岩井俊二了吧。
我不知为什么有人会用温暖形容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从来不是温暖的,而是彻头彻尾的快乐的绝望。
即使他用很多小细节掩藏了这种他想呈现的绝望,却依旧让这种悲伤满溢出来。
整部电影从通信这个角度出发,用一种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充满仪式感的故事。几封书信,几个人的纠葛,就让人痛彻心扉。对于之华来说,信是逃避现实的希望;对于尹川,信是弥补遗憾的自欺欺人;对于袁睦睦来说,信是寻找母亲死亡的钥匙。而这信的分量又比情书重了一份,情书里的信,也许只继承了一个秘密,一段青涩的喜欢。在 20 多年后的岩井俊二看来,这封信里藏得却是他尚未揭晓的 20 多年的人生。在这封信里,有袁睦睦的寻找尹川,有尹川的寻找之南,有之南的无所寄托,还有之华的一声叹息。看似充满戏剧性的书信传递,最后却落在一封遗书上,而那遗书里只写了一段看似毫无意义的话。
但那段毫无意义的话也许才是人生,年少的时候,我们总给自己想象了无数种可能性,总觉得世界总会是自己的,无论未来怎样,都会按照自己的轨迹行驶,只要听从自己的心,也总能如愿。这也许是死之前的之华想起的事情,她想起很多年的自己,在那个礼堂里做的那段演讲,那段演讲是她喜欢的男孩子给她写的,这大概就是她要的人生的全部。
其实人们总说长大是件幸运的事,幸运到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即使选择的人生不是正确的,但总是自己的选择,放在很多年以前,我会和以前的岩井一样觉得,经历过、战斗过才是人生的意义。可是之南,知道最后才明白,原来生活的一切都毫无意义,一旦做过一次选择,人生就会万劫不复,你会想起当年你最难忘的瞬间,然后选择死去,不是否定自己的一生,而是你已经无颜去面对曾经的自己了。
就把曾经那个最美好的自己留在一封信里。那便是她曾经存在这个世界最美好的证据。
便也是一种此生无憾了。
这种绝望被岩井隐藏的极好,之南的死被当作一种符号,但在我看来,在最后那封信出现的时候,其实才是影片最绝望又最温暖的时刻。
一个人死去,就是重生。该找她的人,终于重新找到她了。她大概会永远活在尹川的心里。
对于尹川来说,他大概是整部电影里第二可怜的人。
在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个故事,那个故事的主角叫之南。他的人生除了一本叫做之南的小说,一无所有,他从南到北,参加那场毫无意义的同学会,只是为了看那人一面。
其实对于尹川来说,整个人生其实都是一场错误,准确的说,只是一个配角。
在年轻时,他被之华骗了,他以为自己是之南故事的主角,却发现自己原来从未出现在故事里。当他终于成为了故事的主角,却成了之南寻找自我的绊脚石,他成了之南人生的干扰者,从那之后,他彻底成为了之南生活的配角。
世界上最痛苦的事情大概就是,你以为自己是主角,才发现,原来自己只是一个配角。当他面对张超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这件事情,无论自己以为自己对之南有多重要,自己在之南的世界里,依旧只是一个配角。自己在之南在那本叫做《之南》的书之后一无所知,就只是陌生的而已,所有的不舍,大概都是以为,自己一直都是故事的主角。
他以为自己写下这个故事就可以忘记之南,却发现,这个故事成为了自己人生的墓志铭。
也许是因为失去所以才会忘不掉,也许是因为忘不掉,才会待在回忆里。
他不怪之南,因为感情没有对错,喜欢一个人就该待在他的身边,不喜欢一个人,就应该离开他。但似乎,最后之南依然是残忍的,如果你忘不掉一个人,就该去见她,而不是留给她一个绝望的结局。
故事的结局如果可以改写,尹川一定会拼尽全力。
但最可悲的事情似乎是,之南一直把他当做一个梦,仅此而已。
张超其实是另一个可怜人。他的一生并没有目标,他是随性的人,随性对于自己来说是一种恩赐,对于别人来说,是一种灾难。他看不惯这个不善待他的世界,别无选择,只有毁灭。他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怨恨,他攻击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完美,完美的故事,完美的人,哪怕自己遍体鳞伤。
他是可悲的,因为自始至终,他就只是愤怒的武器而已,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从未得到,所以他根本就不会悲伤,不会悲伤的人,总是幸运的。
其实整部电影最可怜的是之华。
片名叫做《你好,之华》,其实是有深意的。他刻意地在呼唤之华,我们在跟一个人说你好的时候,往往是这个人是一个旁观者,或者在我们的生命里无足轻重。
之华便是如此。
在这场纠葛了很多人的过往中。她就只是一个旁观者而已,她从来都不是主角。她是可怜的,姐姐并不爱她,姐姐只爱自己;父母不爱她,父母只爱姐姐;姐姐死后,对于姐姐的孩子百般讨好,却永远都被当做旁观者;就连重返故土的尹川,也只把她当做一个故事的旁观者,礼貌而又客气。
她抗争过,欺骗过,勇敢过,放弃过,努力过,彷徨过,却一无所获。
其实我们都是之华,在属于别人的故事里拼命围观,却发现,一个人只能在一个故事里当主角,如果一个故事不属于你,你就算多么努力,也永远只是一个需要被打招呼的对象。
在一个明知不会有我爱你这种对白的世界里,你永远只能是那个被说你好的人。
之华最后才明白,原来正如自己的婆婆一样,其实你只要明白,生活的真谛其实就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逐渐忘记过去,按新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和解,就没有过不下去的人生。
人生就是不断和自己旁观的故事告别,即使它曾经痛彻心扉,曾经难以忘怀。
我记得全片我第一次触动的是周迅在听到那段旁白的一个回眸,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生活的可能原来早已经被姐姐吞噬了,包括现在的生活也是如此。她必须敢于面对。
永远做一个别人的影子,也许会上瘾,但是当她意识到这件事情的可悲,大概就是成长,这大概是整部电影最有生机的部分。
学会放下,无论何时都不晚。
这大概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一个主要原因,影片给青春和遗憾的定位都很迷糊。青春里没有遗憾,在青春里,他们在一起了,也有了好结果,但不一定所有好结果都能走到最后,就像最后所有的故事,也都不会有一个戏剧性的收尾。
最后的结尾,大概就是我们的生活。
所有人回到各自的轨迹,面对各自的生活。这场死亡除了在每个忌日会在大家心上割上一刀,终究都会销声匿迹。这大概就是之南不想面对的人生。
所谓生机,大概就是,当一群人老去,选择妥协生活的时候。而新一代的人,已经成长起来,开始憧憬生活了。
所谓绝望,大概都被这磅礴的生机隐藏了起来。似乎没有人去关心之南的死因,这大概就是岩井俊二给我们留下的最好的对于生活的谅解。
人生的苦,再苦也有希望。
在技法上,它是无可挑剔的,无论是几重人物的相互映照,还是典型的日本电影的拍摄手法,亦或是十分接地气的中国风貌和台词,以及关于情书几次转折的戏剧性处理。
更难能可贵的是完全中国化的日式幽默,让一部本来应该很沉重的电影变得轻松了起来,这大概就是陈可辛的功劳。
在这部电影里,意象被运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最后要说的其实是演员,周迅真正的征服了我,将一个处在边缘的人物处理地充满生机,灵动无比,就好像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真实。相比下,秦昊有些用力,而杜江则令我惊喜,他的那个人物极其真实,像极了身边的很多人,明明嘴硬心软,却装作无比的大男子主义,杜江演绎的无比真实。胡歌虽然短短露面,但是演绎渣男却依旧演绎到让人深恶痛绝,也是尽显功底。另外需要吹爆的是两位小演员,张子枫演绎出了两个看似相近却又完全不同的人,而且在人物的处理上也更成熟了,尤其是作为年少之华的几场戏,极其精彩。而另一位邓恩熙,就真的是太美了,那种带有一丝迷茫的美,似乎就是为之南这个角色而生。
如果让我挑一部几乎没有什么缺点的电影。
大概就是这部吧。
我回忆我的一生,发现了难以弥补的遗憾,不然就去死,不然就走下去。
无论哪一种选择,都需要无比的勇气。
这大概就是岩井俊二想告诉我们的。
谢谢岩井俊二
谢谢周迅
谢谢你好之华的所有演职人员。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36:02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