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评> 正文

《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出圈”密码:彰显独立女性价值

  中国首档逆龄女团选秀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 ,成为年度现象级网综已毫无悬念。这档一直被催播、一直不定档、一直零宣发的节目,突然在芒果TV开播后,迅速刷屏朋友圈。

  是什么让30位“30岁+”姐姐破龄成团的节目如此火?什么人在看?看到了什么?

  入选《乘风破浪的姐姐》的艺人,有曾经的“玉女” 、 “女神” 、 “影后” 、偶像女团鼻祖成员、“超女” 、海归歌手、制片人、主持人,可谓艺人的“跨界”同台。节目递进式地定调“三十而骊、三十而励、三十而立” ,注入女性态度,先“破”年龄后立概念,打破了人们印象中“女团”整齐划一的青春印象,尽情展现姐姐们的“我就是我” 。她们个个都是有故事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笑谈人生,敢言敢怒,面对评审组也是说怼就怼,拒绝令她们不舒服的配合。选秀对象的率性、自信务实、在才艺上的跨界挑战、作为女性的多重身份、 “反差萌”构建了“被凝视对象”丰富多元、赏心悦目的***。因此,“30岁+”姐姐们的看点无论是唱、跳、舞、弹,还是个性化言论做派,明显优于《创造101》 《青春有你2》 《创造营2020》这类“半素人”女团选秀节目,有着出道新人与资深前辈、看青涩与品韵味的云泥之别,几乎是全民从各个角度都可切入、高话题感的综艺节目。

  可以说, 《乘风破浪的姐姐》披荆斩棘的横扫之势,看似偶然,实则必然。适逢疫情、家人相处时间成倍增加的特殊时段,不可谓不生逢其时。俗语“三个女人一台戏” , 30位有生活阅历、有职业资历的姐姐齐聚一堂的戏剧张力,想必更能通吃各年龄层观众。她们介于30岁至52岁的年龄和出道10年至36年的跨度,几乎集合了70后、 80后、 90后的“回忆杀” 。30个人生样本,总有一款触动观众。熟悉中的陌生感,契合了大众对明星的日常想象。

  以上这些一反迎合“白瘦幼”传统女团模式,重新定义女团的创新点,只是成功的表象。

  在号称“偶像团体元年”的2018年,“豆瓣”就有网友预言:未来的破圈综艺将是“30岁+”的“熟男***” ,而不再是“20岁+”的小姐姐和小哥哥。无独有偶, 2018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微博热搜上出现了网友“SUM不二”脑洞清奇的一部剧集创意《淑女的品格》 ,不仅为其中4位“独立女性”人设选定了袁泉、陈数、俞飞鸿、曾黎等70后演员,还奉上自制海报,旋即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俨然一部正在热播中的电视剧所引发的现象级关注。将此视作《乘风破浪的姐姐》的先声,或者综艺选秀版《淑女的品格》 ,未尝不可。

  近年来,在“她经济”活跃的影视产业环境下,围绕女性热门话题讲故事的剧集和综艺炙手可热。此外,随着中国社会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个体价值实现的自觉追求和性别平等意识的渗透,女性觉醒和女性话题也日益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议题。比较突出的例子是演员刘敏涛走出豪门迎来个人演艺事业“第二春”的故事,在《人物》杂志举办的女性演讲中,她以“中年叛逆”为主题,谈到自己在37岁时开始的从前半生的“传统女性”到做回自我的“独立女性”的转变。刘敏涛以《伪装者》 《琅琊榜》两部热剧重回大众视野,参加《演员的诞生》 《声临其境》两档才艺竞技真人秀,与比自己年龄小的演员同台实力比拼,坦然接受曾是昔日师弟师妹的台上导师的点评。44岁的刘敏涛充满女性觉醒、重启人生的中年励志故事触动了很多人,成为诠释现代女性独立精神的绝佳代言,远比热播剧精彩感人。这种“人生如戏”的经历,使她在三人唱《红色高跟鞋》时因迷离眼神和表情管理成为“最典型”的那一个,在网友的夸张解读中,获得“十分”关注, 2天收获5个热搜,有意味的是,与她同台的演员韩雪、万茜和词曲作者蔡健雅都是具有独立女性气质的代表。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闭幕式上,海清拉着姚晨、宋佳一起站台,发表事业与家庭两难兼顾的感言,对中年女演员的角色局限和尴尬被动的遗憾言犹在耳。

  当代题材的影视剧虽然捕捉到女性意识的悄然变化,但创作不免落后于时代的鲜活生动。相对于经典的传统女性形象,现代女性形象的成功塑造是短板,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误区:要么停留在表象,要么“去性别化”地一味强势,要么在伤害和对抗中成长,要么与男性发生情感纠葛并暧昧地借势上位。独立女性的书写稀缺,一些叫好的女性形象常常并非主角,叙事描写止步于“离散”情节,或者“娜拉出走”后的奇遇与好梦,《离婚律师》中的苗锦绣、 《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 《安家》中的阚太太、《第二次也很美》中的安安、 《我们都要好好的》中的寻找,她们的遭遇只是在提醒观众:女性为家庭的付出难以以经济价值衡量,需要社会和文化认可。虽然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很美好,却没有女性的真正觉醒与可信的坚持与获得。从《欢乐颂》 《我的前半生》 《都挺好》到《完美关系》 《安家》 ,都有女性角色塑造的缺陷。公允客观地看待女性意识和女性问题,需要“性别化”和“去性别化”两个立场。电视剧深谙“得女性者得天下”的道理,但坏也坏在献媚观众、妄自揣测、应承“嗨点” ,多年来,大量电视剧相继推出了被锁死在“第三者”“婆媳不睦”“大女主”“玛丽苏”等人物关系中附庸型或残缺型的女性形象,缺乏健全的人格魅力和平实的人性内涵。这种迎合并未真正讨到好,随着彼岸的日剧、韩剧、美剧纷纷贡献了纯粹描写女性成长、体现女性独立价值的剧集,中国观众对反映“女性价值”“女性独立”作品的期盼,逐渐发酵为中国社交网络上持续加强的热议话题。

  由此看来,姐姐们的破圈、翻盘更像是对影视创作中滞后、苍白女性形象的不满,以及对网络舆情有“受众思维”的试探性回应,首次将社交网站和影视业内“中年女演员”关于平衡“性别与年龄、职业与家庭、生活与自己”的话题与互联网选秀整合一炉。

  新一代的女性受众比较成熟、理性,看重生活品质。从她们对“30岁+姐姐们”的关注可以管窥其心目中理想女性的“酷” :即便拥有了女儿、妻子、母亲等多种身份,不再青春,经常烦恼,但依然爱美、真实、有趣、有梦想,坚持经济独立的生活态度。现代女性独立价值的文化消费产品亟待转型升级。今日的年轻女性不再奉行“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老观念,每位观众都能从姐姐们身上看到不一样的东西和身边人的影子。姐姐们亮相舞台的那一刻,就展现了今日女性所拥有的“选择的权利” :只要愿意,什么时候改变都不算晚。它击碎了“男人40一枝花,女人40豆腐渣”的刻板社会标签,提升了女性观众走出年龄焦虑的信心,去享受女人在每一个年龄段独有的“味道” 。

  “30岁+”的女演员,有曾经登顶的“前浪” ,有正在上升的“后浪” ,有不甘居家幕后的;她们参与成团的原因也不同,“来玩儿”的、尝试改变“过不一样的生活”的、挑战个人极限的、寻求工作机会的,是否都体现出女性主义的特质,很难一概而论。然而,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一个爆款节目背后,一定有一个明确响亮的价值观在打动人心,并且击到社会痛点和大众心理。“三十而骊,青春归位”是一个可以让人“燃”的选秀新概念,焕发观众追求理想的热情,获得“重塑自我”的想象性感召。当然,我们也无需在一档女团节目中强求更多的意义和内涵,“超越年龄”和“超越自我”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让“娱乐”过多地承担理想和现实也不现实。

  女性独立,不只是经济的独立,更是精神的独立、人格的完善。励志也并非青春期独有的行为,从中年危机到中年叛逆,绽放自我的生命意志和价值理念,是这档女团节目令观众心有戚戚的体悟、共情之处。芒果TV洞察了创作密码率先而为,无异于“第一个吃螃蟹的” ,充满创新和冒险精神。虽然有资格入围的姐姐们,首先必须漂亮、光鲜,许多人的表现也并不完美,但贡献和营造了“真实感” 。不止如此,这档节目更多是作为“节目资源”而非最终成团出道,最大可能是借助“成团之路”推动艺人的个人化发展。节目奉行的女团标准仍是韩系青春版的工业化流水线打造模式,放在资深姐姐们身上,不免逻辑倒错,但必须承认,团队发展和个人发展的诉求不一样,假设将个人风格置于团队之上,就失去了成团的意义,这是后续节目的看点,也是节目组需要统合的难点。

  心理学学者曾奇峰说:“任何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格层面的竞争” ,但愿节目善始善终达成初心,登上舞台的“姐姐”们,直挂云帆把握住自己乘风破浪的时运。

  (作者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