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电影《李保国》打动了每一位观众。影片讲述了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三十五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不辞辛劳,不求回报,搞山区生态建设,带领老百姓走上了脱贫道路,而他自己却积劳成疾,因病离开了人世的感人故事。观众和影评人给予了这部电影非常高的评价,盛赞这部立意高远又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作品,在主旋律的弘扬方面攀上了更高的维度,在艺术性、观赏性和价值观的表达上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以立意高远的艺术性为 “根”和“魂”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做到“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并且“富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是该片的重要特征。电影《李保国》作为现实主义力作,人物真实,观照当下。在如何挖掘立意深度、拓宽题材广度等方面,主创人员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首先,导演和编剧回归到文艺创作规律上来,深入基层,深入人物,深入到生活的毛细血管中,获取第一手故事资料,拎出最丰满的人物形象与感人至深的精神品质。主创人员用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李保国教授生前帮扶的几个贫困地区,采访了李保国的亲人、好友、同事、学生,广泛而深入的采访和一线生活的体验是创作佳品的基石,把人物和生活吃透才能拍出好作品。导演赵琦说:“很多人看这种电影,都担心人物太正,一直端着。我们就会觉得他跟我们的生活一毛钱关系没有。所以我们着力要解决的就是把视角放低,贴近生活,跟着李保国教授走村入户,看着他手把手教农民种苹果、套袋、疏花……”创作者靠着和李保国一样的“韧劲”和对自己的“狠劲儿”,从采访获取的真实资料里,从很多具体的细节中生发出故事和人物。
第二,创作者依托主人公的真实事迹和真情实感,塑造了时代英雄的内核。如今的人们可能不太清楚,没有了枪林弹雨,没有了洪水地震,我们身边的英雄应该是什么样?《李保国》用90分钟的电影镜头清晰地告诉观众,这位看似普通的大学教授,用他35年不普通的经历,带领着贫困农民扎扎实实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位为苹果、为核桃、为农民、为山林付出巨大心血和生命的人,就是我们时代的英雄。他没有豪言壮语,但同样有令人为之一振的言语——“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活着干,死了算”“做人不要只求高度,还要有向下扎的深度”……这些话体现了英雄李保国的思想和精神内核——质朴、奉献、有认识、有担当、忠于自己的事业、忠于自己的责任、忠于土地、忠于农民。他就像他手中培育的那些苹果树、核桃树,朴实无华,却在最艰苦的土地上深植入土,开花结果,创造未来。
以艺术高度增强感召力
顺应人性和视听产品规律,满足观众的愉悦感、触动感和可视化需求,给他们惊喜、意外、反转,调动音响动效的配合,是主创们另一块主要阵地。主创们坚持给影片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塑造崇高的精神、伟大的人物,也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得到市场广泛认可的电影大都符合这样的创作规律——主人公朝着梦想前进的道路上必然困难重重,矛盾重重。主人公历尽艰辛、扫除障碍、终获成功的过程,就是观影者产生同情、接纳、崇拜心理的过程。本片的导演和编剧深谙这些让故事好看、让人物立得住的规律,在剧本创作的阶段,就依据事实厘清和编织了缠绕在李保国身边的大大小小各种矛盾: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科学思想与小农意识的矛盾,艰苦的自然条件和追求富裕的脚步之间的矛盾,国外优越物质生活和教学条件的诱惑与扎根国内在艰苦条件下扶贫太行、创出一番事业之间的矛盾等等。于是我们看到,李保国教授和我们普通人一样,生活中同样充斥着各种磕磕绊绊,他有欢乐也有苦恼,有无奈和痛苦,也有美好和诗意。观众亲切地感受到了英雄的体温和呼吸,从而更容易被他的付出和建树打动。矛盾的叠加,加快了影片的节奏,使整个影片的观赏性增强,使观众的心理体验更为充实饱满。
最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和编剧用喜剧的形式来烘托悲壮,用幽默的情节来消解英雄人物的刻板,用欢笑引出眼泪,用亲近抚平忧伤。
本片邀请了众多在观众中拥有正面形象、正能量、影响力和感召力的老戏骨参与影片创作,他们的倾情加盟不仅提升了影片艺术品质,同时也提高了影片的关注度,让观众对电影品质有了更大的期待。90分钟的电影里,林永健、颜丹晨、高明、何政军、巍子、尤勇、吴军、阎维文这些实力超群的演员,让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得到了提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用责任意识抓精品,用精品意识抓创作
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从来都是党所要倡导的时代精神的教科书,负载着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李保国的事迹被***总书记称赞为“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全体主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艺术自信,成功地让这位新时代的英雄亲和而动人地走入观众中,用先进人物的点点滴滴感染观众、引领观众,从而实现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李保国生前,曾留下这样一句话:“我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农民,把许许多多的农民变成了我。”这才是真正的时代英雄。这位令人慷慨悲歌的英雄人物给文艺工作者以灵感,给广大人民以榜样,给国家以脊梁。“太行山上埋忠骨,民心深处有丰碑。”影片通过于宗周、李保国、陆超老、中、青三代接力师承,彰显了在扶贫战线上知识分子的努力、传承和担当,同时也完成了对科技创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扶贫攻坚等一系列重大国策的艺术表现。
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创作者们借助影片人物之口呼喊出了太行山人民、燕赵儿女乃至整个民族的心声:“咱们太行穷过,落后过,可咱们的百姓呢,从来没有认过输。这股子精气神,那就是太行山的脊梁,也是咱们中华民族的脊梁!”影片负载了当代中国的价值观,也确立了新时代弘扬主旋律的新支点。
影片出品方河北电影制片厂始终坚持用责任意识抓精品,用精品意识抓创作,始终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始终以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故事、英雄故事、时代故事,以弘扬中国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为己任,创作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佳作,创造了业内非同凡响的“河北现象”,《李保国》这部电影无疑是河北影视工作者植根生活沃土、把握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的又一精品力作,是影视剧创作“河北现象”的又一成功案例。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34:40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3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