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评> 正文

扶贫题材电视剧: 要把立体塑造和现实主义创作结合起来

  国家广电总局近日发布《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 ,要求各级电视台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加大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购买、排播力度。 《通知》指出,要把好选剧关、品质关,确保好作品进入好平台、好时段。各级电视台要拿出重点频道和时段,做好重点剧目播出和宣传,省级卫视黄金时段要优先排播广电总局推荐的重点剧目。目前,国家广电总局已研究确定了22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电视剧。

  6月23日,由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电视剧《最美的乡村》研评会在线召开,相关专家以这部电视剧为切入点,对扶贫题材电视剧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他们认为,只有发现生活的鲜活之处,才能抓住观众的眼球。

  “聚焦脱贫发展的剧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最美的乡村》由河北省委宣传部牵头推动创作,“拍摄一部反映扶贫题材的电视剧,河北省委高度重视。这部剧生动展示了河北脱贫攻坚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是全省上下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的实践成果,有助于激发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同心协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河北省电影局局长史建伟如是表示。

  为了创作这部扶贫题材电视剧,总编剧郭靖宇和他的团队花了很长时间深入乡村体验生活。“扶贫干部和正在摆脱贫困生活的农民都真真切切地感动了我们,这次创作是有感而发的。 ”郭靖宇说。他表示,要是在以前,谈到扶贫剧,不少观众可能会以为,这种剧恐怕是悲情剧,渲染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要么认为扶贫剧就是喊口号、走过场式的“假大空” ,或者是正襟危坐、面目呆板、言语空洞的那种电视剧, 《最美的乡村》摆脱了种种窠臼,是一种勇敢的新尝试。

  据河北广播电视台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社军介绍,除了《最美的乡村》 ,还有一部探索新时代河北产业转型升级路径、助推高质量发展的《转型之路》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类聚焦脱贫和发展的剧目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它们都是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的时代精品。 ”李社军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广电媒体人的使命责任和立身之本,“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在近年的影视剧创作上,我们先后推出了《古田军号》 《最美的青春》 《太行赤子》等10余部主旋律影视剧佳作。 ”

  “个性”和“差异性” ,是研评会上专家们频频提到的两个词。“真正的文艺作品,情节都是性格的发展史。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对于一部影视剧来讲,尤其是扶贫攻坚题材的影视剧,人物性格的刻画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根本动力。要刻画性格,就要突出人物的个性。“ 《最美的乡村》等一些成功的主旋律电视剧,都塑造了很多有个性的人物。人物个性产生碰撞,精彩的情节一下子就出来了。 ”

  “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创作思维是行不通的” 

  近年来,荧屏播出的扶贫剧不停地刷新我们对主旋律电视剧的认知。比如讲述贵州花茂村奔小康故事的《花繁叶茂》 ,该剧在央视综合频道、“B站”等开播后引发观众好评,在年轻观众聚集的豆瓣获得8 . 1、“B站”获得9 . 4的高分,一大批90后、00后观剧后表示,“从来没想过会对一部扶贫剧这么‘上头’ ”“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凌晨在‘B站’看乡村剧” 。

  “以往,农村题材影视剧有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同质化,一个是不好看。 ”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主任李跃森认为,农村题材影视剧很难创作,这不是因为生活之中没有鲜活动人的素材,而是因为创作者缺少一双发现生活的慧眼。

  专家表示,近来《绿水青山带笑颜》《遍地书香》 《我的金山银山》等一系列扶贫剧开播之后收视率名列前茅,现象可喜,一向不太受年轻观众欢迎的扶贫剧,没有林立的高楼,没有“霸道总裁”的追爱套路,没有什么大牌明星或流量“鲜肉” ,依靠朴实无华的乡土味道,聚焦“脱贫攻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宏大主题,硬是靠着精良制作在市场拼出了一条血路。

  在清华大学影视传播中心主任、教授尹鸿看来,作为农村扶贫题材影视剧的创作者,应该“把立体塑造和现实主义创作结合起来” ,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生活、认知生活,“有了这样一个认知的过程,才能回到现实主义创作的路径上来” 。尹鸿谈道,很多农村扶贫题材影视剧都会设置一个道德层面上的“坏人” ——守旧、自私或者喜欢搞破坏的人。人物缺乏丰富性,创作就容易进入概念化的轨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