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颁奖季,冲奥种子选手悉数登场。
其中有一部大热门。
位列《时代周刊》的「2022 年度十佳电影」之首。
获「奥斯卡风向标」金球奖多项大奖提名。
也是同样指向奥斯卡的多伦多电影节「人民选择奖」的第一名。
而且难得在国内口碑也很高。
豆瓣开分8.4 分。
导演是一向发挥稳定的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但与他之前打造的《侏罗纪世界》《人工智能》《头号玩家》等震撼人心的特效大片相比。
这部电影又相当特殊——
这是一部半自传性质的电影。
主人公萨米,一个痴迷电影的犹太男孩,正是斯皮尔伯格自己的化身。
影片呈现了萨米从 6 岁到正式进入电影业之前的成长故事。
但和大部分传记片不同,这部影片没有对个人的追梦道路大书特书。
反而将重心放在一段过于私密的「家丑」上。
从小痴迷电影的萨米,反而在剪出第一支家庭影片后放弃了电影。
他将珍爱的摄影机卖了出去,很长时间再提不起兴趣。
原因是,他意外拍下了母亲的出轨。
从幼年起,萨米的家中除了父母、姐妹,还有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本尼叔叔。
他是父亲的雇员,更是全家人的好友。
家庭聚餐、野营活动上也都少不了他的身影。
母亲毫不掩饰对本尼的欣赏。
但这都更像是作为挚友的关怀。
对此,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异样。
萨米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直到,一次野营结束后。
他在剪辑家庭录像带时,发现了不对劲。
镜头里,母亲和本尼叔叔举止过于亲密了。
他们有意回避着众人的目光,散步、牵手、相拥……
萨米起初还难以置信,直到他将画面不断放大,看到了母亲满怀爱意的目光。
萨米对母亲不再如从前那样热情。
但同时,他也向母亲保证,自己会为她保守好这个秘密。
可是终究,这段裂痕还是暴露了出来。
父亲像是意识到了什么,换了份更好的工作,抛下本尼,举家搬迁。
搬到了一个方圆几英里几乎没有犹太人的地方,萨米还因此遭到了同学的排挤。
母亲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移情。
和本尼分开后,她像失了魂一样,整天耷拉着脸。
为了让自己高兴起来,她甚至养了一只猴子,还给猴子起名「本尼」。
让向来温和的父亲也忍不住暴走。
几番折腾后,他们决定离婚。
母亲离开前,她对萨米只有一个要求,不要放弃自己热爱的电影。
她自己原本是出色的钢琴演奏者,本该去高雅的音乐厅表演。
但生了孩子后,不得不放弃梦想困在琐碎的生活里。
所以她很能理解萨米为之狂热的心情,她绝不想让萨米和自己一样浪费天赋和热情。
萨米回应了母亲的期待,他重新捡起摄像机。
其实,不难看出,表面在讲母亲出轨,实际上是在讲家庭的破碎。
众所周知,「家」向来是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中不变的主题。
《E.T.》讲外星人如何寻找归家之路;
《人工智能》里,AI 男孩被领养人抛弃后,一生都怀抱着回家的执念;
《幸福终点站》也是讲回不了家的异乡人。
这一主题不仅延续到了这部新作中,而且还从私人视角揭秘了其根源。
家庭的离散深刻影响了他的一生。
因为在此之前,家庭给了他足够多的力量和温暖,是他重要的精神支柱。
他从对电影产生兴趣,到亲自尝试拍摄电影,每一步都离不开家庭的助力。
他出生在一个特别的中产阶级犹太家庭。
父亲(保罗达诺 饰)是一名高级工程师,他缜密、理性,崇尚技术的力量。
母亲(米歇尔威廉姆斯 饰)是个不折不扣的艺术家,会弹琴、唱歌、跳舞,追求精神的舒展和灵魂的自由。
萨米 7 岁时,父亲用晦涩的术语告诉他电影的技术原理,母亲则用诗意的语言说电影是一场场梦。
这大概也是斯皮尔伯格总能把商业和艺术、技术和美学平衡得恰到好处的原因。
母亲的出轨、离开之所以能搅动他对电影的感情,也是因为身为艺术家的母亲比父亲更能理解他。
带年幼的萨米去看电影,就是母亲的主意。
那天,萨米对电影一见钟情。
一幕火车相撞的画面,尤其让他印象深刻。
《戏王之王》
散场后他依然念念不忘,梦里都是火车的轰鸣。
父亲依从他的喜好,在光明节送给他一辆玩具火车。
还为他亲手改造成会发动的蒸汽小火车。
但没料很快被萨米弄坏了,因为萨米想看的是电影里火车撞击的样子。
父亲不解,提醒他应该爱护玩具。
但母亲却完全能共情萨米的心情。
她已经意识到,萨米想要拥有的不是一个玩具,而是对画面的掌控权。
她偷拿出丈夫的相机给萨米。
在她的鼓励下,萨米拍出了小火车相撞的场景,效果相当惊艳。
可以说,是母亲激发出了萨米的创作天赋。
在萨米的成长过程中,父亲作为家中经济支柱一直忙于工作。
除了姐妹外,母亲作为家庭主妇,给了他最多的陪伴。
也放任他做出很多疯狂的举动。
比如,为了拍鬼片,将家里的纸巾全部糊到妹妹身上扮木乃伊。
有了这段无所拘束的童年经历,才有了他后来很多作品中的纯真和童趣。
当年西部片流行,萨米也受到影响,沉迷于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冒险类影片。
他还上学时,就集结了很多同学,拍了不少西部片、战争片。
并靠这些家庭小作坊制作出的短片参加了当地的比赛,还获得了奖金,拥有了自己的摄影机。
在父亲的帮助下,在当地电影院放映。
不少场景已经能看出斯皮尔伯格后来很多作品的影子。
但在萨米步入高中后,父亲认为他不该再花这么多时间在「虚幻的爱好」上。
劝他学好代数、好好考驾照,未来才能找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
母亲却坚称,电影绝不只是消遣的爱好。
在母亲的提议下,萨米把镜头对准了同学的青春生活,剪辑出短片《逃学日 1964》,在毕业典礼上博得满堂喝彩。
外界的认可也让他在这条路上走得更有底气。
父母离婚后,他和父亲一起生活,但他却一直怀揣着母亲的嘱咐。
他听从自己的内心,没有放弃电影。
大学时,他不断向电影公司写信自荐。
好运也眷顾了他,做梦一般,他得到了一份好莱坞的工作。
见到了最伟大的电影导演之一约翰 · 福特(大卫林奇 饰)。
自此,他将人生的「地平线」向下移。
朝着电影的道路一去不复返。
母亲出轨、父母离异,这样的家庭一般会被认为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
但斯皮尔伯格却因此走向了成功导演的道路。
如今他回顾自己的电影生涯时,也选择以家族名定义那段人生。
还将那段常人看来「不齿」的记忆作为故事的高光。
这是为什么?
实际上,家庭的变故反而促成了萨米的成长。
后来,萨米不再责备母亲的自私。
他不想看到母亲难过的模样。
他甚至开始理解母亲的选择,认为母亲本该就是这样的人。
萨米很小的时候,外面刮起了龙卷风。
奇异的云朵引起孩子的兴趣。
母亲不顾父亲的阻拦,直接开车载孩子们驶向风暴中心,完全不计后果。
这次母亲的出轨也是一样,她像个疯狂的艺术家,以自毁的形式奔向了自由。
即使父亲后来已经原谅了母亲,母亲也坦言还爱着父亲。
但她依然固执地离开了家,去追求自己最爱的人。
很多家庭低估孩子的理解力。
要么夫妻撕破脸皮,只抛给孩子结果。
要么以孩子为借口,延续名存实亡的婚姻。
但萨米父母在做任何决定时,一直不忘和萨米深入沟通。
萨米同情父亲,但也能站在成年人的立场认同母亲有追求幸福的权力。
这也让萨米对人性和爱有了更深的思考。
家庭的分崩离析,未必就是不爱。
分开不会毁掉任何人,反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也是因为父母感情出问题这一契机。
萨米转学到了一个没有犹太人的学校。
他成了学校的异类,遭遇了校园霸凌。
对自己的犹太人身份有了更多的体认。
在这一过程中他获得了裂变式成长,对复杂人性的体悟也铺就了他作为国际知名导演的道路。
所以,在《辛德勒的名单》中,他既从民族主义立场揭露了法西斯残杀犹太人的罪行。
也站在人文主义的高度说明了德国人里也有好人,投机的德国商人也会因为一时萌发的善念成为救无数人于水火中的英雄。
即使是以视觉特效取胜的商业电影,斯皮尔伯格也始终没有放弃人性之光的拂照。
《侏罗纪公园》《大白鲨》里,人性的贪念和欲望比血盆大口的猛兽更加可怖。
《头号玩家》更是站在当下的人性拷问,在虚拟与现实的边界愈加模糊的情况下,如何去把握真实的自我。
诸如此类发自人性深处的共鸣,让他的作品总能跨越地域获得广泛的好评。
这部影片是他真挚的自白,让我们看到这些恢弘壮阔的人性之歌,其实都发端于这个不完美的家。
这并不是导演为人生作结语的退隐之作。
正好相反,是他找到初心,再次出发的起点。
他在采访中表示,他其实一直想拍这部电影,疫情的到来则直接推动了这部电影的出现。
当灾难突然降临时,他意识到最重要的是什么。
他借年少的自己坚定了对电影的信仰,也作为前辈为更多年轻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strong>即使不可避免分别和失落,电影也总会替我们记着拥有过的美好。
电影,是不变的造梦之家。
全文完。
本文转载自独立鱼电影 ,版权归作者所有,如若侵权,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联系站长删除文章。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27:3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2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