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电影,打三星的原因,在于对于库布里克电影的胆寒,过于宿命论的悲剧化情节总是令人身后一股寒意,冷汗总是不自觉地滴落而下,在《奇爱博士》里看到原子弹上的人是如此,在《2001漫游太空》中看到计算机发疯时同样如此。很早之前看过第一遍,看完后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那就是“瞠目结舌”,觉得自己还没到可以为此写下一段评论的时候,于是影片在电脑中放了将近一年,心情使然今日再次拿出来重看一遍,却依然感到瞠目结舌。
也许是我没看过原著,仅仅是针对库布里克的改编版电影表达些许想法:
1.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科学除了起到了助推作用外,同样导致了人性面的丢失和剥离。工具促进了人作为一种种族的发展,却导致了最原始的嫉妒、争夺、仇恨乃至战争。
2.科学是一种手段,却随着科技的发展,反客为主,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退居二线,直接导致了人对机器的依赖和反奴役,这种奴役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发展开去就是消费主义以及对于物质的依赖。
3.黑石作为科学和理性的象征,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于新事物的好奇。曾反复思考伊甸园的故事,难道好奇才是人类的原罪吗?科学发展的根源难道不是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吗?但科学的过分发展反而导致了过去难以想象的问题。
4.当David进入到宇宙的另一个时空,他看到了自己的生命轮回。有人称,这与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相对应,是人类或者仅仅是David经历了自以为是的物质时代之后,进入到如同婴孩一般的精神纯粹阶段。但令我不解的是当物质时代完结后,人类精神上的纯粹难道真如宇宙开端一般吗?其中改变的是什么?
5.某细节是在看片时就注意到的,HAL的读法近似于HELL,也许是导演或作者刻意为之。至于它和IBM的关联,似乎有点牵强,但是电影前半部分倒是在电脑屏幕上确确实实出现了IBM的标志。
6.音乐在此片中具有极重的分量,这是库布里克电影中一脉相承的地方。理查德斯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哲理性反思,《蓝色多瑙河》则是对于看似完美华丽的现代科学的反讽。每次出现黑石以及最后进入到另一个时空中去的音乐更是令人感到浑身发冷,彰显出了库布里克一以贯之的宿命论和悲观思想。
另外,我依然觉得以上文字只是个人的思考,没有看过原作的思考总是不完整的,于是转载以下影评作一个对比:
《太空漫游四部曲》分别是《2001:太空漫游》、《2010:太空漫游》、《2061:太空漫游》、《3001:太空漫游》。作者克拉克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被《洛杉矶时报》评价为“太空时代的桂冠诗人”,这四部曲分别出版于1968年,1982年,1987年,1997年。《2001:太空漫游》的出版时间与电影上映在同一年,其故事情节是由克拉克和库布里克共同构思创作的。从第一本可以看出来,或许作者并没有打算写后面三本。书上的情节和电影略有出入,但不影响大局,但《2010:太空漫游》小说回顾2001的情节却与《2001:太空漫游》小说的情节略有出入,与电影内容相同。大概是因为电影太有名了,所以作者就顺着电影续写了,但只是部分细节,与故事大局无关。
疑点:
1、黑石是什么?黑石是宇宙中一种远早于人类的生命,科技、智慧发展到了极致,他们已经可以将自己的心智从身体中抽离出来,变成一种无形的能量体,这种能量体不断吸收宇宙间的能量,从而达到了永生,并获得主宰宇宙的能力。纯意识形态的能量体可以迅速去任何地方,不受任何限制。宇宙就是他们的庄稼地,他们可以随意地耕作和收获。宇宙更是他们的实验场,他们不断地到处做着生命与文明的实验,而黑石就是用来实现他们目标他们的一种工具。300万年前,他们路过地球时发现了地球上存在着生命,他们希望能够开启地球上的文明时代。于是他们使黑石落到了猿人的洞口,黑石向猿人展现了更高级的文明,启发了猿人的心智,从此开启了人类文明之光。而他们飘向了宇宙的深处继续做下一个实验,地球不过是他们撒下种子的一个地方而已,并没有特别意义。留在月球上的黑石磁场指向木星,这才有了2001太空漫游。如此一说,黑石背后的主宰者就有些像上帝了。
2、哈尔为什么发疯?这是很多人想不通的一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小说中解释了这个原因,因为怕被泄密,发现号去木星的目的,飞船上只有三个人和哈尔知道,而这三个人是处在冬眠状态。两位日常驾驶飞船的舰长鲍曼和普尔反而不知道,哈尔已经被输入命令,如果人员全部出现不测,它也要独立完成这个使命。对哈尔来讲,完成任务是大于一切的。而同时呢,根据原有设计,哈尔必须精准地、毫无隐瞒地处理一切信息。这样呢,它既要对它这艘飞船上数月来唯一可以交流的两位同事隐瞒一个天大的秘密,它的本性又是不能隐瞒任何事情的,于是,对于一个设定过程序难以应变的机器来说,哈尔精神分裂了。对哈尔来说,由于那项任务大于一切,所以它要脱离这种心理困境,就必须干掉它的人类同事,从而独自去完成任务。(这也许是小说的情节,但我的想法是,库布里克显然没有按照这个逻辑表现之,机器的自负导致了科学与伦理,或者说是人性的矛盾,而其自负源自人类远比机器之错源自人类后果严重得多。)
3、电影前面的弗洛伊德博士,后面怎么消失了?其实两位舰长鲍曼和普尔就是弗洛伊德博士选上的飞行员,他们在飞行过程中一直听命于弗洛伊德博士。自从博士发现月球上黑色石板的磁场指向木星后,这项探险计划就开始了。弗洛伊德博士是《2010:太空漫游》的主角。2061年他还漫游了一次太空。
4、鲍曼给哈尔断电后,飞船驶入一片光电中,他到了哪里,为什么还有一间地球上的屋子?最后为什么有个孩子坐在宇宙中?事实上鲍曼给哈尔断电后,地球上指挥中心已经把这项任务的秘密向他公开,并希望他能独自完成这项任务。鲍曼又孤身一人航行了数月。到了目的地时,他发现空中悬浮着一块更大的黑石,长边达到2公里。于是他把飞船驶上了轨道,然后他乘坐分离舱——就是普尔在外面修天线时驾驶的球形飞行器——试图降落到黑石上面。当他抵达黑石上面时,却发现有一股力量把他拉入黑石,黑石里面是一个璀璨的宇宙,鲍曼大喊了一声;“天哪,到处都是星星!”这是地球听到他的最后一句话。鲍曼掉入了一个星际之门,很快他发现自己降落到了一个房间里,家具电器一应具全,甚至还有华盛顿的电话簿,但大多数家具都只是粗劣的仿制品,电话簿里一个字也没有,只仿制了外形,这是主宰者为了向他表达善意,从地球上模仿而来。鲍曼在上床休息后,他的记忆和意识正在被主宰者慢慢剥离,等他完全脱离了肉体,黑石出现了,他永生了,他成为了主宰者的一个下属,或者说一个工具。变成能量体的鲍曼,他回到了地球上空,他还想看看生他养他的地方,他曾经爱过的人……这在《2010:太空漫游》里有特别描述。
5、哈尔(HAL)是不是影射IBM?几乎所有的猜测都认为HAL影射了IBM,因为HAL这个单词的每一个字母恰好是IBM每个字母的上一个字母。但作者极力否认这个猜测,他甚至在《2010:太空漫游》里借HAL的设计者钱德拉的口中否认这个说法。“钱德拉博士,听说你取HAL这个名字是暗示它比IBM领先一步,是吗?”“胡说八道!我们有一半是从IBM出来的,多年来我们都极力否认这项谣言。我想今天稍微有点知识的人都知道,H-A-L是从Heuristic ALgorithmic(自学演算者)来的。”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16:26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