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原名《迷失北京》(Lost in Beijing),据说审片委员会认为北京是一个有政治意味的词,不能用,于是改成了女主角的名字“苹果”。这个名称对于整个电影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女主角的名字只是她的个人代码,而电影名称却应该点题,应该揭示全电影的中心,至少,是个全片线索。影片是讲述北漂的洗脚妹的生活,整个影片都是建立在北京这个城市的基础上的,全片也不止一次地点题暗示北京。北京会比上海、广州等更富有冲击力,但无奈的是也更容易被枪毙。显然,“苹果”是逼不得已启用的名字,可以想见导演李玉的心痛。
电影的主要人物有四个:北漂的农村洗脚妹刘苹果(范冰冰饰)和她在高楼大厦间擦玻璃的丈夫安坤(佟大为饰)、金盆洗脚城老板(梁家辉饰)和老板娘(金燕铃饰)。主线的故事是这样的:老板对苹果一次意外的“***/通奸”被正好在窗外擦玻璃的安坤看到,安坤试图以此要胁老板和老板娘支付一笔十万的损失费,未果。恰好此时苹果发现怀了孕,孩子的归属变成难题,于是双方签订协议,若孩子是老板的则支付安坤十万块作为赔偿,孩子归老板抚养。老板以为孩子是自己的而尽心竭力地照顾苹果,当孩子出世,安坤为了得到那十万块让医生修改了出生证明,让老板理所当然地相信了孩子是他的。当然,结果他拿到了钱,可一切却不像他计划中那么顺利,四个人在同一屋檐下的感情变得错综复杂……辅线的故事有两个:同为洗脚妹的“小妹”在洗脚时因不满客人动作不规矩得罪了客人,被老板赶出去后做了妓女并被嫖客杀死;老板娘与安坤之间也因配偶的出轨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事情作为报复(后来这些辅线在审查的时候被剪掉了,造成本来更为精彩复杂的人物关系被简单化、淡化了)。
故事情节曲折却脉络十分清晰,曲而不乱,出乎意料却在情理之中,要表达的意思强烈而突出。故事虽然是想象,但是影片中由于贫富阶层的对立而引发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的冲突和家庭关系的错位却在现实社会中比比皆是。导演李玉希望用黑色幽默的方式来表现这样一个由“***/通奸”事件引发的现代都市故事。看完不得不承认,优秀的剧本和有才华的导演让令人啼笑皆非的黑色幽默不断地冲击道德伦理的界限,引发对人性的思考、对社会的反思。《苹果》透着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对人的描述残忍得几近刻骨,但无论怎样,这就是人。最可爱的是人,最可怕的也是人。
欣赏剧中人物的某些台词,说得很有分量,也恰到好处,特别是老板娘的话,常常有一针见血的效果。范冰冰等人为电影的敬业、牺牲也颇值得赞赏,去洗脚城体验生活、故意扮丑还有必要的裸戏塑造了洗脚妹刘苹果的形象。令人高兴的是范冰冰此次的处理很低调,是个成熟的演员应该做的,突然开始有点欣赏她了。
有人炒作说这个片子说是又一部打着文艺片旗号的低俗***。如果真的看过这部电影的话就会发现,这种话说得太假了。假如真的有低级趣味,只能指的是说这话的人自己,断章取义永远了解不了任何一部作品。这句话说《苹果》,也说《色戒》,希望不懂得欣赏的人慎言,开口之前想想会不会贬低自己。
中国电影在一步步向国际的方向发展,在很多传统与价值的观念上必然会有冲突,但做电影的人永远要勇敢地站在最前,无论面临国内怎样的压力都要坚持自己的方向,否则,中国电影便永远不能发展。这是在积极的方面说。消极的方面,大家都知道的,我也毋庸赘言了。
最后,看一下李玉导演的话吧:
“接受这个结果,不是困难,是痛!没有办法,我只能坚持到现在,要不就别在中国做电影了。我要接受这种挑战和伤痛。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故事还在,我的观点还在,如果能在国内上映,我还是希望能看到国内观众的反应。我拿到第一审的意见时上就哭了。当时想,要不我就做地下导演吧,或者我就这样出去,禁五年就五年,我还可以做点其他的事情。但是,唉,国家就像父母,这是无奈的现实。而且还有很多客观条件,制片人的回收什么的,我考虑了很久,觉得那就做牺牲吧。最后一共改了五十多处。中国年轻导演都面对问题。投资的时候找不到资金,拍摄之后面对审查,审查之后就是市场。再优秀的导演都要面对,你看像贾樟柯,可能也就是吸引资金的那一步容易一点。这是现在中国的整个电影环境。”
P.S.《苹果》被删减的部分:梁家辉召妓的场面;暗示佟大为与金铃发生性关系的场面;配角打工的“小妹”变为妓女,后来被嫖客杀死的整条线索;影片中引用的旧北京纪录片和天安门升国旗的部分;北京居民楼内地面上的污水镜头。
入围第57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苹果》,在送审过程中好事多磨,修改后第五次送审顺利通过审查。据透露,这个版本已经在导演李玉最先完成的版本基础上删减了二十多分钟。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小评论家 于 2023-03-26 00:14:45发表在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www.w2mh.com/show/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