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山花烂漫时》影评观后感

《山花烂漫时》影评观后感

一开始,我其实对于娱乐圈沾染张桂梅女士的事迹抱以观望甚至排斥的态度,毕竟有《我本是高山》这样的前例。真的想要了解张桂梅校长的事迹,有纪录片可以看,有专业的报道可以看。但是看了《山花烂漫时》这部电视剧后,我觉得有部剧,相对真实地反映女子高中是如何建立的,经历了什么,建立的意义等会更具象化地呈现。这可能是影视剧的部分意义,它们可以反映部分现实,可以用戏剧的方式呈现那些我们光听讲述,光看纪录片以外,能感知到的更具象化的画面。

张桂梅校长办女校,对抗的是社会水平发展落后地区长久以来坚守的“理念”。在那些地方,女性要么没有降生的可能性,要么降生后,被视作行走的子宫,行走的血包,供养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延续着一代代女性“注定”的命运。他们清楚地知道教育对于女性的意义,所以他们阻止女性接受教育,他们希望女性永远走不出大山,安心地成为他们的血包,甘愿付出。办女校,钱很重要,是大前提,可是钱不是唯一的困难,转变他们的观念,让女孩子们有机会接触,有勇气踏出本被画好的“圈”是难中之难。剧里面,招收到的老师跟随张校长一起去大山招生的时候,我想呈现的也不过一些“典型”画面,那种根植在脑海的观念,不是光靠“免费”,“未来”等话语能被打动的。张校长动的是长久以来父权社会吸食女性的“蛋糕”,我想现实肯定比剧里面更夸张,更难以想象。她是不被理解的,甚至会被攻击的。

张校长创办女校的原因之一就是她觉得一个接受了教育的女性,能影响三代人。受了教育,就会清楚地明白重男轻女的荒唐,不再将自己视作生产的工具,而是把自己视作一个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不像《我本是高山》里面,把张校长创办女高的原因归咎于亡夫,这部剧里面也呈现了,但只是在跟谷雨的对话中,讲述自己的过往,带过。女性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从来都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坚韧,尽管离不开他人的帮助,但是性缘关系从来都不是核心。你看评价哪个成功的男性,会把重点放在他的伴侣身上,都是宣扬他个人。

基础再差,难度再大,只要肯学,想学,都是可以靠刻苦,靠毅力,一步步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于华坪女高的学子们来说,张校长改变的不止是她们个人的命运,也是她们整个家庭的。那些被困在大山的女孩子们,一胎又一胎地生孩子,重复着自己的母亲,外婆辈的命运。那个站在山头,穿着红衣服,发疯喊着那句,“不是我克死的”女孩子,从侧面进一步表明女性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她们不该在年纪轻轻就被“卖”入另一户人家,在自己还是孩子的年纪成为母亲。

看这部剧的时候,虽然知道华坪女校肯定可以办成,可是能被拍摄出来,还原出来的困难,已经让我觉得张校长真的很坚韧,她遭受的,经历的,克服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和阻碍。这部剧,用生活化的方式,相对饱满地呈现了张桂梅这个人物。她不是苦大仇深的,不仅是严肃的,坚韧的,她是个有自己的信仰,强大又“普通”的人。她有她的优点,有她的“固执”,有她的“调皮”,有她的“魄力”。能干大事的人,必定不是一味苦大仇深,她肯定是智商情商双商在线的。有人爱她,有人讨厌她,甚至是恨她,这都是很正常的。宋佳演绎的张桂梅女士,形不那么似,但是神似。她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贴近生活,多面立体的人物形象。

在张桂梅老师创办女校的过程中,她从来不是一个人,有一直陪着她的方琼,在张桂梅难受,顶不住的时候,一直都有方琼陪着。女性之间的友谊总是很感人,她们彼此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体谅,相互陪伴,互相支撑。我想方琼这个角色肯定是结合了张桂梅女士身边女性好友的身影。方琼也绝不是陪衬,她是记者,有自己的事业,通过自己的专业能力助力张桂梅。女性编剧在刻画人物的时候,没有过分煽情,只是通过简单的眼神,几句话,就传达出了理解。孩子吃肉生病送医院后,被医生不理解,并且责怪的时候,张老师没说什么,但是方琼解释了,后来这个医生跟张老师成了“好朋友”。方琼懂张桂梅,女医生佩服张桂梅,所以她们愿意帮助她,陪伴她,助力她。

一件事在达成之初,也容易面临失败。在女记者报道了张桂梅老师的《我有一个梦想》后,云南省省委书记拍板拨款,助力张老师女校的建立。可是这部分钱只够解决部分困难,建一所学校所要解决的难题一个接一个。还好张桂梅老师,遇到了两个好战友,华坪县副县长马永强先生,教育局局长周善群先生。他们两个在助力女校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张桂梅老师是让他们又“气”又“爱”的存在,他们是支持张老师的,可是身处他们各自的位置,不是所有事都能由着他们来。但是他们尽力支持,也被张桂梅老师打动,只是有时候难免还是会“起冲突”。每个人的利益点不同,导致即便是件“好事”,也很难达成。但要是容易,张桂梅老师也不会给世人带来这么多震撼和感动了。学校选址,建校,招老师,招学生,每一步都充满困难。就像宋佳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拍的时候觉得难,可那有什么难的,张老师那个时候才是真的难。作为观众,我看的时候,就觉得每一步都好艰难,要办成这件事,如果没有信仰,没有坚持,没有动力,任何一步都能被击垮。好不容易建成了学校,跟南中共用洗手间和食堂,张老师也在学着怎么管理,怎么让自己的学生们能够吃饱饭,安心学习。女孩子们也都很给力,珍惜好不容易的学习机会,接受着张校长近乎严格以及苛刻的作息安排。

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下来,那些没能坚持下来的也并不可耻,很正常,她们不过是普通人。当面临老师们的离开,经费告急,女校面临被关闭的风险时,张校长没有放弃。留下来的党员们,拥有信仰的人们,她们继续坚持着。张校长只身前往昆明,希望能找到爱心企业资助女校。她一直吃闭门羹,住着廉价的旅店,吃着便宜的豆花。她一遍遍打电话,希望能让女校再坚持一下。当我看到豆花的女摊主,给张老师塞了几十块钱,助力女校的继续时,我被戳中了泪点。这部剧里有很多让人很感动的点,来自于张老师,来自于那些为之努力的老师们,官员们,孩子们,还有很多普通的善良的人们。最后还是在党和国家的支持下,华坪女校得到了拨款,撑了下来。而今随着张桂梅校长事迹的宣扬,社会爱心企业和人士的助力不断,华坪女校可以更好地运转下去。

张校长在拿到奖金后,在自己第一次喝了奶茶后,花了一半奖金给每个女孩子送上了一杯奶茶。贫困使人自卑的,但是张校长不止是育人,她也在乎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她关心每一位女孩子,她不希望她们觉得自己不配。谷雨在洗脚城被男客人偷摸的时候,张老师去“捞”她。那句台词:“洗脚城上班咋的了?那是她的自由,不是她被欺负的理由”彰显着张老师的霸气。我再说一遍,从来都是先有需求,再有的供给。同时,很多本应该很正常的行业也是被男的弄到污名化。面对警察局有人质疑说,女高只招女的,不招男的,张老师也是回击地很直接,说警察局招人,大鸣大放地写着男性优先,有谁觉得奇怪了。为什么办女高,为什么免费办女高,不就是因为太多女孩子们因为贫困,因为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多数男孩子都是被全家之力托举。还要来质疑为什么女高只收女学生吗?再底层的男性,背后都有一个被压榨的母亲,被压榨的姐姐妹妹。他们再可怜,也可怜不过底层女性。张老师她不仅作为一个老师在教人,她也为同为女性的命运共同体发声。她看着那么多辍学的女孩子们,放弃自己的前途,在外面打着被人看不起的工,来供养家里的哥哥弟弟。这也是她办女高的初衷,拯救女孩们的命运。有一些感受,只有女性才能懂得,男性作为长久以来的利益共同体,无法理解也不会去理解,或者说即便他们明白,他们也绝不会戳破他们“享利”的现实。

我觉得这部剧还是算群像剧,虽然重点是张桂梅老师,但是其他每个角色单拎出来,也有很多可以说的。这部剧不长,但是我看了很久。我衷心希望张校长的身体可以健康一点,少一些病痛,希望她能平安如意地生活。希望华坪女高可以顺利运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华坪女高,希望女孩子们都能拥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