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视剧评> 正文

《鹤唳华亭》观后感剧评

《鹤唳华亭》观后感剧评


在众人的印象里,12月份是压轴跨年大剧的。去年87集的《如懿传》和今年60集的《鹤唳华亭》都是如此。女人看争宠,男人看争权,而《鹤唳华亭》却复杂的难以言喻。在剧中,无论是主角萧定权对齐王、中书令等人有理有据的层层诘问;女主陆文昔与男主角在屏风前充满诗情画意的对谈,还是皇上向李明安坦诚自己内心隐忧;亦或是老师卢世瑜对太子的教导、老师去世前的请罪自白,文气十足的台词让观众感觉口齿噙香、值得品味。



《鹤唳华亭》不仅是一部古装剧,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创作者对王者道法之术、儒家忠孝悌等诸多为人为臣的观点,这些古风古韵的台词隐藏在台词中,里面有观念的割裂、有时代与情缘的推搡,蕴育了复杂且难以喻言的伤痕力量。



在开集中,清流官员为”太子行冠礼,正名份”向皇上进言。然皇上不为所动。而后,太子赤足雪中,嘴唇发抖,手捧誎书,求父原谅!然,皇上依旧毫无所动。直到国舅用出兵征讨的功劳终破此局,点明了皇上天下重于人情的本质人性。在第四集中,太子和齐王的对决出现反转再反转的结局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太子赢得最后的胜利,扳倒齐王后,送皇上一段话:“馋岂有端,罪实无名,全君臣义,成父子亲,家国永安,天下太平,君子今日,百罹成人。”短短的一句话,每八字为一节,通过四个观点道尽了太子的种种心理感受,充满了伦理色彩,同时含蓄的表达了尖锐矛盾下的压力重重仍能克己的态度。



太子面对皇上的心情是复杂且多虑的,面对自己的老师则不是如此。如剧中:“代云拢雁浙江潮,人有迷魂犹代招。世间多少金谷客,数声鹤唳念遥遥”。这句话实际上太子和老师间一来一往的对话,前者出自李贺的《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这段借喻堪称绝妙,既表达了太子失去老师的意乱,又暗暗戳戳希望卢世瑜太傅等着看他登上王位的时候;然卢世瑜的后一句“金谷客”则谦逊的表达了自己的角色,并感叹一路太艰辛!这短短的两句话里既有复杂的渊源,也为观众勾勒出一个充满君臣之道、师门师法的封建时代,每每读起来总感觉意味悠长。



除了处世之道、为人之道,《鹤唳华亭》的台词也步步是禅意。如首集中的:“若能远离颠倒梦想,即可破烦恼障,立地成佛”,以及太子与文昔对话中的:“可得解脱处,唯神佛前,与山水间”,体现了原汁原味的古人的遁世游仙思想。

《鹤唳华亭》的语言风格不仅有诗句的体现,还有大量的哲学思想。如第七集中,太子自作聪明再设局,不料钻入了窃国贼李柏舟的圈套,太傅眼见太子入瓮,内心极为悲痛,说了一句:“是谁告诉你,这世上有简单易行的道路。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的是和小人对抗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所以,道术要难的多。你为了避难,是选择做那种无能怯弱之人,还是选择做那种你最不想成为的、你鄙视、不屑成为的人?”太傅的话让太子无可辩驳,而后剧中陆文昔对五大王说过的“立必端直、处必廉方”让其心生敬佩,更是再度奠定了儒家的君子人格才是整剧的主题价值。



王权固然一言九鼎,然而天子也有做不了的主,在阀门士族盛世的时代,各方势力的拉锯制衡让人心疼。我最喜欢的还是剧中逢恩哪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皇上对太子常说的:“君子死而冠不免”,以示他不够优秀体面。这两个人的言论思想在剧中形成强烈的对比。就算太子出身如此正统,头脑如此聪明,却也常常被父皇用“君子论”进行心理压制,把他活活钉在道德墙上。太子背锅洗冤,再背锅再洗冤,这让人难免灰心绝望,可这就是封建时代的普通写照啊!一边是天子无情的王道,一边是温墩厚儒的儒家,罗晋饰演的揪心太子处处难步步坎,扣人心弦,也让人几多眼泪婆娑。



总体来说,《鹤唳华亭》有的台词风平淡却清瘦精焊,有的台词风格高古且造语工致,也有的台词浅显调侃令人莞尔一笑,但更多的是让人深层次感受古代文官集团的博奕,它盘活了古装剧中绵绣皇权下的地狱般锤炼图,这种良心之作为影视带来荡气回肠的创作新风。20世纪10年代中国首席财神马云曾说:“中国人每晚有1700万人逛淘宝,啥都不买,就是看”,可见中国仍是如处好作品匮乏的阶段。如果每个作品都能如《鹤唳华亭》这般坚持用心,影视则永远没有寒冬之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