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可爱的中国》观后感
前些天,我观看了大同3台播放的39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可爱的中国》,深受教育,获益匪浅。
这部电视剧的主演 方志敏,作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已经成为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榜样,他在狱中所著的《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章,也成了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这部电视剧,讲述了红十军创始人方志敏的革命事迹,来表现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一生的故事。
方志敏,江西弋阳人,1899年8月21日出生,1923年3月入党,1928年1月参加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主席,红十、十一军政委,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与***不仅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关系,而且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都具有远见卓识,结下了深情厚谊。在他牺牲后,***亲笔题词“以身殉志,不亦伟乎!”
电视剧是这样拉开了序幕:1957年春,赣江岸边的江西化纤厂工地上,发现了方志敏烈士的遗骨,消息传到***,***主席不禁动容,他点上一支香烟朝远天望去,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逐渐清晰起来……
接着 剧中闪现的几个重要镜头:
镜头之一:1926年4月,方志敏前往广州参加农民代表大会。在历史的风云际会中,他同***、彭湃的相遇。3位革命同志一见如故,他们意气风发地畅想着中国的未来。坚信中国必有一个光明的未来,那时的中国必定是一个可爱的中国。
镜头之二:1927年,***背叛革命。国共合作宣告破裂,初见曙光的中国风云再起。“八七会议”后,方志敏带着革命的火种潜回弋阳,开始组建并建立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随着红十军的成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建设逐步步入正规。
镜头之三:1933年3月,方志敏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红旗荣誉勋章。
随着镜头的转换,故事情节逐步展开。会议之后,方志敏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冒着生命危险,他先后领导赣东北和闽浙赣苏区军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并配合中央革命根据地反“围剿”作战。后在1934年11月,方志敏又与刘畴西奉命率红十军团离开赣东北向皖南进军,当走至皖南却遭王耀武率领的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面对数倍于我的敌军,艰苦奋战2月余。方志敏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陷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方志敏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被俘。被捕时,国民党士兵搜遍他的全身,除了一块手表和一支钢笔,只有两个铜板。国民党士兵根本不相信,一个堂堂的共产党高级领导,竟如此穷酸。
镜头之四:监狱情景。在狱中他宁死不屈,面对敌人的百般诱降和严刑逼供及酷刑,显示了方志敏“坚贞不屈、正气凛然、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的浩然正气。 在狱中的6个多月里,在狱警严密封闭监管的情况下,他采用语言感化,使看守人员愿意帮助他送出材料,以及利用放风时间等形式,将他用自己的心血和对伟大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写下的12篇文稿和信件,共计约13万余字的珍贵手迹送于共产党手中,并流传于世。其中,《清贫》一文,篇幅不过几百字,语言朴实无华。堪称是革命的正气歌,有宏大的气概,是传世之佳作。还有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下的《可爱的中国》,这篇文章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触,对伟大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侵略者的鞭挞,字里行间都流露着对祖国母亲深深的爱,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赤子情怀和远大抱负。可以说《可爱的中国》,不仅仅是一篇文章的载体,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灵魂,一种生命的集中体现。
最后 , 该剧是以这样结尾的:方志敏在临刑前的一两天,将剩下的文稿全部交给了同狱的胡逸民。不久,胡逸民获释,出狱时把方志敏的文稿都带了出来,并在一年后亲自将文稿送往上海,辗转交给了中共地下党。
看完这部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这部电视剧,正如不少观众和网友评价说“这是一部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大剧、正剧、好剧!”它不仅塑造了方志敏的光辉形象,凸显了方志敏的感人精神,即“方志敏表现出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爱国、清贫、创造、奉献’为核心的‘方志敏精神’。”同时也表现了共产党人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歌颂了共产党人无所畏惧的革命信仰,传承着共产党人永不言败的革命精神。方志敏的故事和经历也体现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历程,在这些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事件中,使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
我在想:这部电视剧,好就好在,对教育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仍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方志敏在狱中泣血书就的《可爱的中国》,已经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也正是这部电视剧的名字为什么定为《可爱的中国》的本意所在。在向第二个百年目标进军的今天,这种质朴、诚挚的爱国之情,将会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