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染坊》观后感
—01 —
机缘巧合邂逅这本书
《大染坊》这是一本精彩的商战小说,这被拍成了一部很精彩的电视剧,我是依稀在电视时代看了这部电视剧的几个片段,后来在学校图书馆里看到了这本书。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商人和企业家的差别是什么?
—02 —
小说概况
《大染坊》讲述了民国初年,中国一代民营企业家如同一颗绚烂的流星,在历史的长河中一闪而过的故事。
一个叫陈六子的小叫花,凭借着自己从评书里听来的商场智慧,把一个在倒闭边缘的小染坊经营的有声有色,逐渐发展到管理几百人的染厂。
在经营的过程中,和许多竞争对手精彩的商战,他对火候拿捏的分毫不差,在击败竞争对手的时候,还让竞争对手对他感恩戴德。
然而有一件事是超出他能力范围“国家太弱,个人太强”是要吃亏的,终于,他的企业家之路,随着韩复渠弃守济南,日军占领济南而灰飞烟灭。
每个时代都不乏企业家,只是他们那个阶段,背后的原力消失了,使得他们有心无力,这个原力就是国家的强盛,能给他们提供一个公平安全的环境。
—03 —
六次关键抉择
在这本书里,对于主人翁陈寿亭来说,我看到了六次关键的抉择。
一:活下来
在山东零下几十度的寒冬,对于居无定所的小叫花来说的,冬天是最难熬的,因为稍为不注意,就会被冻死。
他在周庄要饭有段时间了,对于这边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比较清楚,昨晚下了一夜的大雪,他必须找一家有可能能收留他的人家,不然的话,今天就要冻死在外面了。他虽然只有15岁,但是知道,能收养他的人家其实有几个条件才行:
1.这个当家人是个好心人,有善心能收养;
2.这家最好是做生意,有买卖的,多个人不会吃闲饭;
3.男丁比较少;
通和染坊就是他最好的选择,有染坊,是个生意人家,掌柜的慈眉善目,还好写书法,一看就是个文化人,好说话,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同龄的女儿。他在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了恰当的地点,让自己有了活下来的机会。
二:学会安身立命的手艺
有句古话流传至今,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所以手艺人带徒弟的条件都非常苛刻,是要送礼给师傅,才能到师傅门下,而且,头三年,师傅根本不会教你任何东西,纯粹在师傅家打杂,帮忙,做个佣人的角色。
寿亭根本不算个徒弟,而是个底下帮忙的伙计,师傅要调配料的时候,都是要把门关起来悄悄做的,寿亭用殷勤贴心的服侍的方式麻痹了刘师傅,进染坊一年时间,就偷学会了刘师傅染布的手艺,不仅如此,还主动把刘师傅给辞退了,成为这家染坊的掌柜的。
三:村内同行竞争
既然都在一个村里,通和染坊和其他染坊本质上是一个零和博弈的过程,在我家染了布,就不可能去你家染。
陈寿亭用上了当今互联网企业最喜欢的服务方式,SAAS,又称之为软件即服务,这话怎么说呢,如果有人到他家来染布,染好布后,他不仅把布给你送到家里去,还看看你家是不是要打水,把院子扫一下之类的增值服务。
这就和船王王永庆以前卖米一样,他扛着大米送到客户家里去,把米缸里的陈米先倒出来,用抹布把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王永庆掏出小本记下来,这家有几口人,他们大概多长时间会吃完这些米,记完之后,下一次这家人米快吃完的时候,王永庆就扛着米过去了。
他这种服务使得同村的其他家染坊快经营不下去了,其他家染坊穷则思变,于是对陈寿亭先利诱再威逼,可是他软硬不吃,只好败下阵来。
然而在村里生意总是小的,都快把其他家染坊挤得没有生意了,金鳞岂是池中物,刚好青岛有个大华染厂招掌柜的,于是陈六子就合资入股青岛大华染厂。
在大华染厂,他是掌柜的,上面还有个厂长,是一个国外学纺织回来的阔少爷,寿亭还没用一顿饭功夫,就把他摆平了,靠的是一句古话:艺压当行人。
四:应对美人计
寿亭从小作坊到大华染厂,很快上手了,把布染的又结实又漂亮,但是销售上遇到了问题。
以前在村里的时候,做的是To C 的零售买卖,而到了青岛,需要做To B的生意,走经销商模式,转型有点吃力,这对寿亭来说根本不是事,他只用了几招:
①:赋能终端零售,给店铺卖布的伙计发奖金,让他们多卖多拿;
②:截胡大客户,在客商常住的大酒店蹲点,截胡同行客人;
③:薄利多销,因为当地染厂有价格同盟,不可能直接打价格战,只能暗地里下功夫,原本长度1丈的布,多给二尺;
④:广告意识,在学生上街游行的时候,把压在仓库里的陈布给学生做游行横幅,前面印抗议标语,后面印自己厂的广告,起到了宣传的效果。
当地同行有点挡不住了,技不如人,只能兵行险着,使出美人计来要大华染厂的染布配方,这可是染厂的绝密。
好比你开了一家酸菜鱼的店非常火爆,靠的就是你秘制的配方。如果别人抛美人计给你,你咋办?
当然是将计就计,假装很为难的样子,把方子给了同行,同行试了方子没有问题,就想赶尽杀绝,不仅截了大华的胚布,还降价促销,可是,等客户都收到了布之后,就开始褪色。。。
这时,同行才晓得寿亭的厉害,知道方子有问题,然而,寿亭非常大度,只是让同行把布运回来,再染一遍就好了。他本有可以赶尽杀绝的机会,让同行这些布全部化为渣,但是他没有。大家说这是为啥?
五:挑战高阶对手
如果前面的那些对手都是游兵散勇话,上海的林家就是正规部队,财大气粗,装备优良,技术领先,能印花布。
陈寿亭的大华染厂一直做得是染布的买卖,卖不上价,想进入花布市场,然而实在技不如人,只能寻求虞美人用技术入股的方式,来共同印花布,对方的条件很苛刻,陈寿亭也认了。
可是对面的厂长是个富二代,看不起陈寿亭,一直晾着陈寿亭不见面,陈寿亭一面装孙子,了解清楚印花布的工人的工资,然后釜底抽薪,用高出10倍的薪水,直接挖走虞美人的高级技工,另一方面利用他们伙计店大欺客的心理,从店里一块钱丈的方式,买走了店里一万卷布。
这一场战争非常精彩,过程就不赘述,就讲一点他火候的拿捏到位,他只把低价倾销的战场从青岛烧到了南京,没有再南上一步,如果这些布进入上海,会对这个品牌有毁灭性的打击。
这还不是最绝的,最绝的是上海的老企业家林老爷子专门到青岛来求和的时候,陈寿亭直接跪在了饭店门口,说自己做错事了,不仅如此, 还准备了一张10W元的本票,让林老爷子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六:应对同行低价倾销
日本人藤井,原本是陈寿亭的胚布供货商,寿亭和他也是几十年的生意伙伴。
但是后来也进军染布,花布行业,想用最简单粗暴的价格战,挤垮陈寿亭,寿亭这边的朋友们都非常绝望,觉得在藤井这么惨烈的价格战当中,没有一丝胜算,都劝他放弃。
然而他却要求和藤井谈判,藤井开始非常扯高气扬,等寿亭给他看了应对措施之后,很简单,把藤井的这些低价布走私到被日本控制的东三省,冲击当地的花布市场,而这些布都是藤井印的,他是会掉脑袋的。
然而寿亭却大大方方的把这些内容都告诉给藤井了,大打感情牌,说自己不会这么做,让他出一笔钱,就把那些布运回来,让藤井非常感动,说寿亭是他一辈子的朋友。
问,为什么寿亭不直接***藤井?别人把刀架到自己脖子上来了。
—04 —
系统思考他成功的原因
这六个场景只是书中的一些缩影,精彩内容还有很多,推荐大家去看原书,但是商战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如果带上洞察力眼镜,就可以看到陈寿亭为人处世的原则。
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锁子叔也就是个帮人撩门帘的老汉,在陈寿亭要饭期间,锁子叔心疼他,关心他,从自己口中省出半个饼留给他吃。
寿亭在通和染坊立足之后,就一直对锁子叔精粮小米的伺候着,几十年如一日,还有个留了炉火给他睡一晚烧开水的老汉,也是逢年过节送礼。
二:商业尺寸拿捏的分毫不差
对待不同级别,不同性质的竞争对手,他的火候拿捏的非常到位。
说的更通俗一些,
让你吃点教训的时候,就让你知道他的厉害;
给你个教训,他不是好惹的;
该让你头破血流亏一笔的时候,他会让你痛,但是不会让你伤筋动骨,还让你非常承他的情;
该让你倾家荡产的时候,让你丝毫没有还手的余地。在后面的几场商战当中,都有体现,看起来真的是非常过瘾。
三:深谋远虑,收集情报
从最开始在周庄要饭的时候,他就注意收集情报了,摸清楚每一家的情况,从中挑选出最适合收养自己的人家。
第一次去上海,不仅会去花布的门店看看,还会去找几家上海其他比较大的染厂参观学习,了解市场行情。
当竞争对手出现或者说潜在竞争对手出现的时候,他就开始思考,下一步应该怎样来应对这个竞争对手,猜测这个同行会出什么招,他应该怎样来应对。如果这个供应商给他断货,他该怎么办,有没有备用方案。
四:激发善意
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说:“方法论虽然很重要,但是在用方法论让员工"能干"之前,关键是让要他们"想干",让他们"想干",就要"激发善意"。我们不能只雇佣员工的双手,而必须连双手的主人一起雇佣。
他是染厂非常有人情味,两个工人,在工厂不小心被机器扎了左手和右手,他没有把他们辞退,而是让他们看大门继续发光发热。
在厂子里工作的员工,都是好酒好菜的伺候着,逢年过节发整个肘子,
后来收购了一个天津的染厂,账房都不派,直接授权给一个只见过几次面的人经营,等等。
—05 —
小说的结局
这部小说的结局十分的悲壮,韩复渠弃守济南,导致他的大华染厂灰飞烟灭,只给大家留下一个倒下的背影,这倒下的不是他一个人,更是那一个时代的企业家们,先有大的国家,才有我们小的家。
—06—
最后的花絮
我对这本书非常熟,前阵子我和媳妇在家,我正沉迷于王者峡谷,她在看视频,我听到了一句视频里的台词,我说怎么这么熟悉,你是不是在看《大染坊》,一看,果然是。。。
关于这本书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拿出来和小伙伴探讨,陈寿亭的老丈人周老爷子是个文化人,爱好写书法,为啥就一直没有教陈寿亭识字呢?是不是还是稍为藏了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