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读后感观后感
划线文摘:
•容家人身上世袭的潮湿的盐碱味就是从这个小子(老黎黎)手头开始剥落变味的,变成了干爽清洁的书香味,还有一腔救国爱国的君子意气。
•和人相比,信走的总是捷径,捷足先登也是情理中的事。
•当他意识到自己该回家时,已有七个春秋如风一般飘走。
•这在几何学上叫两圆相切,切而不交,打的是一个擦边球,恰到好处。
•她保留了固有的天分,又崭露出新的天分,比如学语言,旁的人咬牙切齿地学,而她似乎只要寻个异国女生同室而住就解决问题,而且屡试不爽,基本上是一学期换一个寝友,等学期结束时,她嘴巴里肯定又长出一门语言,且说得不会比寝友逊色一点。
•牛顿数学桥
•中了风,失了聪,终日躺在病榻上,充其量只能算一件会说话的家什而已,权威事实上早已峰回路转在长嫂手头。
•我在这片人鬼混居的土地上已活过长长的将近一个世纪,我知道你们对待死人的恭敬和对待活人的刻薄是一样的令人叹服的。
•马是把世界变小的,船是把世界变大的,汽车则把世界变成了魔术。
•民间有种说法:男人女相,连鬼都怕。意思是男人生女相,既阳又阴,阴阳相济,刚中带柔,极易造就一个男人变龙成虎,做人上人。因此,民间派生出各式各样指望阴阳相济的方式方法,包括取名字,有些望子成龙的父亲刻意给儿子取女人名,以期造就一个大男人。
•因为只有一只手,程在当老师期间就被人叫做一把手,如今当了校长,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了。
•她终生未嫁,不是因为没有爱情,而是因为爱得太深太苦。
•亲爱的,等着我回来,抗战胜利之日即为我们成婚之时!
•一个错误的想法比一个完美的考分更正确。
•带着饱满的情绪讲解抽象枯燥的数学符号,时而振臂高呼,时而漫步浅吟,这就是站在讲台上的希伊斯,像个诗人,也许是将军。
•话是这么说,但希伊斯心里知道,被自己有幸言中的可能性是小而又小的,在数学上是要用小数点来表示的,而且还要被四舍五入舍掉的。舍就是忽略不计,就是有变成了没有;入就是夸大地计,就是没有变成了有,地变成了天。这就是说,天地之间并没有一条鸿沟,多之一厘则变地为天,少之一毫则转天为地。希伊斯真的没想到,这个木讷、无声的小家伙居然一下子让他对天地的概念都变得含糊不清了,他明明看准是地,可结果恰恰是天。就是说:金珍又把希伊斯出的第二道难题快速地解破了!
•感觉是这样的,现在我们叫他去某个地道里取件东西,地道里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而且到处都是岔路和陷阱,没有照明工具根本不能插足。就是说,要进地道首先要准备好照明工具。这工具是很多的,可以是手电筒,或是油灯和火把,甚至是一盒火柴。可他不知是不知道有这些工具,还是知道了又找不到,反正他没用这些工具,而是用了一面镜子,以非常精妙的角度,把地面上的阳光折射到漆黑的地道里,在地道拐弯的地段,他又利用镜子把光线进行再次折射。就这样,他开始往前走了,靠着逐渐微弱的光亮,避开了一个个陷阱。更神秘的是,每次遇到分岔路口,他似乎冥冥地有种通灵的本领,总是能够凭直觉选择正确的路线前行。(评:这就是解密)
•一般说来,谁掌握的套路多,变化的余地大,生发出来的云雾就多,云雾缭绕,真假难辨,他胜数的可能就大。要想下好棋,不熟悉套路上的东西是不行的,但光靠套路也是不行的。因为既然已成套路,它就不是某个人的特有。
•有原子弹之父之称的美国科学家兼实业家罗伯特·奥本海默曾说过:在所有科学中,时间是真正的难题;在一个无限的时间内,所有的人将发现世上所有的秘密。
•你没有参赛,倘若又把这成绩拿给人看,回复他的也许只有无情的嘲笑。因为没人会相信,一个还没念完大一的中国小子能博得如此高分,如此高分意味的无非就是欺骗。(评:想起前段时间热点JP事件)
•世界没有秘密,时间会告诉你所有秘密。
•在此之前,她事实上把每一套菜的用盐量都以粒为单位记录在纸上,然后在医生明确肯定某一道菜的基础标准上,她一天五次地戴着慈祥的老花镜,把细小又白亮得晃眼的盐粒当做药片一样,一粒粒地数着往金珍的生命里投放。(评:这就是为什么金珍要誓死报答养母的原因之一体现。)
•当金珍把誊写清楚的信连同几篇硝烟滚滚的报道丢进邮箱时,等于是把他可能有的另一种前程丢进了历史的深渊里。用容先生的话说,有些信是记录历史的,有些信是改变历史的,这是一封改变一个人历史的信。
•容金珍干的事是破译密码。
•破译事业是一位天才努力揣摩另一位天才的心的事业,是男子汉的最最高级的厮杀和搏斗。这桩神秘又阴暗的勾当,把人类众多的精英纠集在一起,为的不是什么,而只是为了猜想由几个简单的阿拉伯数字演绎的秘密。这听来似乎很好玩,像出游戏,然而人类众多精英却被这场游戏折磨得死去活来。密码的了不起就在于此!
•感觉车子不是在靠引擎行驶,而是被光亮拉着走似的。
•当老岳母被抬上临时租来赶往乡下的汽车,因而有幸听到司机一口熟悉的乡音时,她突然兴奋地瞪圆了眼睛,然后又安然而永远地闭上了眼睛。什么叫命悬一线?这就是命悬一线,而司机熟悉的乡音仿佛断线之刀,刀起线落,一线之命便乘风而去。
•很难想象,一个国家要没有秘密,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也许就不存在了,就像那些冰山,如果没有了隐匿在水下的那部分,它们还能独立存在吗?
•他总是一贯地宁静地接受着一切,既不因此狂妄,也不因此谦卑,一切感觉就如水消失在水中。
•他们一帮局外人,既非天才,也非圣人,仅仅道听途说一点,便指望他们发表一针见血的高见
•话说回来,他做了那么多梦,几乎把现实中的所有一切都在梦中经历了,体验了,品味了,于是他就有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的,一个是梦中的。(评:数字孪生、孪生城市。)
•天才,乃人间之灵,少而精,精而贵,贵而宝。像世上所有珍宝一样,大凡天才都是娇气的,娇嫩如芽,一碰则折,一折则毁。
•便对路过的M县造纸厂门口废纸堆里的一个人发生了兴趣。
•瓦西里的目光从那双爪子一样哆嗦的手上开始一点点扩张开来,延伸开来,同时双脚一步步向那人走近,终于认出这人就是容金珍!
•现在,我有理由相信,父亲当初为什么不能给我和母亲足够的关爱,以致母亲要同他分手。看来母亲是冤枉他了,但问题不在这里,问题是父亲似乎宁愿被冤枉也不作申辩。这叫什么?是信仰,还是迂腐?是可敬,还是可悲?我突然觉得心里有种被堵得慌的感觉。
•一个秘密对自己亲人隐瞒几十年甚至一辈子,是不公平的,但如果不这样我们的国家就可能不存在,起码有不存在的危险,不公平也只有让它不公平了。
•每年梨花开时,他总是感到无比充实和幸福,他收集着一朵朵香嫩的梨花,像在收集着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一样。
•对此,管家的回答分两种——对主人是说:“不知道。”对仆人是骂:“鬼知道!”(评:哈哈)
•所以,大凡天才都是娇气的,如世上所有珍宝一样。
读后感+观影感:
1. 电影真的比看书舒服太多了,可以说对于我来说是一种享受。看电影的时候,光和声的刺激,就像是造梦一样,把书中的一切呈现活生生地呈现在我的面前。加上如今电影工业的发展,电影真的可以造梦。
2. 其实电影中很多情节与书中都不一样。有些地方我觉得改编得很好,有些地方处理得有点过。不过电影和书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情节推进较慢,让我一度感觉很枯燥、很乏味,就像在看一道数学题一样。
3. 看书的时候,我脑海里不断在放电影;看电影的时候,我不断回忆书中片段。
4. 看书的时候,书中关于西方的释梦,我想到了弗洛伊德《梦的解析》;金珍的梦里解密,我想到了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金珍演示算法、加密解密、棋疯子,我想起了《美丽心灵》里的纳什、《模仿游戏》里的图灵;被逼疯的天才,让我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捕获密电、加密解密,想起了电视剧《暗算》中的瞎子阿炳和黄依依……
5. 看电影的时候,不自觉地又对比这一段是哪里来的,是书上的,还是创新改编的,还是哪里学来的。毕竟导演的才华风格声名在外。
6. 看到王宝强电影里复现阿炳,当他说出台词的时候真的让人笑喷。从电视剧《暗算》里面胆小懦弱又狠心的可怜的瞎子阿炳,成为电影《解密》里一样听觉非凡的却有自己主见的小组长,一如他努力从配角群演成长为一个最亲密的人都干不倒的男人。
7. 看电影的时候,本以为这部电影会延续《误杀》《默杀》《消失的她》……的风格,但看这部《解密》的时候,觉得风格更像电视剧《暗算》。
8. 看书的时候,其实我觉得老郑(郑瘸子、郑局长)应该由柳云龙去演,但是书中有一段重复的台词,让我觉得,这两句就是陈道明的味道,柳云龙演绎起来我还真想象不出。
9. 约翰库萨克真的帅,但是男神也老了。书中其实是个可怜的人,无论是国还是家,总是让他在痛苦之中,惟有在下棋、钻研学术的时候,他是开心的。在电影里,结局也算圆满了。
10. 容家高知海归男人,在我看书的时候,形象都是吴彦祖和王某宏的形象,就是英文不错、形象高大外加普通话不标准……电影果然请吴彦祖来演了。
11. 容先生在书中是个可怜的女人,她被骗了一生;电影里砍了这条线,改编得挺感人的,就是隐隐感觉不适合,毕竟有点血缘关系。
12. 容金珍的老婆也是可怜但又伟大的人,书中有名有姓,为啥电影里都不提姓?
13. 其实书中的主角,在战争年代里,都有各自的可怜之处,但又都是可敬的,为了国为了家,牺牲了自己。电影里至少给了他们不错的结局,这让人挺欣慰的。虽然现实没有那么多happy ending,比如著名的斯诺登。
14. 其实我是抱着看《暗算》《风声》的心理去电影院的,看完书感觉不是那个感觉,去了电影院发现《电影》也不是这一路风格。估计麦家改风格了……
15. 关于彩蛋。我感觉导演在故弄玄虚,把采访记者与主人公强行捆绑,仿佛这电影本身就是个醒不来的梦。看的时候我就在想“不会关不了灯吧”,果然,好吧,这很陈思诚!但是我自己脱口而出一个解释:这说明,关于加密解密的密码战信息战还在继续,这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薪火相传的事业,吾辈当自强。
16.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都是我自己乱七八糟的感想,不一定对,随便写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