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该如何讲述这个故事,就像它自己的开场一样。选择了从记者(史蒂芬·库根)的失业讲起,慢慢将真正的主干导入。直到出现一位眼睛含着泪的老妇人(朱迪·丹奇饰),故事才有了点眉目。但当事业的记者和略显哀伤的老妇人相遇时,故事才真正地展开。按照个人的揣测,我以为根据剧情设置,这位记者马丁正好是老妇人菲洛梅娜失散五十年的亲生儿子,经历重重困难之后,踏破铁鞋无觅处,最终母子相认。但在电影中,他们的关系仅止于一个记者和他采访对象的关系。
故事的梗没有我想得那么曲折那么催泪,它很直白简单,却在这种类似于纪录片的平淡叙述中,带给你无限的启迪。朱迪·丹奇饰演的菲洛梅娜年轻时因为未婚先孕被自己的父亲亲手送进了修道院,接受上帝的惩罚。在孩子安东尼出生后,菲洛梅娜被迫与孩子分离,每天只能见一个小时。随后,在安东尼几岁的时候,菲洛梅娜眼睁睁看着安东尼被人领养而无能为力。五十年来,菲洛梅娜隐藏着这个秘密,暗中找寻失散的儿子。当她和马丁相遇后,这趟漫长的找寻之路才有了眉目。很喜欢这种两个互不相识的人结伴同行的电影,因为不相识,因为有碰撞,才会有火花,才会有新的可能。在我们看来,菲洛梅娜绝对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质问修女为何让她与儿子错失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但这个口口声声自认自己有罪的老妇人,只是很认真地说了一句“我原谅你了”,事情便结束了。我们的大多数观众,我想都会对这结局感到新奇。就像我们不能理解为何受尽修女们奴役的菲洛梅娜还是认为是自己的行为有罪才导致她与儿子的分离一样,我们也不能理解为何她能如此轻易地就释怀了导致她与儿子错失最后机会的修女。宗教的愚昧与博爱是共存的,我们理解不了愚昧,也就体会不到博爱。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马丁一样,无权去指责他人的行为,当自己的出发点并不是那么高尚的时候。马丁不是出于爱心或者是同情帮助菲洛梅娜找寻儿子,在看似充满爱的行为背后,是他寻求事业新出路的无奈,所以她连质问菲洛梅娜的资格都没有。这个絮絮叨叨的老太太,其实有着属于自己的牢固信仰。虽然经济条件不好,但她会很认真地跟马丁说我会偿还旅程的一切费用,请你不要报道我的事了。她会在深夜忐忑不安地思考,然后敲响马丁的门跟他说一声谢谢。她始终不曾受到马丁价值观的丝毫影响。最后,她还是走她坚持的路,而马丁,依然做不到原谅修女的行为,这是一个他理解不了的世界。
最微妙的一段戏是菲洛梅娜在路上看见教堂要进去告解室进行忏悔,但在上帝的空间里,她竟然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只是无声的啜泣。她想对上帝说什么?埋怨谴责上帝?还是依旧信奉上帝?可以肯定的是,她更相信她自己了。
电影的剧情其实很普通平淡,这样的情节到处都可以有,但就像美国一些报纸评价的一样——一个不如史蒂芬·费雷尔斯的导演会把这个话题处理成一部惨惨戚戚的煽情片。而朱迪·丹奇与史蒂芬·库根的表演则让略微散乱的剧情成为了一个粘连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