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骗局》:身临其境领略骗徒横行的时代
近几年,当奥斯卡颁奖过后,总会有几部获奖影片引进国内公映,这已成为影迷习以为常的惯例。虽然在商业大片争锋的市场里,这些上映滞后又往往缺少大卖座元素的批片总是表现不佳,但能沾一回学院的光,陶冶一下观众的艺术情操,赔本赚吆喝的买卖仍是值当的。
不过周五上映的《美国骗局》又与往年之作有所不同,该片虽在提名阶段领跑全场,却在颁奖典礼颗粒无收,徒有奥斯卡之名,并无其实,正如影片从内容到形式,与同台争宠的那些种子选手有很大区别一样。
《美国骗局》曝终极预告 大肚蝙蝠侠7.4偷天换日
星光卡司联手自毁形象,华丽风异于传统偷盗片
有别于《贫民百万富翁》、《一次别离》、《艺术家》那些头顶奥斯卡光环前来的先辈,奥斯卡对《美国骗局》来说只是个幌子,反正观众哪管你批片还是分账,得了几尊小金人,奥斯卡只是锦山添花、叫大多数人不明觉厉的噱头而已。《美国骗局》本身具有的商业看点,更具作为批片引进的原因。其五名主演,个个都是内地影迷如雷贯耳的好莱坞一线大咖,海报上一字排开,辉映着年代秀风格,精致考究的着装,走在70年代时代前沿的复古发型,大可叫板去年《盖茨比》的华丽。
除了星光熠熠的卡司,影片主打的骗术题材也十分讨巧,令人想起计中计、局中局的猫鼠游戏,利益的算计和隐匿的动机,以及最后一秒钟的反转,况且近年来骗术电影产量极低(还记得去年《惊天魔盗团》受到的疯狂追捧吗?)。此外,从预告片到海报的基调,影片还隐约暗示这是一部《十一罗汉》那样妙趣不断的轻喜剧,轻松诙谐,谁人不喜呢。
上述多项卖点,似乎每一条都足够引发一次捞金潮。但看过影片你就会发现,其实一条也站不住脚。比如,片中五大明星确实不打酱油,个个浑身是戏,熠熠生辉,也确实装扮得时髦无比,但仔细一看,全都是以怀旧之名自毁形象,保准会吓坏一大批脑残粉:“蝙蝠侠”贝尔成了大肚腩中年胡渣男,顶着一个秃到惨不忍睹的头顶;大帅哥库珀那一头小卷发***入骨;“公主”亚当斯穿着深V满街跑,还大跳艳舞;“鹰眼”雷纳的飞机头总令人忍俊不禁,角色也蠢萌得可爱;唯一没有被造型师抹黑的劳伦斯,演的却是有胸无脑、粗俗暴躁的家庭主妇。至于喜剧和骗术元素,更与套路相去甚远。当然,这并不是说影片不好看,但其优秀之处,实在与众星云集、炫耀智商的传统偷盗片大相径庭。
美式话痨幽默难引共鸣,精湛群戏值得琢磨品味
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骗局》与本片导演大卫·欧·拉塞尔的《斗士》、《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可以构成“冲奥话唠三部曲”了。虽然影片里有很多夸张嬉闹的言行举止,但这些情节之所以好笑,不在于它们是那种经过精心编排的巧合、误会、机关效应形成的段子,反而像极了现实中撞见旁人失态、出糗的真实情境。很多人观念中的喜剧,是像卓别林、周星驰电影那样,让人一看到就笑得弯下腰去,但《美国骗局》则追求一种余韵深长的“tough in cheek”效果,你也许一时琢磨不到好笑在哪里,却在不知不觉间被逗到了。客观来看,拉塞尔的风格,注定了影片在国内商业市场不会获赞。由于文化差异、翻译对艺术效果的损耗等等,他所擅长的话唠幽默处处制肘,原本精雕细琢的精彩对白,可能会让观众觉得冗长且莫名其妙,或许只有多次观看才能悟出其中巧妙。
拉塞尔的电影一向有种打了鸡血的爆发力和肥皂剧般的喋喋不休,看看他此前几部通俗搞笑的代表作,《夺金三王》、《斗士》、《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主角们都是没心没肺、神经大条,天塌下来当被盖的无限乐观人士。以《夺金三王》为例,片中三个大兵也爱扯人性,但无厘头的情节和刺激的战争场面会让你放松下来。不过在因家庭问题陷入一段时间的事业低谷后,拉塞尔最近的几部片开始丢掉嬉皮笑脸,注重起人物的表达来,从《斗士》开始,他镜头下的角色越来越真实,他们有出众的品质,更有一大堆毛病,但影片不会做出任何主观评判,而是把这些人真实地置于银幕上,让他们的可爱之处发光,供观众品夺。
因此,拉塞尔作品的一大特征是,角色塑造非常出色,而故事情节则相应被挤压至次要位置。《美国骗局》延续了用人物关系推动情节、用演员飚戏来撑满叙事的传统,这一手法收到了比前两部作品更显著的成效。拉塞尔给演员们预留出充足的发挥空间,通过大量的中景镜头赋予他们充分的飚戏机会。五个主要角色的关系是影片最重要的张力来源,他们妙语如珠的争吵纠纷,夸张的肢体语言,使故事充满生动的趣味,甚至有点卡通式的浮夸,比如亚当斯首度扮成英国贵族亮相,那优雅撩人、旖旎性感的姿态,简直是迪士尼动画片里那些夜总会交际花的翻版。如果你喜欢琢磨、品味演员的表演,那么本片的群戏绝对不容错过。五个主要角色之间两两的对手戏,随便截取一段,都闪烁着耀眼的演技火花。
角色表演>故事情节,一场身临其境的年代秀
观众爱欣赏妙贼瞒天过海的精彩布局,奥斯卡也青睐过《骗中骗》那样的高智商绝活。这些影片都能让你嘴巴开成O型,拍案叫绝。但既然《美国骗局》的特色是表演大于情节,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骗术片,那么骗局本身如何精妙,反而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骗局所折射出的社会型态和人性真相。其实Hustle一词被译成骗局,多少会引起误解。片中的Hustle,指的是一种忽悠人、不择手段利己的处世智慧,就像旁白所说,这是一个生存的故事。
影片的主线是一对鸳鸯骗子从被胁迫反败为胜,这在同样名为《Hustle》(飞天大盗)的英剧里时常见到,但故事的重心显然不在骗术的高明。行骗高手欧文谨慎持重,名义上是为联邦调查局戴罪立功,但在整个诱捕过程中一直牢握行动的命脉,与女伴西德尼配合无间,将每一步经营地精确无误,如果是寻常偷盗片,结尾不外乎雌雄大盗逃脱法网,趁机狠捞一笔,但这两位只想在这场博弈中生存下去,全身而退。
与之相反,年轻的探员里奇就像一个头脑发热的赌徒,神气活现,趾高气扬,其实满腹的急躁冒进,从他用一头小卷来掩饰正常的发型就可以看出,此人外强中干,心理承受力差,职业素养不达标,一方面雄心万丈,不断给行动加码,从抓几个骗子一路升级到想扳倒政客和黑帮大佬,一方面无力掌控全局,被骗子牵着鼻子走,诉诸暴力解决问题,且不断犯各种业余错误,差点被欧文的撒泼妻子坏了大计。其实,欧文和西德尼的骗术大行其道也好,诱捕行动中反客为主也罢,不是因为他们的骗术多么犀利,而是他们懂得如何利用人性弱点。他们展览的正是别人需要的,所以能愿者上钩,一钓一个准。甚至连坦白别人都不肯相信。全片最核心的台词由欧文说出,“人只相信他愿意相信的”。这是一切骗局成功的前提,也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在影片呈现的那个尔虞我诈的世界里,这简直是达成任何目的的点金魔咒。举个例子,艾米·亚当斯的英国口音完全不正宗,却照样骗到了一大批见多识广的探员、政客和黑帮分子(那个老家伙连阿拉伯语都会说呢),无非是因为他们“愿意相信”她就是其声称的身份。其中最悲剧的莫过于小探员里奇,满心以为这个英国贵族佳人对他倾心不已,惊闻真相后几近崩溃。上司三次讲起冰钓故事,小探员都没有耐心听完,勾勒出他人生的写照:永远自以为是,妄下结论,从不想着搞清真实状况。所以在这场智慧博弈中,他输得极惨,肠子都悔青了。
骗术是如此的称手好用,伪装是如此的无往不利,所以欧文要一丝不苟地打理他那稀疏的毛发,西德尼要躲在英国口音和爱尔兰出生地的身份背后,似乎这样才能使他们保持自信。他们给自己找借口,费尽力气自欺欺人,无非是为了生存。但影片的结局表明,他们这样有头脑有门路有行动力的人,完全能够不违法就养活自己,甚至活得很滋润。然而,在那个浮躁的年代,人人都急功近利,梦想一夜暴富,不择手段地寻找通往财富金字塔顶端的捷径,而财富总是与罪恶相伴相生。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透过锦衣华服、旧式汽车、古董微波炉等视觉表象,展现了这场年代秀的真正魅力和价值所在:它让我们身临其境领略了一个时代。
有趣!爱情观亦由欺骗表达
影片另一条重要支线是西德尼的爱情,有趣的是,关于爱情的价值观也是通过欺骗来表达。西德尼先后爱上了两个男人,小探员迷恋于她英国身份的伪装,一旦伪装撕下,双方的爱意顿时荡然无存。而西德尼与欧文一开始就互相袒露最真实的一面,前者舞女的出身,后者秃发大肚腩的不扬外貌和不光彩的职业。所以即便被欧文的妻子一再羞辱,对欧文的某些举止搞得堵心不已,西德尼依然能毫无保留的爱他,并在最后愉快的与他组成家庭。就像欧文在旁白所说的,他们俩在一起,可以坦诚,不必掩饰,没有尴尬,没有秘密。能找到一个如此自在相处的伴侣,对行骗为生的灵魂来说,该是一种极致的奢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