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子弹飞》是一部以谋求商业利益为目的的电影,而其商业上的成功是难以复制的,就如同姜文本身就是华语电影导演中最不可模仿和复制的一个一样,对于中国的商业电影来说,这种完全靠卡司气势和导演个人趣味来征服观众的做法,总觉得有点捞偏门的感觉,这样人力和物力支持,大多数导演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儿。如果说阳光灿烂的日子给我们讲述了青春那个纯真美好的梦境;鬼子来了向我们揭露了残酷而麻木的现实;那么让子弹飞绝对是一个更高的高度,姜文终于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表现方式。既让自己的思想得到了畅快淋漓的表达,又打了有关部门一个时间差,在他们长期被门夹的脑子反应过来之前,电影已经全国公映了。。。票房子、口碑、影响力,姜文取得了一次完胜,更重要的,他的理想终于在N年后实现,他终于向全国人民说出了他自己压抑太久,想说而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痛痛快快说出来的话。
说回电影本身,《让子弹飞》制造了一场语言艺术奇观,台词已经不能用搞笑来形容,符合人物的身份而不刻意,恶趣味横生,有时法庭辩论(凉粉案),有时小品段子(张麻子抱县长夫人尸体痛苦),有时群口相声(大哥,你是懂我的),当骂人都能变成一种艺术的时候,我崇拜的只想骂人。所以这部电影是真的不怕剧透和影评,在这部电影身上不会再出现“影评比电影好看”的惨剧了,因为你如何用苍白的语言和文字来描述那场语言奇观?如果非要从《让子弹飞》电影中读出什么政治隐喻的话,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这不是这部电影的看点,包括电影中的各种死亡以及暴力场面,都被黑色幽默消解了其本身的残酷,观众来不及伤感就又被推入狂欢的洪流中,只有在片尾经典国片《城南旧事》的主题曲《送别》再次响起时,在制造了这一切的英雄望着奔向“上海滩”的“孩子们”时,我才发现确实是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忧伤隐藏在了大欢乐的缝隙中,马和枪注定要被留声机和自行车所代表的现代文明取代,刚才那一场集体高潮已经变作为一场《鹅城旧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