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饥饿游戏》影评观后感 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青春戏

科幻小说其实经常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早年间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便是取材自《罗马帝国兴亡史》,现在看来,苏姗•柯林斯“饥饿游戏三部曲”的创作灵感应该也是来自古罗马历史——确切的说,是那段以斯巴达克斯为代表的角斗士起义的典故,这么说乃是因为整个《饥饿游戏》的“科幻”背景设定:未来的北美大陆是一个叫“帕纳姆”的国家,帕纳姆国的都城统治着其它十二个地区,每个地区每年都要抽签选出少男少女,让他们如角斗士般互相厮杀,同时这一过程将进行电视直播,用以宣传并维系帕纳姆都城的统治权力……

  帕纳姆的人民每年都会为这一被称为“饥饿游戏”的真人秀节目而疯狂,等到故事开始时,“饥饿游戏”在帕纳姆已经连续举办了70多届,每次节目的获胜者,亦都会成为超级偶像——在古罗马时期,著名的角斗士往往会成为罗马城中奴隶主贵族追捧的“偶像”,有些罗马人甚至主动“献身”去做角斗士,这跟《饥饿游戏》中对于帕纳姆人追捧少年斗士的描写,也如出一辙。而《饥饿游戏》里的帕纳姆都城疯狂的压榨、奴役其余的十二个地区,对被统治地区的反抗亦进行残酷镇压,也总是让人回想起古罗马奴隶主对待奴隶和被征服地区的历史前例——斯巴达克斯本人就是色雷斯人,被俘后成为罗马人的奴隶,这才上了角斗场。最后,在《饥饿游戏》后面的两部小说(将被改编成三部电影)中,少年斗士加入反抗军,参与了推翻帕纳姆都城统治的大起义,这几乎就是斯巴达克斯经历的当代翻版。

  当然,苏姗•柯林斯笔下的《饥饿游戏》是一部不折不扣的青春戏,主打的是“90后”为代表的青少年读者——狮门公司凭借《暮光之城》从青少年观众那赚得盆满钵满后,此番又凭借《饥饿游戏》重装来袭,本就符合其观众的年龄定位,而此次《饥饿游戏》在大银幕上的表现早已让狮门合不拢嘴,接连打破一个个票房记录后,《饥饿游戏》已成为“现象级”电影。

  《饥饿游戏》对于角斗士故事的青春化、偶像化、当代化很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那个电视直播的设定——在这里,“饥饿游戏”成为了一档真人秀电视节目,令帕纳姆人民痴迷,这显然能迅速的从看惯了《美国偶像》和《超级女声》节目的中美当代青少年观众那里获得共鸣。其实电影人对于电视真人秀的文化反思由来已久,早在1987年,施瓦辛格就主演过一部名为《威龙猛将》的电影,片中暨设定了一个邪恶的杀戮类电视节目,参与者必须将对手一个个的杀死后才能逃出升天,否则便会命丧黄泉——《饥饿游戏》显然与之极为类似。而《楚门的世界》则把这种反思推向了一个更深的层面,在后者的描述下,一个人的一生可能完全是被电视真人秀所制造出来的,那种存在主义式的虚无感,实在有点令人不寒而栗。而日本影人创作的那部《大逃杀》则跟《饥饿游戏》一样营造了一个末世的冷酷世界,少男少女们互相残杀,不同的是,《大逃杀》的故事背景比较简单而且很难直接关涉当下。

  《饥饿游戏》里的真人秀真刀真枪、血雨腥风,其间的精彩的动作场景设计牢牢的抓住了青少年观众的眼球,当1990出生的詹尼弗•劳伦斯背着苹果电脑般做工精良的金属弓箭在杀戮场里拼杀时,无疑会让她的小粉丝们大呼过瘾。而帅哥男友的出场(未来是两男争一女的剧情),又会极大的满足少女们的怀春美梦,这跟《暮光之城》的成功其实是一个道理的。不过话说回来,《饥饿游戏》里的真实杀戮虽然血腥,但性质上并不比时下热播的真人秀节目残酷——譬如CBS那档著名的真人秀节目《幸存者》,跟“饥饿游戏”在骨子里就一模一样,只不过后者在“文明”和“法制”的管辖下,不能伤人、杀人而已。

  坦率的说,单独择出《饥饿游戏》,故事并不稀奇,但放在整个三部曲的背景下,一幅宏大的历史画卷便徐徐展开,战争、奴役、反抗,已然有了史诗的意味。对于年龄大点的观众来说,这部电影显得沉闷、夸张、老套,某些细节展现也很雷人,但对于青少年观众来说,《饥饿游戏》就是他们的青春史诗,由新一代的偶像出演,堪称代际文化的弄潮儿。

  不过,看完《饥饿游戏》,也许孩子们会越发的把青春当作一场真人秀而已。 (《21世纪经济报道》)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