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抑灰暗的画面足足持续了二小时有余,窒息的音乐与雪中的冷意相杂显得恰到好处。三个并不年轻的家庭相继离开孔雀笼子,啄食的孔雀倏忽昂首轻啼似哀泣,浅绿的栅栏中斑斓进展,已无人观赏。老三的低叙贯穿始终,影片结尾处再现一家人在走廊上吃饭的场景,但已是久远往事,三个兄弟姐妹的青春至此截然不复。
1、无心感爱,淡漠凿出至亲深壑
成年终月因温饱苦闷,教育面极狭的时代的人们,比如今科技极致发达的盛世中的人更加行色匆匆。成长、成婚、生育,人生中的所有章节无一不是任务式地完成,为人父母者普遍将养家糊口置于首位而“无暇”享儿女承欢之乐。可怖的沉默充斥着这个家庭共处的每个瞬间,言语上的交流只因生活需要更无交心之谈。
一家人将老二卫红手脚按住强喂馒头的镜头留给我的是难以名状的感受,鄙夷、愤怒与惊诧混为一体。尊严无关年龄,影片中的父母在教养子女时对这一点完全忽略,换位思考对于他们而言更是不知何物。
老三卫强画的裸体画在上个世纪70年代固然惊人,但招呼左邻右舍观“家丑”、拳打脚踢撵出家门,青春期的好奇心理此时不容为由,可悲无知的父亲的举动毫无情理可言,父亲的表现是彻底的伪圣洁,许是他早已离这个年纪太远啦,在四方重负下早已无力记起自己少年时同样有过的冲动和欲望。
对智障大儿子无微不至的确情有可原,可不知是否由于这对父母不够睿智——完全忽略另外一双儿女的感受,处在青春期的老三因脑疾哥哥自尊受损,急需正确教育的岁月里竟得不到父母的引导,加上心仪女孩的冷遇相激,内心本已脆弱的堡垒轰然坍塌,最终竟欲“鸠杀兄长”,这是一种怎样难以置信的亲情悲哀!
老三踽踽离家多年后,带疾携妻重逢亲人,面对的依旧是不闻也不问。老二对拉手风琴的老伯说:“我家人不喜欢我,我也讨厌他们。”于是,她决定嫁给一个自己丝毫不了解的男人,只为离开这个让自己厌恶的毫无幸福可言的家,意料之中的选择。
2、无缘教育,风发意气终葬时光
由思想至行为无一幸免,在那个注定压抑的年代。碎语闲言,长舌好事的群体终日以刻薄歹毒的眼神聚焦于你——昏暗的车间里永远嘈杂的噪声伴随响不尽的清洗药瓶声煎熬着老二最好的青春年华,没有选择,没有沟通,只有麻木。
仔细分析三兄妹的家世,老二在未接受足够教育的状况下,面对梦想破灭、家庭貌合神离,唯有在痛恨和绝望中挣扎,不知如何,也无能做出抗争与改变。晒完萝卜后躺在天台上看到伞兵悠悠然降落,激起卫红最美好的向往与憧憬,但幸运女神并未光顾她,唤醒的理想被现实恨恨地打碎在地,天蓝色的布伞在她骑的自行车后面飘扬时我不自觉开始眼睛发热,用我们如今的眼光来看,“执着”“震撼”诸如此类的赞美词均可用在此处,可惜卫红属于那个年代,能得到的只能是母亲疯狂的追赶——母女同时摔在路上,向世人昭告这是个怪胎女儿。
整部影片下来,卫红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稍许怪诞,做任何事皆心不在然,后来回想其实这是社会家庭双重造就的注定而必然的性格,虽然受教育不足,但年轻人的血液照样会沸腾,流金岁月里,爱情、梦想都未有尝试,怎会甘于将一生禁锢在照料婴儿与清洗药瓶的庸碌中。在这无事生非者聚集的地方,卫红的反抗无声也无效,她终究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令人揪心的成长于痛苦之后,姐弟俩都已风霜多历,再遇自己花季年华为之动容的英俊伞兵时,只见儒雅不复,市侩脏乱之气扑面而来,伞兵身旁的妻子是当年与卫红一起报名参军的女孩。不得不赞叹影片所表达的现实与残酷,不给你任何完美的剧情故事或美好结局却又戏剧性十足地让你震撼——曾经少女的“念想”到头来就是如此的结果与刻薄,卫红在蔬菜摊前的啜泣,没有嚎啕没有哭声,既不凄美也不哀伤,只有悲凉与酸楚!曾经的憧憬、曾经的执著,曾经的抗争、曾经的倔强共涌心头,最真切最深刃地割痛着每一位观赏者的心,联想到红楼梦中的一句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足够沉重的使人喘不过气来。
3、多桀人生,内心力量决定命数
老三的人生本应坦途,比起兄姐拥有受教育甚至进军象牙塔的机会。愚昧父亲的教育方式对卫强一生的坠毁固然应付决定性责任,然而让我难以理解的是他自己内心力量的脆弱、可怜自尊之极度。憨傻大哥冒雨到学校送伞,本是温情洋溢的画面,最终却变为弟弟冷观哥哥被人殴打无动于衷反而上去用伞戳刺哥哥,其后毒杀兄长的念头更是早已逾越人伦常理。
影片故事发展到后面,卫强瘦弱不堪四处游荡,我其实期待他怀揣少年志向白手追梦,然而影片果不是顺遂众意——让卫强豪情满腔坚毅成长——几近中年的他毫无昂扬之气,颓废消极,碌碌无为,畏惧吃苦,甘愿吃软饭。父母教育固然有误,现实影响毋庸置疑,但卫强若是奋起之人,离开原本束缚自己的囚牢之后,即使无力扭转乾坤,也应几经历练,刚毅成熟。怎不至于落得个邋遢失败,毫无社会责任之人呐。
卫强的毁灭,既是个人的悲哀,也是所处时代的产物。他所遭受的苦难算不得多么沉重,但是内心缺少力量,渴望维护虚假自尊——请果子扮做自己的哥哥,以满足自尊需要——的做法,到头来还是无力发展出一个真正的男人。这也许是本片留给我们的有一个思考!
4、常乐为道,机关算尽不如痴愚
数十年肩载父母几近全部的爱,无杂呆郁的瞳孔中大显幸福常在。纵使外界甚至弟妹的目光尖锐刺骨,都不的感知,而是始终如一地真诚待人辛勤工作。滑稽的“悲剧式”人物高卫国,与年龄和身板好不相称的举止是整部电影里唯一使人不为所惧的部分——全家陪练骑自行车、春节分糖果、倾听厕所女歌声、和母亲说想结婚、追求纺织女工、相对象打架、粮库睡觉、冷库锁门、送喜子香烟、……,近尾声处,在雪地里挥舞手帕欢呼孔雀开屏,幼稚的形象象征着的却是最纯洁的灵魂:“等我们孩子出生了,咱也买两只孔雀放在院子里。”高卫国的妻子嗔怪地撒着娇气。我暗自笑,但已默认了这个家庭里最大的赢家就是这个人人看轻的“胖子”。精明高傲的人可以用任何有褒有贬的词汇来形容老大,也许他永远不懂——真的不懂吗:深知用烧鸡可以化解朋友间的冲突(你小看他啦!)——他只是以不带恶意的笑容面对所有人事。自小心计颇深的弟妹人到中年回忆往昔缺憾不免感叹欲哭、心如刀割,此时的老大则是合家圆满,命途始顺。
至今社会群体仍习惯于对此类弱势群体倾注同情怜爱之心,而后侥幸不止,为自己的四肢健全头脑清楚而欢呼不已,却从未想过无力无心争名夺利之人独有福气环绕,如影片中的老大。
5、灰霾年世,时潮携挟青春不再
始看影片,不免觉得编剧者心理过于消极,将三个年轻人的未来完全扼杀,但贯穿全剧会想,发生在这个家庭里的由头至尾的所有情节都止于呼应最终的结局。高价兄妹的青春旅途缩影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整个社会大潮中,换言之,他们实为众多未开化世俗的牺牲品。社会已设定的结构,时局既有的思潮,谁能幸免于此,总是流光闪耀,亦坠于灰影暗空之中,每个发展阶段的社会均有其难以复制的“习成”压力,我无法逻辑性十足地阐述三兄妹人生实际上也各有可把握的机会,只可惜尽数流失,青春不再。
年世变更,无论几何,均有有幸与不幸之人,贵在审时度势,适时搏击,扭转逆境,求进生存,改变命运。
影片结尾,看到三兄妹与各自的家庭轮番出现,欲观赏孔雀开屏,它却只是垂首不愿,一一散去之后,其灰暗之下华丽便一览无遗。正如我们观看三个人的青春史,无缘一睹绽放的时刻,哪怕是昙花一现——他们的孤芳只能留作自赏。
他们,正如我们,他们一代,如同现在的青年,只是我们拥有多得多的幸运。
期待却终不得!
然,历史必然进步,社会终有发展——孔雀定会开屏——伴随新一个春天的到来,文革结束后外国电影音乐响起,故事戛然而止,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思索……。
作者:林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