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之盐》观后感
如果简要概括的话,《地球之盐》讲述的是一个名为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人的一生,一位有天赋有实力能够坚守梦想,把世界真实地踩在脚下的摄影师,他与世界的对话。韩寒是想要与这个世界谈谈的,《地球之盐》的主人公,而萨尔加多已与这个世界谈了几个来回了。
《地球之盐》有一个副标题——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的摄影旅程。这部纪录片出自我个人非常喜爱的德国导演维姆·文德斯之手,这位才华横溢的导演是少数几个在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都有斩获的欧洲导演。在从服装设计师山本耀司到导演小津安二郎,再从当代舞大师皮娜·鲍什到诸多的布鲁斯大师,在向自己崇拜的其他艺术家致敬了一圈后,文德斯将这一次的传记纪录片,对准了对其视觉语言影响最大的摄影艺术家。
看到《地球之盐》这样的名字,很难会让人想到这是一部传记题材的纪录片,片名的含义大概是从《圣经》里来的,《圣经》中讲,大地的原味便是盐味。耶稣甚至称他的信徒为“世上的盐”。法国作家安德烈·纪德临终时对世界感到绝望,后来他收到一封青年读者从非洲寄来的信,说世界美,有希望。纪德说,这话是大地之盐,为了这咸味,他死可瞑目。就这部纪录片,萨尔加多对人类,世界绝望,后来大自然治愈了他,开始拍摄“创世纪”,这一部分就是“大地之盐”。
本片创作的契机源自25年前的一个展览中,文德斯被两幅拍摄于巴西瑟拉佩拉达金矿的黑白照片惊呆了。场景里的人,一个个脸孔被沙土抹成一样的漆黑,背着一袋袋沉重的金沙,搭着简易梯子下至见不到底的深渊。他们来自从失业知识分子到失去土地农民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金子是他们共同的欲望。这些景象,来自1980年代初从巴黎返乡的巴西摄影师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镜头。25年后,文德斯与同样作为纪录片导演的摄影师儿子Juliano一道,通过萨尔加多少有的家庭录像、采访视频、跟随新项目拍摄,以及海量的黑白系列旧作,完成了这部满盈着对人类大爱的纪录片。
无论是读书还是看电影,一部作品的基于不同的评价标准也会被盖上优劣的标签,除却明显质量不合格的作品之外,我看过之后认为某个作品值得推荐的标准有三个,要么从作品中能够获取新知,要么从作品中了解到一个好故事,再或者这作品带给了我美的享受和感悟。这部纪录片首先是审美型的。你会从中感受到视锥细胞被光与影俘虏***,也会跟随身影师的脚步对这个残破而又美丽的世界若有所思,当然,把它放到影院大概不会有太多人去看,靠它来换取网络上的点击量,靠它赚钱都不太现实。
其次,这部影片又讲述了一个好故事,塑造了一个立体的人。影片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惊人的黑白照片拼接而成的幻灯片。行走苦难拉丁美洲、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点燃的油田大火、卢旺达大屠杀、埃塞俄比亚难民、波黑内战……塞巴斯蒂昂这一众冲突题材照片,在给他带来巨大国际声誉同时,也制造着难以治愈的心灵创伤。而少数真正作为动态电影的时间里,或是摄影师深情讲述个人记忆的转场,或是16毫米下的难得家庭影像。直至文德斯决定制作这个关于摄影师的纪录片项目后,才有着Juliano跟随老爸探入西伯利亚萨哈共和国荒野和亚马逊丛林最后原始部落的高清晰影像,北极熊、海狮、海象、鲸鱼、海鸥、鳄鱼……成了取代尸体、饥饿、逃难、悲伤的黑白照片。
这也是上了年纪的摄影师个人抉择的结果,1997年,第三次的卢旺达拍摄项目,让他进入图西族躲藏的刚果丛林,目睹了数万难民被东赶西撵却依然逃不脱死亡命运后,塞巴斯蒂昂终于在苦难面前受够了。他回到从小长大的艾莫雷斯地区,以自己还算不错的积蓄和影响力,试图复原那个已被迅速起飞的经济搞到面目全非的故乡。树木种下了,物种复苏了。与此同时,摄影师的兴趣也开始转向活络着惊人生命力的地球不知名角落。32趟旅程,为这个曾在自己镜头下被千刀万剐的世界,重又制造出一个美丽的“创世纪”神话。
1944年塞巴斯蒂昂.萨尔加多出生于巴西,最初,不管那是他自己的未来蓝图还是父母为他规划的人生,似乎已定下了不做律师就做商人的金色职业之路。后来遇见了女神,用女神的相机拍出了以女神为主题的第一幅作品,他不走寻常人生路的勇气在心中生根发芽了。最终,他再次证明了那些不轻言放弃的成功者所拥有的成功秘笈他也拥有,是的,在百分百属于自己的道路上坚持,不被台下的掌声与鲜花左右,但可以永远默默无闻地做梦想的信徒。
对于萨尔加多,我是十分羡慕的,羡慕他的幸运,而萨尔加多的“幸运”要从何谈起?他张开追梦的翅膀时,他已做好了远行的准备,那些准备是多么令人艳羡。他有满满的爱与祝福,只需安心上前线,没有后顾之忧,因为后方是他英勇“作战”的动力与资本。一直生活在巴西某盛产矿石的小镇,父亲有个可以自给自足的农场,少年时逃学,游荡,享受自由自在的青春。成长的岁月,父母给予他优渥的环境,给他爱与信任的目光,让他任性且自信地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让他拥有了坚韧无畏的品质。
加之,他是家中七公主爱护着的唯一的王子,那样的成长氛围也激发了他更多的细腻与感性,这是一个摄影师值得骄傲的个性。成人后,遇见那么美那么聪慧的心上人,17岁的女孩莉莉娅是音乐学院的校花,他是有经济头脑的摄影文艺青年。两人情投意合,成家立业,灵魂伴侣又互为彼此最忠诚的守护者。这一切是他努力经营人生而应得的回赠,在看客眼里,那还是上帝的眷顾与宠爱。
是的,除了拥有幸运。他还拥有异于常人的摄影天赋,这种天赋恰巧被他感知到,并用心培植壮大了它,这也是他的实力。1973年至2011年,从尼日尔到印度尼西亚,萨尔加多的黑白摄影作品系列就像地球的各大版块,有质有序地完成了影像世界内的地图绘制。每一系列都是定格的历史,都在他脚步丈量的人世间,用镜头呼吸,是活着的人间标本。
纪录片的名字《地球之盐》,我差点跟它失之交臂。而且,你若知道一些又不知道一些,像我一样,大致了解到这部片子是由大量数据、时间点、黑白胶片、旁白等粗粝生硬的版块组合而成,想到的或许是地理教科书;你也许想象不到,在静态远多过动态的映画里,它把人物传记的拘囿古板遣散掉,竟能化腐朽为神奇,直达观者的心底撞击出不眠不休的暗涌,真真不能不为之所动。
银海浩瀚,好看的电影繁若星辰,观看时间有限,以及如何选择投合心境的电影是很多人的困扰,这感觉就像面对待选的妃子,后宫那么多可选项,巧遇《地球之盐》,单单第一感觉,大概是不会去翻她的牌子的。偶然,在某一时刻,意兴阑珊地随手掀开她的帐帘,却发现她有那样一种生命之泉的甘美,整个人仿佛被净化被重塑,然后从小我的视野里被解放到了更广阔的世界,那感觉实在美妙。
我觉得《地球之盐》还是要自己去看,即便无意体验那样的生活,也能从故事里感受到生命需要洗洗牌制造些惊喜的渴望。就好比我能告诉别人水就是H2O,是氢氧组成的无机物,无色无味,加糖有点甜加盐有点咸。可无论我怎样耐心地逐条分析理解,都不如让他自己喝上一口。以上只是我观影之后情不自禁想要表白的情话,你若心生一丝兴趣,还请独自前往感受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