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俄罗斯电影《女狙击手》观后感

俄罗斯电影《女狙击手》观后感

俄罗斯电影《女狙击手》是根据苏联民族英雄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里琴科事迹改编的,看完之后,我只有一个感觉,这是个战栗的英雄,从始至终都是。
故事从帕夫里琴科考上大学开始讲起,她以历史系第一名录取,正准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时,法西斯已经将战火燃到了苏联,苏联***很重视学生们的军事能力培养。而帕夫里琴科兴趣也与一般女孩子不同,她不喜欢洋娃娃之类,而是喜欢打枪,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射击天赋极佳,刚拿起枪就能五枪打出47环的优秀成绩。她的天赋被军队看中,很快中止学业参战。不读书去打仗非她所愿,可是她骨子里有一股劲,或者说一种精神,从来不说,却无比坚定,那就是祖国受难之际应挺身而出。她的爱慕者说“战争不是女人该呆的地方”,她却说“战争不是懦夫呆的地方”。
夸海口容易,做起来难。真到了战场,真正面临血肉横飞、残肢断臂时,真正时刻处于死亡笼罩之下时,帕夫里琴科战栗了,她害怕见到那些血淋淋的残体,害怕看到战友死不死活不活时的样子,害怕死亡,更害怕还未杀敌就死了。她体会到了战争真正的残酷,可是她没有退缩,也不会退缩,她把这种战栗化作悲愤,把战栗化作杀敌的动力,准星、枪口、德军,三点一线,“嘭”的一声,一个德军倒在了她枪口之下,不久,又一个德军死在她枪口下。她体会到杀敌的***和报国的荣耀,虽然她还是害怕,但她更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心中的战栗被她阴沉冷酷的表情所掩盖,只在一些本能的动作和无声的泪水中表现出来,就在战栗与报国心的交织中,她在敖德萨战役中成功地狙杀79名德军,再转战塞瓦斯托波尔战役。之后,她遇见了一位优秀的观察手,二人配合默契,一个观察,一个狙击,杀死了不少德军指挥官和通信兵。有一次她差点命丧黄泉,被炮弹震晕,同时被弹来的土块掩埋,幸好被观察手及时赶回,从沙砾中把她挖出救了过来。片中,她与这位观察手还擦出了火花,可惜,后来观察手为保护她流血过多死了。这时,她已经成了全苏联家喻户晓的英雄,许多人就是冲着她来参军的。***为了号召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在她刚失去观察手的时候,还要求她拿起枪微笑给全国人民看,媒体拍照时,她强颜欢笑,内心的苦痛只有她自己知道。在失去观察手的情况下,她依然坚守狙击阵地,多了一份危险,多了一份战栗,但她还是帕夫里琴科,永远的帕夫里琴科。有个镜头,描绘她与德军一位狙击手相持,几天几夜,眼睛都睁不开,但是谁也没挪窝,都在找机会,最后,她故意卖个破绽,成功地将德军狙击手狙杀。到1942年,她共狙杀了309位法西斯,可惜仍然未能阻挡希特勒侵略的步伐,塞瓦斯托波尔还是沦陷了。
她参战前的爱慕者后来也参军了,成为了一名军医,好几次在关键时刻帮了她。塞瓦斯托波尔沦陷后,***未有效地组织军队和老百姓撤退,而帕夫里琴科竟然没有拿到撤到安全区的通行证,是军医将票给了她,给了她生的希望。当然,历史事实是斯大林命令帕夫里琴科务必乘潜艇撤到安全区。影片这样改编显得更人性化一点,更感人,也更好看。
不料,从此帕夫里琴科再也没上战场,而是受命到美国去宣传苏联军民抗战的勇气和成就,以敦促协约国给予苏联更大的支持,而且罗斯福总统夫人也加入了阵营。在演讲中,她讲了一段震聋发馈的话“我25岁,我在前线已经消灭了309个德国侵略者。先生们,你们不觉得躲在我背后的时间太长了吗?”说完之后,片刻沉默,然后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有历史学家认为,帕夫利琴科此行对美国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起到了推动作用。帕夫里琴科先后多次要求重返战场,却始终未能如愿,后被安排到军校担任狙击手教官,最后军衔累至少将,在1974年58岁时走完了人生。
影片中,帕夫里琴科一直是非常冷峻的形象,并未直接表现出她内心的战栗,但我觉得她还是挺害怕的。一个英雄,并不是死都不怕,如果完全不怕死也算不上纯粹的英雄,那是孙悟空,是超人,而应该是害怕了,但仍然不退缩,用对敌人的仇恨,对国家和人民的爱去支撑,最终成功地战胜了恐惧,战胜了自己,创造了辉煌。为什么说她还是有害怕呢,影片中有个小插曲,美国总统夫人不小心将铁锅掉在地上,帕夫里琴科本能地蜷缩一角,浑身筛糠,战栗不已,总统夫人还过来安慰说,“不小心掉了而已,没事的”。这就是战争给她留下的恐惧,而且之前在战壕内,她也好多次这样的举动。这就是说,她还是怕战争的,可她又迫切的希望上战场,因为她的内心除战栗之外,更多的是对法西斯的刻骨仇恨,法西斯将她和她的国家和平、幸福撕裂得支离破碎,她必须拿起枪杆,奋起反击。
她是个很上进的好学生,可是,当军队召唤她时,她没有犹豫,她的想法通过一个小女孩的激情朗诵表达出来了:
如果法西斯举着枪
而你又不想抛弃你的全部
你的家,你的妻子,你的母亲
所有我们称之为祖国的地方
就要知道
如果你此刻不站出来
就没人能拯救她
就要知道
如果你不去阻止法西斯
就没人能阻挡他
消灭法西斯
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不是你的家庭遭受苦难
就是他下地狱
因此,至少消灭一个法西斯
消灭更多
每一次看到他们
每一次就消灭他们
这首诗简直就是战斗檄文,更是帕夫里琴科的内心独白,完美地诠释了她的内心想法。影片这种方式确实独特,值得借鉴。
无意中看到这部影片,没料到看一点点就被吸引住了。影片讲故事的方法类似于散文中的插叙,并不讲帕夫里琴科的成长史,而是通过她受命到美国与美国总统夫人一起演讲,争取开辟第二战场,再逐步打开回忆,将故事象剥笋似的层层剥开。当然,这种回忆与现实相交织的展示手法并不新鲜,却能形成比较强烈的反差。那边,苏联战争惨烈异常,帕夫里琴科及她战友们在浴血奋战,这边是一帮猎奇的媒体(把帕夫里琴科的事迹当成了传奇故事),一大批对战争不理解,不愿意卷入其中的美国民众。
故事讲述手法巧妙,故事架构平淡中见神奇,英雄人物形象突出,配角亦有血有肉。整部影片,帕夫里琴科在两面作战,一面是灰暗色彩下的真实战场,另一面是要说服对法西斯本质未完全认清的美国民众,都不轻松,都是生与死的考验。难怪这部影片会在俄罗斯和乌克兰大受欢迎。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