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挣扎——《老炮儿》观后感
一部《老炮儿》电影,激起了坊间些许的吵吵,似乎很久没有见到有影视作品引起如此不同范围和不同层次的人物议论和关注的了。
善文者有斥之为“流氓语言的展示”,有斥之为“老流
氓的哀鸣”;尚武者则对冯小刚的病虎之气势,张涵予老虎之威猛钦佩有加;***丝为豪车美女垂涎,草民为生活艰辛哀叹;追肉星脑残者为李易峰、吴亦凡小鲜肉如醉如痴;更有甚者,居然以“吴亦凡叼烟帅爆,许晴大秀***”作为宣传卖点……如此种种,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总之,褒之贬之皆有,褒者赞不绝口,贬者恶语相加,见仁见智,各有其说。
对任何事物,人们都会因了自己的阅历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和追求不同,而有不同的看法,这是不足为奇的。别人怎样看与说,自是别人的事,我只能就我自己,说几句自己的认知,表述一下自己的观后感尔。
一、 此片中到底谁是流氓?
度娘中有词条曰:“一般是指不务正业、经常寻衅闹事、
文化素质较低的人,也指那些对他人不尊重、对他人有下流语言或动作或思想流氓的人。” 鲁迅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作题为《流氓与文学》的讲演时,曾对“流氓”一词作过如下界定:“流氓等于无赖子加上壮士、加三百代言。” 此外,完颜绍元在其所著《流氓的变迁》一书中,对“流氓”一称作了如下界定:流氓“是脱离了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田地,因此没有正当的业务可恃且又愚昧无知的社会底层成员;而作为流氓之‘流’的字义中,又可包涵或引申出向坏的方向嬗变以及放纵成弊等内容。合而言之,大致可以把‘流氓’一词从词义上界定为:特指脱离生产不务正业而在社会上游荡,并以悖离传统道德文化和破坏社会秩序为基本行为特征的不良分子。”
由此看来,大凡“流氓”是由这几个要素构成:主体方面,他们无疑是社会中的自然人;客体方面,他们属于“脱离了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没有正当业务”的社会群体;主观方面,他们“文化素质较低”、“愚昧无知”、“等于无赖子”;客观方面,他们“不务正业、经常寻衅闹事”,“对他人不尊重、对他人有下流语言或动作或思想流氓”,“加上壮士、加三百代言”;由影片中相对立的冯小刚、张涵予等人饰演的一拨“老顽主”与李易峰、吴亦凡来等人饰演的一群帅哥靓女小鲜肉来看,哪些人属于流氓,不是明明白白的摆在面前了么?为何还会有人对冯小刚等饰演的角色斥之为“流氓”呢?老实说,即便冯小刚饰演的“老顽主”们曾经有过“流氓”的历史,那也是过去式,从生理、社会功能和社会危害来说,都被生活压抑的所剩无几了。而当下豪车轰鸣中正在甚嚣尘上现代流氓才是令人恐怖的。
二、 影片中到底谁脱离生产不务正业而在社会上游
荡?
由影片中看到,老炮儿六爷开着个小商店,“灯罩儿”
靠推小车卖小食,霞姨有个“震颤酒吧”,即便是有些晃荡的“闷三”,好歹也在为人代驾谋生。他们确实脱离了社会生产资料,只能靠自身的能力在务着力所能及的业务。
而恰恰是谭小飞一拨帅哥靓女,他们不必自我去占有
生产资料,他们的将社会生产资料攫取为己有的权贵父母包揽了他们的一切,除了飙车喝酒泡女人,谁看到他们有甚正当业务?
可悲的是,“灯罩儿”的小车被没收,还挨了大耳光子;“闷三”关进了拘留所;“六爷”的小卖部也被砸了稀烂。可轰鸣的飙车现场、纸醉金迷的娱乐场所,依稀也就是在豪车的烟尘后闪烁了几下警灯,哪里见到过“打耳光子”的热闹呢?
三、 影片中到底谁在悖离传统道德文化和破坏社会秩
序?
在一段网络评议中看到一句话,“老炮儿这样的顽主,在当时的社会中,就悖离了社会道德,成天在社会上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受到人们的深恶痛绝,难道还要为他们打气叫屈吗?”估计写这话的人,是没有在那样的社会中生活过的。
在影片中,确实看得出有为“六爷”们叫屈和打气的
份儿。不过,相较于谭小飞之类的现代流氓,到底谁悖离了传统道德文化和破坏了社会秩序?
在“六爷”们生存的社会,“六爷”们是让人讨厌,也
确实闹得社会惶惶不已。俗话说:“盗亦有道”,那时的“六爷”,不论好坏,都需按规矩行事方能立足。所以,“六爷”们做事,首先的是有担当,自己行为的后果,即便再难,也要自己解决;“一码归一码”这是处事的原则。当其要了结自己儿子与小飞的矛盾时,他坚持用“规矩”自己解决,所以绝不报警。但当发现那对账单背后的巨大贪腐时,他已经知道这不是他与小飞之间的恩怨,而是关系到国之兴衰的大事时,他毅然地向中纪委“举报”。因为这不是个人恩怨之事。这就是“六爷”的担当与“规则”。
其次的是要践行承诺,一旦承诺,砸锅卖铁,甚而至
于搭上性命,也要践行承诺。可现下的“小飞”们,除了自己的开心,啥事都敢做,却从不为此而担当责任和有所承诺。当然,他们也不需要自己担当和承诺的,那些显赫的“爹”和“干爹”以及爹们的走狗会为他们摆平一切的。所以他们行事作为是连起码的底线都没有的。肇事逃逸,对人命不肖一顾,对车门上的一道划痕,也可不惜暴力、绑架,拳脚相对、搏死拼杀。我们不该为那已逝去的“六爷”们叫屈,未必还要为这些完全悖离了传统道德文化和破坏社会秩序的新权贵的衙内们喝彩么?“六爷”们至死还没忘个“义”字,当下的小飞流氓们,连起码的“耻”字都不懂,还能指望他们记住什么,传承什么呢?
四、 影片中到底谁才是社会的主流?
一部电影放完了,观众散去,可人们心头郁积的情绪
却还久久不能散去,其所表述的意义却还在继续发酵。甚至还有不少以道德楷模自居的人,发出不少的讨伐之言。什么“粗话连篇,行止低俗”,甚至还记录下影片中抽烟的镜头,振振有词地要以宣扬吸烟而予以“重罚“!更有甚者,痛斥影片没有表现社会的主流,而扩大社会的阴暗面。
真想问问这些“德“先生,你们到底看没看懂这部电影?你们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才是当下真实的社会主流?!
好好看看影片中这些镜头吧:
城管强收的人力车,打耳光的暴力……
桥下成群摆地摊的乞讨者……
胡同口蹒跚无助的老人……
小店里就着几口老酒为生活叹息的草头百姓……
提着包低头在各种门户中奔走借钱的失败者……
高楼下簇拥者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群氓……
躺在地下挣扎却难脱“碰瓷”嫌疑的老人……
灯红酒绿的声色场所……
轰鸣喧嚣疾驰的豪车……
怪异造型、奇装异服的妖魔鬼怪……
等等、等等……
如此的镜头场面,哪一个不在我们的身边显现?这其中哪一个又是所谓“社会的主流”?!
可真让人觉得催人泪下的,却是那两组奔跑的镜头:
那大马路上被警车追赶着奔跑的鸵鸟,“六爷“拖着战刀无力却又拼命挣扎着在冰面上的奔跑!
一只遇事就把头埋进沙堆里逃避的鸵鸟都忍不住关押而要逃向自由,这是动物的反抗;而“六爷”挣扎着挥舞战刀冲向的是压在头上的“社会主流”,这也是反抗!只是更近乎于垂死挣扎。最据讽刺意味的,是奔跑的鸵鸟身后有警车为之鸣笛开道,而“六爷”们却是从“看守所”中放出。
确实,影片的结局是让人酸楚和郁闷的。倒在冰冻地上的是本已衰竭的“六爷”,而画外音里,流出了一个权贵的倒台。
到底怎样才叫社会主流?什么才是社会的不阴暗面?
未必,在蜗居里还打情骂俏、谈情说爱,失业中还争风吃醋,讨巧卖乖,在国内闹腾不过瘾还要闹到泰国、香港,丢掉国格人性的在岛国商店里大把撒钱挥霍的的影视作品就是展现了社会主流,表现了高大上?要不,为何那样的影片不仅无人大加杀伐,还赞誉之文章漫天飞舞?
借“老炮儿”的话说:这到底是什么“理”呢?
电影是结束了,“老炮儿”最后的呐喊和挣扎也在了颐和园厚厚的冰面上戛然而止。冰还是那么厚,那么坚固,不知上面还会有什么样的剧情继续上演?
然而,尽管,冬天是寒冷的,冰还在冻着,可: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