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电影评论> 正文

《隐于书后》影评观后感

《隐于书后》影评观后感

隐于书后 To Walk Invisible: The Bronte Sisters (2016)
To Walk Invisible: The Bronte Sisters 导演: 萨利·温莱特
编剧: 萨利·温莱特
主演: 詹姆斯·诺顿 / 夏莉·墨菲 / 乔纳森·普雷斯 / 克洛伊·皮里 / 乔·阿姆斯特朗 / 更多...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英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12-29
片长: 120分钟
又名: To Walk Invisible

隐于书后的剧情简介  ·  ·  ·  ·  ·  ·
  BBC电视电影To Walk Invisible,是关于《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妮斯·格雷》等名著的作者勃朗特三姐妹的故事,时间设定为在她们的弟弟布兰威尔人生中最后的三年,讲述勃朗特家发生的一些事。

从知道BBC要为纪念夏洛蒂·勃朗特诞辰200周年而拍一部片子起,我和朋友们就对它翘首以盼。

听说本来打算拍夏洛蒂为主的,结果找的编导不乐意,表示要拍就三姐妹一起拍,光拍夏洛蒂我不干。

于是就拍成了三姐妹的电视电影,结果迫不及待找来一看,我去,这真是为了纪念夏洛蒂诞辰200周年拍的么?明明这片子的核心人物是三姐妹她弟,那个扶不起来的勃兰威尔啊!编导用了大量的篇幅告诉我们一个艺术青年被他的大龄情人抛弃玩弄之后的种种心碎与自毁,甚至连他的情人都有资格来个长达好几秒的***镜头。等他一挂,影片也over了,这真的不是勃兰威尔失恋史?用我朋友黑眉姐姐的妙评就是“这其实是为了纪念勃兰威尔诞辰200周年吧?”

而原本的正主夏洛蒂则成了个后娘养的孩子,不但被编导各种不待见,还来了几段高级黑。我看过的资料都说夏洛蒂是无意中看到艾米莉的诗作,然后主动向艾米莉坦白她看了。到了影片里变成夏洛蒂偷入妹妹的房间,各种翻箱倒柜,就跟偷看孩子日记的家长似的,结果看完后还智硬的没按原样放好,被艾米莉抓了个现行。黑得真是漂亮啊!

影片中,关于艾米莉和安妮的创作,都给出了背景心理展示,但是到了夏洛蒂这儿,啥也没有,她就盯着个窗户发了一会呆,然后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再加上名字简爱,就算完事。三姐妹一起写作,一起讨论的场景也没有夏洛蒂,她对两个妹妹说她要写一个与众不同的像她一样矮小不漂亮女主角的场景也木了,被编导移花接木给了安妮,变成她告诉艾米莉她要写一个像海伦那样的女主。结尾的时候,只打出两个妹妹的去世时间,也没夏洛蒂的份儿。

本片的编导兼导演曾言她最喜欢安妮,所以不但安妮的演员颜值是最高的,不少关键时刻的力挽狂澜、大局意识都给了她。担心父亲去后,将何以为生,觉得写作会是一条出路;支持夏洛蒂的出版事业。吾友枕草子更是指出,不少画面从构图上也可以看出安妮居于中心地位。

全片看下来感觉勃兰威尔是第一主角,实力展示了不管天朝腐国,身为一个重男轻女家庭的独子——“男人,被重视的痛!”(吾友枕草子点评)

并列第二主角艾米莉和安妮,一个“正直、才华出众、不媚俗、热爱劳动、充满善心、对自己不争气的哥哥不抛弃不放弃、妹妹也明显爱她更多…”(来自吾友黑眉姐姐),一个温柔善良、力挽狂澜、不可或缺、主导大局。

而戏份排第三的夏洛蒂则被塑造为一个冷酷无情,只顾自己欲望的野心勃勃的阴郁大妈。瞧不起弟弟,看见弟弟醉倒也不想管他,妹妹的新书被认为是她写的,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害她自己的新书卖不出去。

吐槽了一堆,说说优点。片名很棒,片中对当时女性处境以及女权的表达也很棒。但是能不能再多来点篇幅,更详细的描述三姐妹那激情诗意的内心。

我很赞同一位腐国观众的评论:夏洛蒂人生中的重大时刻表现的太少,希望能更多的展现,特别是当姐妹们一个一个离她而去时,她所感受到的那种失去。


Unbelievable !

I just watched such a brilliant fabulous magnificent beautiful masterpiece !


BBC 的《To walk invisible 》
虽然它是我2017年1月1日看的,但是我确定一定以及肯定这将会是我整个2017年看过的最好的影视作品
I am totally obsessed in it !
After watching this movie, the biggest feeling is----alive ,which i havn't felt for a quite long time !


I am alive, not a walkingdead

从BBC新闻看到的
Sally Wainwright, the show’s Writer and Director details: “this is such an exciting and ambitious project, and we have already had a huge amount of interest in it. Something about the lives of these three brilliant, talented Yorkshire women seems to touch people at a very deep level.
编剧说的真好,最后一句太对了,这三个女人真的能触动到观众的心底。
最近我一直十分颓废,玩游戏,睡觉,吃饭都懒得出去,每天和室友们说着庸碌而空洞的对话,在游戏里逃避现实,几乎快要忘了自己为什么存在于此地,为何要度过这青春,为什么任凭岁月如梭不闻不问.

我随波逐流,以为别人都庸碌无味懒惰得活着,我这样做又有什么大不了?
而当我看到Anne 躺在Emily 怀中,Emily 为她诵诗的那个片段,整个人沸腾了,诗句原文记不清了,中间有一句,大概是说,
这一切的庸碌之所以存在,都是为了你准备的,这个世界用了多少虚伪,空洞,浮华呈现在你面前! 只是为了让你能清醒地看见自己的心,让你明白泯然众人是多么的轻易,跃出躯壳的桎梏是多么勇敢!
勃朗特三姐妹,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里,洗尽铅华脚踏实地追求艺术,她们的思想如此端庄,朴素,健康,昂扬,让无数读者几百年后仍然惊叹于她们的作品,
她们,是永恒的指路明灯

给迷茫孤独的人带来最后的希望.

"Stronger than a man, simpler than a child, her nature stood alone." So Emily Brontë appeared in the eyes of her sister, Charlotte.

手里拿着一本泛黄的企鹅出版社1977年的作者名为埃米莉夏洛特的《呼啸山庄》,封面是一个面色苍白的女性侧脸的冷色调斑驳的油画肖像。女像眼中目视前方的冷峻与坚定实在无法让其与混乱美丽的《呼啸山庄》主角凯瑟琳联系到一起去,倒明显更像是艾米莉自己的画像(后来我看到埃米莉的自画像,果不其然就是她)。这个30岁就死于风寒的英国哥特文学女天才就这样在《呼啸山庄》一次又一次的再版中延续着自己短暂人生中惊鸿一瞥的才华。比起有生之年就名声显赫了的夏洛特,早逝的艾米莉在此生中唯一一部作品《呼啸山庄》中所表现出来的冷峻疯狂又弥漫着浪漫悲剧色彩的文学光芒使得她的作品及本人都散发着一种凄美的魅力。

而这部小说本身也被各种各样地演绎,电影、话剧、音乐数不胜数。英国女歌手Kate Bush的那首《wuthering hights》说实话实在和传统英国文学电影中展示的那种静谧的背景乐风格差别不是一星半点,但强逼着自己多看几遍Kate Bush一身红衣在萧瑟的树木和草地前跳着莫名其妙乖张的现代舞你大概能领略到真名Catherine的Kate把自己当作女鬼对《呼啸山庄》男主Heathcliff的召唤(一个玩笑,虽然歌词儿确实是这么写的)。

但毋庸置疑的是,《呼啸山庄》远没有《简爱》那么招人喜欢。虽然推动夏洛特和埃米莉写作的动力可能都是愤怒与不满,但《简爱》在阴谋和背叛面前传统、隐晦且温柔多了,不像《呼啸山庄》如同一个有力的掴掌打得读者满眼金星,满心绝望。夏洛特和埃米莉在自己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自己的书中写下了自己真实人生的命运。夏洛特无疾而终的爱恋在自己的小说中得以圆满,真实人生中也短暂地嫁给影片中出现过两次的牧师,虽然不久后就患病去世。有生之年,夏洛特的才华得到了认可,结交了很多伦敦社交圈的知名人士。而孤傲倔强的埃米莉似乎天生不肯屈服于尘世的欢喜,是姐妹三人中最早去世的且一生从未恋爱。她对爱情的理解萌芽于一种童年成长与陪伴中的温馨,如同凯瑟琳和Heathcliff一样青梅竹马的感情。像男人一样强壮的埃米莉内心装满了对妹妹安妮和弟弟Brandwell的温存与怜悯。她把生活中所有多余的情绪全都融化成了飞梭在山川、树林和一望无边的灰色天际里的诗意。她兴许和Heathcliff一样在外人看来有些冷酷无情,但她也如同Heathcliff一样将自己所有的理解、原谅与祝福留在了身后,留给了别人。

堪称英国之魂的约克郡(我自己称的...)似乎是一个天然孕育绝世才华的温床。生长在此间的勃朗特三姐妹在朴素甚至拮据的生活中找到了点燃自己人生的灯火,其所照耀出来的绮丽光芒如同影片结尾处的三日当空一般亦真亦幻夺人眼目。而这三个互相依存、生长与消逝的生命中,夏洛特的最耀眼、安妮的最温暖、埃米莉的则最奇幻。她们文字中忧愁、哀伤与挣扎,在我们翻开其著作的一瞬间,跃然于纸上。她们在平凡人生中爆发出的如此卓越的感染力并非是要让读者束于她们的人生格局中,反而却是要给全世界各处、跨越世纪的人们一个真诚鲜活的拥抱,并在我们耳边柔声地安慰道:你并不孤独,你来时的路我亦走过。

-- dedicated to the extraordinary spirits in our ordinary time.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