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隆女士 Miss Sloane影评观后感
斯隆女士 Miss Sloane (2016)
Miss Sloane 导演: 约翰·麦登
编剧: Jonathan Perera
主演: 杰西卡·查斯坦 / 马克·斯特朗 / 古古·姆巴塔-劳 / 艾丽森·皮尔 / 杰克·莱西 / 更多...
类型: 剧情 / 惊悚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法国
语言: 英语
上映日期: 2016-11-11(AFI电影节) / 2016-12-09(美国)
片长: 132分钟
又名: 枪狂帝国(港) / 攻敌必救(台) / 斯隆夫人
斯隆女士的剧情简介 · · · · · ·
在华盛顿呼风唤雨的政治说客斯隆女士,在美国枪击事件接连发生的情况下,不惜牺牲自己的职业生涯,以督促***实施更严格的联邦法律规范枪支。
刚从电影院看完回来!
这部片子没有政治立场,没有鲜明的性别意识,没有对和错,只有输和赢。虽然一开始就猜到了眼镜妹可能是诱饵,不过最后一气呵成环环相扣揭开谜底首尾相连真的是看得太燃啦!
去豆瓣上看这部片子一星二星很多,反面声音无非是以下几种:女权左婊啦,政治正确啦,强行洗白啦。可是其实这部片子没有女权啊(劳模姐自己都说了不挺女权啊,与其说女权不如说她的形象是模糊了性别意识的,而且利用女权拉捐款,太讽刺了),也没有政治正确啊(整部电影没有任何明示或者暗示说枪支控制是正确的啊,劳模姐自己也吐槽了啊,我不是因为认为这个正确,我只是觉得站这边赢了比较爽啊),也没洗白啊(喂到底哪里洗白了啊!结局要是敢变成为了正义为了人民舍小我为大我才是洗白吧),从头到尾劳模姐布了一个大局,目标就是为了赢得爽呀,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正确”,这是多么迷人的目标啊。劳模姐说I was hired to win的样子帅呆了!
政治哪有什么正确,群众的利益哪有可能一致,不过是不同力量的妥协。大家都是为了爽,有的人有钱了就会爽,有的人有权了才会爽,有的道德卫士通过崇高理想达到内心高潮才是爽,单纯为了赢也是爽啊,我觉得这恰恰拍出了政治的真实面目。
看完有一点疑问,电影里说作伪证是最少5年的,可是劳模姐明明已经宣誓自己没有非法监听,在最后揭谜底的时候又等于承认自己作伪证,为什么这么快就放出来了啊?我是漏看了什么吗?
顺便吐槽一下香港的片名翻译,枪狂帝国...呃,差点就要因为这个名字错过好电影了。
2017年1月x日,美利坚26周岁网民薇薇安在自己的推特主页转发同志游行照片,并写下“撑同志,反歧视”,认为自己是一位站在边缘人群平权一线的自由斗士。她是一位斗士吗?是的。她所支持的人群边缘吗?在薇薇安所处的网络环境下,难讲。由于过度照顾边缘人群,高喊着他们的名字成了主流趋势,而为主流群体讲上一星半点,反倒成了争议性话题。以上为对近五年美国电影学院选片倾向以及荷里活影片[斯隆女士]的“评论”的观后感。
可能喜欢本片的人会暴露一个事实,那就是他们对政治缺乏基本的概念,且热衷于浅薄的戏剧性感官刺激。所有对两党政治有着清晰明确概念的观众认为本片美化白左,哗众取宠,毫不现实。那就把话说在前面,本人,对政治一无所知,对电影勉强算得上是爱好者,十分喜爱本片,且认为其在戏剧结构上难以挑剔,并好过不少今年呼声很高的影片。
鼠目寸光如我,当然也知道片中所呈现的政治环境极其戏剧化,现实的政治更残酷,但绝不会这么“好看”。不少人说编剧可能是索尔金的脑残粉,本索尔金脑残粉看完以后盖章认证了该同好身份。非线性叙事、快剪、集中精英群体和刻薄的幽默感,的确很有索尔金的味道,而且把控得相当不错。戏剧冲突环环相扣,紧张刺激,且充满惊喜。你可以说一连串的惊喜之后的结尾大反转已经不能算出乎意料了,但你不能说你全程都没有被惊喜过。我看完出了影院立刻买票进去看第二遍,更关注细节和技巧,铺垫和逻辑性完美无缺。至于不少人诟病的政治倾向,实话实说,我作为一个分不清左右的路人毫未觉得影片究竟在美化哪一派,影片是政治题材,但说白了只是女主的个人传记,人家说了,我挑哪边不是因为我相信什么,而是因为我喜欢赢。
说到女主,我们杰西卡·查斯坦女士的表现惊为天人。她美丽,智慧,自信,坚定,步步为营 同时恰当地表现出脆弱与感性,影片中第五修正案的台词重复十几次,在不同阶段却表现出微妙的情绪变化。尽管这显然是一部“剧本为角色服务”型的作品,但由她来挑大梁当之无愧,且收效卓著。教科书一般的“女强人”形象当代作品里有不少了,但是能把老款角色演出自己的味道不是人人都能做到。这个争议性角色不可能得到学院奖,却是我个人心中今年的无冕之王。
看<Miss Sloane>的imdb分数偏低本来想略过,但看到劳模姐还是想应该看个几分钟。昨晚打开之后以后发现这部讲政治游说高手的电影还是亮点颇多,讲如何带队作战,计攻国会山,突袭对手,为枪支管制的《heaton-harris法案》拉票,劳模姐一人撑起一部电影真是演技深厚,画风犀利,让我想起了多年前的罗伯茨。
电影把高潮部分提前,分两折表,前半折劳模姐似乎折戟,后半折怎么讲呢意外又不意外 ,但绝对咋舌之精彩。
为了赢,当然肯定也有劳模姐个人信仰的原因,劳模姐临时带队跳槽(very Jerry Mcguire), 融合新成员,剔除内奸,利用各种"资源"达到她的目的,当然还有她暗中的努力(TGW里的diane也出来打了酱油)和最后的王牌。感觉是现代版的兵法游戏。
杀手锏就是要将牺牲自己,变为致命武器。
看完以后觉得国会真是权术与利益交织,做好游说真是需要讲谋略和胆魄,当然还要有好的资源。
网评说这是美国版的建国伟业系列电影,政宣色彩浓烈,作为局外人我并不觉得,虽然票房不佳,虽然imdb上被反枪控的人恶意差评,但如电影中所说,public opinion is overrated。且金球奖最佳女主题名也不是盖的。影片对劳模姐的私生活和性格刻画也是十分到位,详情可看男陪的证词等镜头。
精彩,推荐!
1.说印度尼西亚是一个共和国,刚好在亚洲边上的时候那激动的表情和语速语调,表演力不夸张却很真实,像极了人们据理力争到很极端的时候那种情绪。
2.黑莓手机第一次在抓到内奸的时候给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信息数据保密安全,公司财产等,老板一个仓促的“now”,以及内奸浑身一震表现的很好,很赞赏。第二次斯隆 打电话给 以前的女助手(即大眼镜妹),用的黑莓手机露出了明显的标志,以及抬到高光的位置,很醒目,两次较量有一个点睛作用。
3.最后一场审判时候,上台前不肯自我表述,并上台即刻淡定喝水,表达了暗藏的愤怒和风雨欲来的气势,带着“地震”的视频一波带走senator,并随着己方律师一个掩嘴一笑,不得不佩服斯隆 的手段和同归于尽的气魄,跟片头律师大骂斯隆 猪队友,前后对比强烈,剧本笔力过人。
4.社交男(福德)表示自己上前搭讪吃了闭门羹,那是带着自嘲的一声笑的,颇有玩笑成分,也是对想花钱收买自己出卖客户隐私的一种嘲讽吧,毕竟做这个职业也是有尊严的。这里说一下片的主旨是想表达说客职业这一种常人难以明白的艰辛,伟大,和职业操守吧(跟律师一样,其实也是有态度的职业,并不是收人钱财就什么都愿意干的),所以社交男也起了一个作用,无分贵贱的职业,都有操守和原则。还有就是斯隆听到福德的那句玩笑成分的话,眼珠迟滞一瞬,然后转眼一盯,这里应该是对社交男改变看法了(暧昧),后带有满是伤感的眼神(想起了那天夜里野蛮的态度非常懊悔吧)。
5.最后,大眼镜妹的纸条是 斯隆的新雇主给她的一个邀请说辞,‘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说客,这种信仰不仅存在于对自己取胜的能力’。大意也是点了全片的主旨吧,就是斯隆和大眼镜妹,包括其他4位跟斯隆一起走的同事,她们的信仰就是枪支需要管制,这是正确的事吧,斯隆也确实仅仅因为这一信念,而去办这个不可能完成的委托。
说客,首先必须自己相信自己的那一套并坚持下去,才能成就伟大吧。想起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也大概就是这种类型的人了。(可惜,百家学说无非成就了统治者的需求,成为一工具罢了)
最后也提到了罪犯一样可以在黑市买到枪。
影片开始是我们女主人公斯隆女士的特写镜头,她对着镜头讲着作为说客的关键要如何如何做,背景是完全虚化的,观众这时候还搞不清楚她是在何种场合,面对何人讲的这些。但实际上观众开始不自觉地利用自己观看影片的阅历开始猜测了,根据她讲这段话的抑扬顿挫的腔调,推断她更像在自言自语,这也符合开篇点题的一种习惯用法。不过随着镜头稍稍向后拉,还有接着另一个男子的说话声音说到“在那你最好不要说这些,说明了女主似乎惹上了一些麻烦,而接下去可能要面临的一段采访或者质询,这也同时制造一个小小的悬念,观众迫不及待的想了解究竟发生了什么。 接下去影片用了一个简短的蒙太奇, 女主起床、洗澡、高跟鞋特写、选择衣服和化妆,伴随着他和男子的对话的话外音, 事情也逐渐的清晰起来,她要面临的是个听证会,而从她起床的倦态看似乎她麻烦不小。画面镜头也简单交代了她是一个人住,而且她看上去应该是个社会精英人士,因为这样的开场镜头在好莱坞近二十多年的描写精英人士尤其是华尔街的金融人才的影片中俯仰可视,通常做法是闹钟表响的特写镜头,主角起床,干净的浴室洗澡,宽大的衣帽间,一整排西装(套装)和衬衣,数十双整齐的鞋子,各种款式的手表。大家对这样的开场应该非常熟悉吧,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主人公通常单身,高收入,做事高效率,行事强硬和做事情不择手段。
接下去是斯隆和她的助理谈话的一段运动镜头,洗手间,楼梯,会议室等地点的变化,她们快速机智地交谈,开会时雷厉风行的作风印证了我们之前对她的判断。影片开始阶段她们对话中大量的术语让我有点跟不上,但这些没有关系,如果观众是在电影院观看而且也有同样的疑惑,请不用担心,随着影片的进行,它会逐渐地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娓娓道来。实际上影片的剧情不是很复杂,斯隆是个职业的政治说客,她就职于一家公司,后来另一个公司挖走了她,目的是让她帮助一个议员的枪支管理法案的通过,对手就是她原来就职的公司,她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手段最后赢得的这场战争。美国的政治真的和公司的管理很像,包括总统、议员或州长的选举,议案的通过,这些都可以交由专门的公司团队来处理,拉选票,造声势,作说客,似乎一切都可以运作就如生意场上一样。斯隆她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她无所不用其极。无论什么事情,她都提前做一个B计划,她几乎不相信任何人,她怀疑团队里面有内鬼,她就雇佣了私人侦探监视每个人,她在会议上出奇不意的揭露内鬼,杀一儆百。她为了和之前的同事在电视的辩论,她当众揭开她下属的伤疤,同时令对方陷入了生命危险的境地,更可怕的是她一开始了解了下属不堪回首的过去时,她就已经打好了算盘。同样,她还雇佣了前国家安全局的技术专家对她的对手实施窃听来掌握对手的动向。但她毕竟是个女人,她也有生理需求,但她不相信固定的情感关系,取而代之的是她通过陪伴公司来寻求男伴,一次她固定的男伴失约,她认识了帅气和善解人意的福德,不料一次聚会,福德认出了她,不过她告诉他认错人了,似乎福德喜欢她,我们也可以看出斯隆的一些情感挣扎,但她的理智没有接受他。影片后来对手不知如何找来了福德到听证会作证,他们欲致斯隆于死地,但福德做了伪证,只说他和她搭讪过,并没有***易,他的证词令斯隆意外,可以看出她有一点点愧疚。斯隆每天来服用让自己清醒的药物,也就是说她尽可能减少睡觉的时间让自己保持清醒,好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实际上她也不清楚她为什么要这么拼,就像影片中她自己所讲,我不干政治说客,我还能干什么。她把自己禁锢在一个她所臆想的一个可怕、人们尔虞我诈的残酷世界里,这里面只有争夺,欺诈和战斗。她怀疑任何人,她觉得她必须时刻警惕来存活下去,为了目的,她可以不惜牺牲掉任何人,做任何事,她用动物丛林法则来在社会上生存。
影片最后的反转,也多少有些出乎意料,虽然她离开前一个公司的时候,她的助理决定不跟她走的时候,容易让观众猜到这里面可能会是埋下的一个伏笔。但有一些小细节又让我们有些摇摆,毕竟她在被质询的过程中,她有时表现的信心不足,陈述时略微颤抖的声音,还有喝水的动作细节,这些细微的动作从心理学层面讲说明她是心虚的,没有底气,但也是导演为了迷惑我们而耍的技巧。最后的结局,是两败俱伤,她宁可让自己坐牢也要赢得战争。这样的剧情安排没有让影片落入二流影片的境地,而且也没有搞类似什么恶有恶报的陈词滥调,这是我在观影过程中一直担心看到的。斯隆的性格特点和《她》中的米歇尔有相似之处,但影片对于她情感生活刻画的很少,尤其没有她家庭父母的描写,也没有指出她性格成因和她的行为动机,让她的形象略显扁平不够立体,但是如果着墨于此,处理不好反而会顾此失彼,这样失败的案例举不胜举,这对于刻画人物的影片来说的确是两难。本片是典型的烘托单一人物的影片,其它的出场人物都是完全为女主服务的,按常理讲,这应该是典型的奥斯卡最佳女主的候选影片,就如让朱莉安•摩尔封后的《依然爱丽丝》。杰西卡•查斯坦没有凭借此片获得提名有点可惜,但也算是在情理之中,因为她相对于她之前塑造的角色进步不大,太过冷静单一的表情会有一点儿失分,虽然中间她有过内心的道德和情感的挣扎,但整体还是略显平淡。从表演形式看,她和主演《夜行动物》艾米•亚当斯应该是不分伯仲,都属于不温不火的类型。
影片采用了时下好莱坞流行的蓝绿色调,服装以简洁单色系为主,这也符合职场人士的着装习惯,女主的发型也是干净利落来显示她的野心勃勃和时刻保持警惕的个性。大量运动镜头的使用来显示职场快节奏的生活和营造紧张危机感。配乐用的不多,但恰到好处,和影片营造的氛围相得益彰。从电影技术层面看,影片属于好莱坞中等偏上的制作,毕竟世界上最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下出的作品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