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情缘》观后感
喜剧让我们或有微笑,或有感触
这是一部喜剧,走下坡的电影编剧跑去教书,电影描述他的人生小故事,主角的背景和电影有关,因此借喻许多其他电影的桥段、人物,也包括戏剧上的,如莎翁几出名剧的对白,也许文字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或是这方面资讯渊博的读者,观赏起来更有感。
'the Rewrite'由Hugh Grant领衔主演,有幽默感,也有内涵,不只是上述身份或是戏剧领域旁征博引而已,如果只有这样,那么对应的观众群还蛮有限的。片子穿插许多生活化的情节:和不同工作观的同事相处,遇到价值观相同或不同的人,也因为主角是编剧,是作家,有他自己看事情的观点,所以他的种种反应是这部电影吸引人的地方。熟男预告
对我来说,这部电影的核心想法:想做的事情永远别怕太晚开始。顺着故事发展,这个想法越来越明显,听起来好像在讲换工作,其实不尽然如此,如主角尝试对学校高层求情的段子很打动我,一个人在生活里养成了许多价值观,但也在生活里「迫使」自己去做一些自己都不看好的事情,姑且不论成败,从中想通而产生新的生活态度,也许更健康的生活态度?那真的是宝贵的人生体会。
很清楚那些是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且不记得做过多少这样的事情,也就活了好一阵子,大概也会继续下去,不为其他,只为生活,生活是一条单行道,庆幸的是,它有岔路可以转弯。
做什么都不会太迟?
电影主角一度认为生活中是有所谓太迟了,我也一度和主角的想法一致,选择是选择,有过和错过都是选择,过了就是过了,迟了,就是迟了。主角曾捍卫这个想法,尤其当他面对他以为的乐观主义者,那刺耳的论调:「生活中不管做什么,永远都不会太迟。」主角一听更是大不以为然。
他进一步认为,也许对特定情况不会太迟,但不是一概而论的不管做什么永远都不会太迟。举例来说,三十岁那年出现了自己创业的机会,虽然没有实现,但是接下来的十年,不断累积资讯,充实自己,增加创业的筹码,到了四十岁那年,机会再度出现,这种情况来说,选择创业不算太迟。
相对的,期间与创业保持绝缘状态,甚至虚度,机会再度出现,跟自己说做什么永远都不会太迟,看在旁人眼里,用乐观来形容,也许还是客气的说法。
到此为止,我有点动摇了,人就是这样,曾经相信的东西是不会轻易改观的,除非够幸运,生活那双手稍稍松开了半吋,让人可以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相信的东西,也许是一部电影的时间,让我从生活中偷闲喘气,想了一会儿才明白,有所谓太迟也无所谓太迟这回事。
也无所谓迟早,just do it!
主角的观念没有对也没有错,它就是个观念而已。和它对立的也不能说是乐观,就好像一个现实对上一个理想,一个细致对上一个粗旷,并不是这样对立的。
生活的确有大量的客观条件让人做什么都太迟了,而自己也会有许多主动的能量去相信做什么都不会太迟,所以,我会说那是一种保持变化的态度,都说,世上不会变的就是变,也许忙了大半辈子跑去教书,还是个大半辈子以来自己蛮反感的工作,一思进啊!朋友,还记得吗?一思停就真的停了。
条件机会能让自己感到出线、出人头地,肯定是保持着做什么都太迟的观念去判断出来的,这么「严苛」的判断都可以判定条件机会出现,大可以变化成做什么都不会太迟的心态去尝试。
我相信有的人认为,人生不是拿来无限尝试的,既然如此经验老道,也应该相信自己不至于把机会看成误会,那么机会出现了,管它迟或不迟,横竖都是一口气,何不化作一探究竟的勇气,哪怕是到头来后悔了,回忆也多几分趣味,也值得,也可贵。